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找准发展定位,激活产业动能!博爱全面推进“三城四县一枢纽”发展战略!

焦作日报 2022-05-01






焦作日报贴片广告位





找准发展定位 激活产业动能

——访博爱县委书记陈泓


核心提示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博爱县把握发展大势,确立“三城四县一枢纽”发展战略,以“博爱速度”服务高铁建设、迈入高铁时代,坚持项目为王推动形成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培育打造以蔬菜为龙头的高效农业发展格局,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惠民增进了民生福祉,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下一步,该县将认真落实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1353”总体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激活产业动能,为全市锚定“两个确保”、再造发展优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新篇章贡献博爱力量。



“当前,我们把落实市党代会精神作为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着力确保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博爱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10月20日,博爱县委书记陈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满怀信心地说。
陈泓说,近年来,博爱县按照“三城四县一枢纽”发展战略,服务郑太高铁贯通创造“博爱速度”,投资10亿元将县级站升级为市级站,博爱进入了“高铁时代”。坚持项目为王,引进实施了豫北LNG应急储备中心、龙佰智能制造等一批10亿元以上大项目,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同时,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壮大,“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今年年初以来,博爱县先后被定为全省“百园增效”行动推进会唯一制造业观摩点和全省第一期、第二期“三个一批”集中开工活动焦作主会场,充分显示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新的征程上,博爱县将按照市委“1353”总体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激活产业动能,全面推进“三城四县一枢纽”发展战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市锚定“两个确保”、再造发展优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新篇章贡献博爱力量。
坚持党建统领,抓好高质量党建。坚持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持续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上下真功夫、硬功夫,以开展“守规矩、懂业务、真落实”活动锤炼干部过硬作风。
围绕创新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始终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瞄准国内外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突破型、战略型、基地型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持续实施“百园增效”行动,加大低效工业土地资源整合盘活力度,拓展项目落地空间,提高亩均产出效益。抢抓国家“新基建”政策机遇,以5G产业孵化园为载体,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实施创新型企业成长培育行动,着力构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坚持“四到四帮”工作法,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项目建设。
强化融合路径,助力文旅、城乡融合发展。坚持把文旅文创深度融合作为新的增长极,深入挖掘八极拳文化、怀商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借助灾后重建,在青天河景区服务设施、游乐设施改造提升中,嵌入本土特色文化元素,促进景区提质升级,同时,推动文化与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打造高能级文旅。抢抓高铁发展机遇,树立“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片区开发、全域协同”的理念,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焦西高铁新城。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美丽乡村,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严守风险底线,提升高水平治理效能。扎实推进平安博爱、法治博爱建设,深化“一联三制”“邘新社亲”等工作经验,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言 报道


博爱:全面推进“三城四县一枢纽”发展战略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博爱新篇章

项目为王


亮出博爱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10月8日至9日,市委书记葛巧红,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亦博分别带领观摩组,对我市10个县(市、区)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40个产业集聚区项目、服务业“两区”内新开工项目及“三个一批”投产项目、部分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了实地观摩。在观摩活动中,博爱县取得了县(市)组第三名的成绩,亮出了该县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一份抢眼的“成绩单”


第三名!这是博爱县在观摩活动取得的成绩。
这份抢眼的“成绩单”背后的数据令人瞩目:今年年初以来,博爱县共签约项目25个,总投资57亿元;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2个,总投资150.7亿元;建成投产项目17个,总投资53.4亿元。今年第三季度,博爱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0亿元,增速6%;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3亿元(全年目标21.2亿元),增速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8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85亿元,增收3396万元。


博爱县委书记陈泓的话掷地有声:“博爱县将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守规矩、懂业务、真落实’活动,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工作有位次、有特色、有亮点、见成效,为我市锚定‘两个确保’、再造发展优势作出积极贡献。”

“四个聚焦”确保成效


优环境、保进度、谋项目,今年以来,博爱县聚焦进度、聚焦转型、聚焦实效、聚焦提质,确保取得发展成效。
聚焦“进度”,加快项目建设。坚持结果导向,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创新实施“四到四帮”,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进项目建设。目前,省市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投资计划,投资14.7亿元的焦西静脉产业园等40个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5亿元的中炭新材料一期等32个项目建成投产;拉动工业增加值增加8个百分点,拉动税收增长2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达8.37亿度,同比增长14.7%。


聚焦“转型”,推动开发区建设。按照“亩均论英雄”要求,深入实施府院联动机制,推行“2+2”工作方法(政府和法院+投资人和管理人),加快区内闲置资源盘活,今年共盘活土地853760平方米,带动亩均税收提升30%,该县是全省“百园增效”行动推进会唯一制造业观摩点。紧盯5G产业发展,实施5G产业孵化园项目,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力推进日照内陆无水港、焦作科技职业学院、双创中心等项目建设,为制造业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聚焦“实效”,谋划引进项目。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编制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四张图谱”,谋划重大项目337个,总投资1190亿元。依托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开展集团化招商。与省投资集团合作,先后引进建设了豫北LNG应急储备中心、安彩高科等4个项目,总投资达40亿元;与龙蟒佰利联公司合作,先后引进了龙佰智能制造、锂电池负极材料等5个大项目,总投资达58亿元;按照绿色转型发展要求,引入山西省大型上市公司,依托煤层气、天然气资源,投资50亿元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园,打造中原地区最大能源枢纽。

聚焦“提质”,推进灾后重建。将灾后重建工作作为重点领域提档升级的重大机遇,认真研究、谋划编报项目。如,针对AAAAA景区青天河重建,高标准谋划了新的游客服务中心、青天河大坝灾后修复加固、山区防洪减灾等项目7个,总投资11.35亿元,推动景区提质升级,着力打造高能级文旅。

围绕主业再突破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博爱县定下发展目标: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市锚定“两个确保”、再造发展优势,全面建设现代化焦作贡献博爱力量。


如何实现目标?一是是优化转型创新发展。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着力引进一批突破型、战略型、基地型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以5G产业孵化园为载体,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打造5G产业集群。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实施创新型企业成长培育行动,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全力建设高铁新城。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充分发挥豫晋通道节点城市和郑洛“双圈”辐射叠加区的独特优势,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依托月山编组站、高铁焦作西站,全力推进高铁新城建设和豫北日照物流港建设,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新高地。三是探索文旅融合路径。围绕山、水、竹、寺等特色资源,深入挖掘八极拳文化、怀商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推动景区景点嵌入本土特色文化元素,打造体验式旅游景区,培育壮大文创、文旅、康养等产业,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撑点。四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五是严守安全风险底线,全力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智玲 报道


项目化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7月份以来,博爱县遭遇大范围洪涝灾害,全县直接经济损失9.3亿元,受灾人数110389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787.7公顷,受灾工业企业76个。博爱县把灾后重建作为“守规矩、懂业务、真落实”的实践检验,在争取财政、贷款、保险等资金支持上下真功夫。目前,该县共录入河南省项目调度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项目116个,总投资79.7亿元;今年计划开工24个,已开工13个。


项目化推进灾后重建


灾后重建工作项目化推进,是博爱县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的“抓手”。记者了解到,该县把所有灾后重建的工作内容全面编制成项目,以项目化来推动恢复重建工作落地落实。共谋划城市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公共服务设施灾后重建、排危除险等10大类项目155个、总投资123亿元。围绕交通、水利、卫健等重点领域,谋划推进山区防洪减灾、妇幼保健院灾后重建等“标志性”灾后重建项目13个,总投资18.3亿元。
7月11日第一轮汛情发生后,博爱县立即汇总统计受灾情况,第一时间组织发改、农业、水利等部门带着灾情报告到上级部门汇报受灾情况,了解恢复重建政策,编制申报灾后重建项目。目前,该县列入省发改委2021年第一批灾后重建基础设施项目清单项目13个、总投资28.3亿元,居全市第2。总投资8000万元的青天河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和总投资4400万元的青天河旅游设施灾后建设项目已列入国家发改委项目储备库。 
博爱县委书记陈泓说,博爱县将把灾后重建工作作为重点领域提档升级的重大机遇,认真研究、谋划编报项目。统筹灾后重建和经济发展,把灾后重建工作和5G产业孵化园、北山水系、文化活动中心、静脉产业园等年度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一体化推进。

灾后重建的“加速度”


以项目为引领,是博爱县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新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县制定印发了《博爱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建出了博爱灾后重建的“加速度”。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博爱县共谋划项目155个、总投资123亿元。2021年计划新开工恢复重建项目65个,总投资6.93亿元,目前已完成前期手续30个,开工31个,完工5个,累计完成投资7430万元。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博爱县共争取上级财政防汛救灾资金3584.7万元。其中,农发行防汛救灾应急贷款1.5亿元已发放。青天河防汛救灾应急贷款3000万元,已发放至青天河账户。金鑫恒拓公司灾后重建贷款资金3500万元,已发放2500万元,后续资金待补充资料后发放。帮助18家受灾涉农主体申请“农信担—救灾贷”720万元,目前6家270万元已放款,另外12家正在走贷款程序。
7月份至今,在博爱县,恢复重建是关键词,“加速度”是建设核心。各行各业齐心协力恢复重建的新图景全面展开:
农林生产灾后恢复重建,水利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市政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乡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教育灾后恢复重建,医疗卫生灾后恢复重建……


如今的博爱,应急能力持续提升。全县采购综合抢险救援消防车等应急装备、防汛物资和救灾物资3021.20万元。截至8月初,全县76家工业企业全部恢复生产。各行各业有序恢复,美丽新博爱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智玲 报道


多措并举抢天夺时保丰收

面对严重的洪涝灾害,博爱县积极采取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农业防汛救灾工作,努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县已开展各种技术咨询活动10余场次,通过开渠排涝、引进机械等方式,完成秋收、抢抓秋种,全县将在11月10日前播种结束。


洪涝灾害发生后,博爱县及时开展农业技术指导,第一时间出台了《洪涝灾后恢复农业生产指导意见》,派出9个由科级干部、农业专家、畜牧专家组成的指导组,到各乡镇(街道)开展灾后恢复工作;派出34名农业、畜牧技术人员深入5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种养大户恢复生产和在田作物管理。期间,共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走访150余个村庄,派送信息150余条,接受咨询300余人次,指导农户500余人次。


为保障夏粮丰收,博爱县采取强化田间管理、大力防治病虫害、适时改种补种等方式,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取得良好得效果。据悉,该县通过清理田间四周排水沟,开挖、疏通地头沟和架设抽水泵等方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对未受灾的玉米采取追施尿素,避免玉米因淋溶流失肥料出现早衰;充分发挥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采用无人机对受灾玉米进行叶面喷肥,对受灾玉米进行了叶面施肥。在全县安装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1200台套,监测玉米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全覆盖;在原种场、金城乡刘村安装2台高空灯,监测诱杀害虫成虫,减少下代虫害虫源;向磨头、金城、孝敬、清化等乡镇发放病虫害防控农药共344公斤;根据受灾情况在全县9个乡镇街道发放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375箱,对农作物进行喷洒。完成绝收地块改种补种面积1067.2万平方米。针对受灾严重的养殖业,该县提供技术,指导养殖业恢复生产,使用消毒药品4.5吨,消毒80余万平方米养殖场所,因灾死亡畜禽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理。
三秋生产至关重要,博爱县克服不利条件,抓好玉米收获和小麦播种。据悉,该县共整合救灾资金198.7万元,购买进排水设施和农田沟渠疏浚,开挖沟渠12.5万米,架设水泵1110台。引进外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40余台,新购置履带式收获机6台,对田间积水不能及时收获的在田玉米,协调履带式玉米收获机并发动群众人工方式抢收,对已收获的玉米及时烘干,减少损失。为了抓好小麦备播,该县专门印发了技术指导意见和小麦播种明白卡,农技人员包村到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种技术咨询活动10余场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10000余份,全县将于11月10日前播种结束,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基础。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智玲 报道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801

版权声明:本文为《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 点击关注 --

推荐阅读





总编辑:王静锋    统 筹:王 鹏

主 编:王晨光    编 辑:周 棻

责 编:赵晓晓    校 审:王盈燕 丰舒潍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