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之间 | 国之重器看三峡 最忆是宜昌

焦作日报 2022-05-01



国之重器看三峡最忆是宜昌

——“壮美长江·诗画宜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见思录


2021年10月20日《焦作日报》A07版


国之重器看三峡,最忆是宜昌。


这是记者此次随行“壮美长江·诗画宜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的最深切感受。


10月14日至17日,来自国内68家地市党媒的120多名社长、总编辑、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及全国知名媒体人,先后走进“国之重器”三峡工程、屈原故里秭归、稻花香集团、三峡大数据中心、点军区三峡非遗in巷等地采访,实地感受宜昌高质量发展的魅力。


宜昌市长阳清江的仿古渡船停靠码头。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许伟涛 摄
国之重器赋能/看宜昌谋势之机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又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乃“宜于昌盛”之地。


宜昌,因水而兴。据统计,宜昌有468座水电站,以全国0.2%的土地装备了全国7%的水电装机容量。其中,三峡大坝、葛洲坝、隔河岩都曾是世界最大、中国最大和湖北最大的水电站。2020年,该市水电发电量达1404亿千瓦时。


10月16日,采访团一行专程前往三峡大坝采访“国之重器”。站在三峡大坝坝顶,上游的高峡平湖烟波浩渺,峡江两岸绿翠如黛;下游江流如带,黄牛岩壁立千仞。


三峡左岸电站,巨型厂房长600多米,有十多层楼房高,14台巨大的发电机组一字摆开。厂房的背后,大坝阻挡着浩浩江水。


峡大坝前徐家冲水域龙舟竞渡。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许伟涛 摄


走进“大国重器”的内部,所见令采访团一行更加震撼。中控室的电脑上数字不停翻跳,实时显示各技术数据。发电机组正在快速运转,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清洁电能。


数据显示,此时坝前水位172.66米,下游水位65米,高差达107米,已经进入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后首次175米蓄水的冲刺阶段。


据现场讲解人员介绍,2003年7月,左岸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05年9月,14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有效缓解了当时华中、华东、广东、川渝地区的“电荒”。


不仅如此,宜昌自2008年开始开展抽水蓄能电站普查工作,初步确定一批装机规模超过30万千瓦的站点资源,总装机2010万千瓦。目前,长阳清江、远安宝华寺抽水蓄能电站已纳入湖北省抽水蓄能(2025)规划备选站点。


这相当于再建一个三峡工程!


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的宜昌,正深入挖掘开发江河山水宝贵资源,将其转化为主动融入三峡城市群、长三角经济区战略的澎湃动力,以大手笔、以全球视野书写了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


第十二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式现场。(三峡日报社供图)


10月14日,在第十二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的同时,“宜荆荆恩”城市群文旅惠民卡正式上线。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四州市,正以宜昌为龙头形成湖北“两翼驱动”的南部列阵!


未来五年,“宜荆荆恩”城市群区域经济总量将突破1.6万亿元。


创新激发活力/看宜昌转型之变


天赋宜昌,活力四射。


从三峡工程所在地到世界水电之都,再到清洁能源之都,创新宜昌活力无限,铿锵前行。


一组数据,让宜昌“底气”十足,“风”“光”无限。


在宜昌当阳庙前镇华直光伏电站,云长、翼德、孔明、子龙,4座装机容量均为20兆瓦的电站组成了宜昌最大的光伏电站。


自2014年8月,宜昌首个风电项目百里荒风电场开工。7年来,一座座风叶巨人在秭归、五峰、远安、当阳等地拔地而起。截至2020年,宜昌累计建成光伏电站422个,总装机32.42万千瓦,风电场9个,总装机70万千瓦。


在宜昌区域,探明页岩气资源储量超过了5000亿立方米……


长阳清江画廊美景。(三峡日报社供图)


如今,宜昌清洁能源的受益人群超过全国人口的一半。在“双碳”语境下,宜昌清洁能源富集优势更加突出,将为湖北、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能源支撑。


创新转型,宜昌先行。


宜昌市磷矿储量列全国八大磷矿区第二位,占湖北省保有储量的46.5%。其中,兴山县石墨矿是中南地区唯一的鳞片石墨大矿,在全国五大鳞片石墨矿中品居第一位,储量居第三位。


宜昌拥有兴发集团、三宁化工等一批行业龙头,是全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


然而,宜昌并未凭借资源及配套优势止步不前,而是持续将磷化工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转型升级。


10月12日,总投资约320亿元的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落户宜昌。该项目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为核心,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整合“磷矿—原料—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回收”等多环节业务。


就在13天前,锂电龙头广州天赐磷酸铁新能源材料项目在枝江开工,项目达产后可实年产值40亿元,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磷酸铁生产基地,其核心产品为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


创新激发活力,转型魅力彰显。宜昌新能源材料产业优势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正逐步凸显。


在三峡坝区右岸,三峡东岳庙大数据中心已显雏形。三峡集团投资55亿元、建设2.8万个机柜的这个“新基建”大项目引起了采访团嘉宾的极大兴趣,冒着大雨倾听讲解。


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在清洁能源、电力保障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大数据产业写进了宜昌的“十四五”规划。同时,宜昌与三峡集团签订了包括大数据中心建设的多个“新基建”项目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华中地区最大数据中心群。


在夷陵区龙泉镇稻花香集团总部,一个字让记者们有些蒙圈,这就是“馫”。集团有关负责人说,“馫”古同“馨”,指香气,亦指人品高洁。从1500元贷款起家的村办作坊,到中国企业500强,稻花香打造出清样、原浆、活力、山水风等系列精品,产品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0个大中城市、1000多个县。如今,稻花香正实施“四新战略”,推进“五大转型”,在全国首创馫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构建新的高质量发展“馫赛道”。


文化点亮山水/看宜昌生态之美


华灯初上,三峡非遗in巷内管弦悠扬、乐音流淌。10月16日19时,采访团一行来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的最后一站。


男声表演唱《峡江船工号子》、长阳山歌《姐不招手哥不来》、宜都梆鼓《谜中情》、皮影戏《文王访贤》等极具地方特色的精彩节目让嘉宾目不暇接……


作为第12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三峡非遗in巷旨在向社会各界展示宜昌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成果,积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宜昌旅游由“卖山水”向“卖文化”“卖体验”转变,打造世界旅游名城、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山水之美,文化铸魂,一直是宜昌旅游的特色。


屈原祠全貌。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许伟涛 摄


宜昌文化厚重,拥有2400多年历史,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伟大母亲嫘祖,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中华民族团结和平使者、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的故里;三国时期的宜昌更是魏蜀吴争夺的焦点之地,是著名的三国战场,相关文化遗址多达80处。宜昌还是中国钢琴之城、诗歌之城,拥有各类旅游资源747处,AAAAA级景区4家、在全国地级市中仅次于苏州。


近年来,宜昌通过灵活多样的载体和创意,把一个个传统文化符号和非遗项目变成可触摸、可体验的旅游消费场景,也搭建起了传统文化和游客心灵之间的连结。


在清江画廊景区,“土家文化”元素无处不在。“花咚咚的姐儿是一朵花,醉人的酒窝映彩霞,绣球抛出吊脚楼,魂儿丢在月亮下……”高亢的原生态山歌、婉转的长阳南曲让人如痴如醉,骂媒、哭嫁等土家婚俗一一呈现,清江流域首部室内土家民俗歌舞秀《花咚咚的姐》“圈粉”无数。


在三峡大坝前徐家冲水域,龙舟竞逐,奋辑争先。正在这里举行的2021中国龙舟争霸赛暨“奥运龙舟”推广赛的热烈场景,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相传,屈原在汨罗投江消息传到家乡,秭归百姓纷纷划桨,为之游江招魂。这便是最初群舟齐发的场景。


文化赋能山水,最忆是宜昌。夜色渐浓,采访团一行结束采访依依回望时,三峡非遗in巷的灯火依然闪烁,演出的热潮还在继续……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静锋 许伟涛 摄影报道



采访手记




恰如山水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宜昌自然风光之天赋,人文历史之丰厚,绿水青山之秀美,战略地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天险,可谓禀赋独特、优势独具、资源富集。天赋宜昌,让人羡慕。
横观宜昌与焦作,亦有诸多相通之处。因煤而兴的焦作也曾面临着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产业转型,打造“山水富城·文武福地”的高能级文旅之路正在破题,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拓展“双圈”发展路径正当其时……如此背景下,“宜昌模式”,值得借鉴!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801

版权声明:本文为《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 点击关注 --

推荐阅读





总编辑:王静锋    统 筹:王 鹏

主 编:王晨光    编 辑:周 棻

责 编:赵晓晓    校 审:薛 莹 丰舒潍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