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护士多点执业应声落地,给中国仍在沉睡中的护士上门市场带来了什么?

2017-08-01 李艳瑜 动脉网

不久之前,北京市卫计委印发《关于实施护士区域注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从8月1日起北京市注册护士将可开展多点执业。在这个日子来临之前,业界早已风声乍起。在整个护理行业,提供护士上门服务的相关企业,应当说是除公立医院和护士本身外,受政策影响最大的群体。

 

那么对于此前业界所反映的关于护士多点执业的一系列难题和一片质疑之声,能否通过这次北京的新政彻底消除?护士多点执业究竟能否落到实处?对于护理行业甚至下落到企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对此,动脉网记者带着一系列疑问采访了三位业内人士:护联网创始人兼CEO张雪莉,V护到家创始人兼CEO李明珠,以及医护到家副总裁解琦,希望从他们那里获悉并了解此次护士多点执业实行的利与弊。


三家企业简介


护理面临多样化需求,政策应声出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群众健康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多层次、多样化,护理服务内涵及外延逐步发生变化,初级卫生保健、健康管理、老年护理、慢病护理、安宁护理、急症期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等需求增多。

 

医养结合、社会资本办医、“互联网+护理”等健康服务业迅速发展进一步拓展了护理服务领域,护理服务逐步从机构延伸到社区、家庭。同时,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对基层护理服务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国务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及北京市近年来出台了若干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医养结合、居家护理等健康服务业发展,各有关医疗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积极探索,满足了群众部分健康需求。

 

在此背景之下,推动护士多点执业的政策出台,在8月1日应声落地。通知规定,自8月1日起,北京市内护士办理执业注册的护士,其《护士执业证书》执业地点栏登记为“北京市”。这一规定也就意味着,护士执业机构不再单一局限,”兼职“成为合法合规之举。

 

目前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导的基层护理服务模式与群众日益增多的护理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普遍的观点是,基层机构护士收入低、编制少,但是现实的情况是,除了大三甲医院的护士外,即使在普通二、三级医院,护士的日子也并不那么好过。

 

护士现状:收入低、升职难、工作强度大


除了护理人员短缺之外,体制内的护士不像医生那样,可以多做研究多看病,有相应的高收入,护士群体的晋升途径只有护士长和管理人员,职业路径窄。且对于护士而言,最突出的也最特别的工作方式就是值夜班,当护士到了三、四十岁之后,发展遇到瓶颈,会想“跳出来”尝试多点执业。

 

谈到基层机构的护士,张雪莉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很多社区护士,本来它就有一个责任和义务要去上门,而护士的每一次上门服务,只有十元钱的报酬,许多基层机构的护士宁愿坐在办公室等下班。”在她看来,“这种资源的利用效率非常低,也会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不完善”,收入低,更加导致人员的紧缺,这就是基层机构护士执业的现状。

 

而解琦则认为,目前三级医院的护士紧缺,80%-90%的护士工作范围仅仅局限在医院,且存在较高的流动率。“对于医院管理者而言,护士流失率问题是让他们很头疼的,毕竟培养一个合格的护士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和心血的事情。”

 

护士的工作地点仅仅局限在医院中,在李明珠看来,这样的工作场景是狭窄的,“护士本来就在医院里边工作,工资也不高,他们所做的事情也很多。”简单而平常的几句话,道出了普通人对护士的常规印象。

 

总而言之,“工作强度大”、“收入低”、“升值难”是目前打在护士身上的最常见的三大标签。也正是因为这三大因素,导致普遍的护士流失率高。


目前护士的从业状况不理想,流失率高,更加剧了人员紧缺,在推行多点执业后,这样的状况是否能缓解?在身处护理行业的企业看来,护士多点执业又意味着什么呢?面对政策的落地,他们又将作何反应?


 政策利好,但市场需要专业的技能和认证


张雪莉认为,“这是一个利好的政策,能够解决护士的疑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护士多点执业就像“共享经济”,把护士都放在“资源池”中合理支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北京市卫计委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鼓励二、三级医院护士到基层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社会办医疗机构执业,为出院患者、慢病患者、老年人等提供延续护理、长期护理、居家护理等紧缺护理服务,促进分级诊疗、医养结合、社会办医等工作。

 

在二三级医院中,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护士忙碌的身影,但实际上,不是每一个科室的护士都达到“连轴转”的工作强度。因此,自由时间如何支配成为护士多点执业的关键,是否会有护士愿意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其他医疗机构“兼职”。

 

目前护联网平台的注册护士近60万人,为超过10万名护士开展职业培训。护联网正在进行技能标签和技能认证的工作,为护士拓宽职业路径。


张雪莉说:“护联网在前几年就是为护士提供职业发展全程服务的平台,是希望能够帮助国内护士涨本事、涨收入、涨地位,让更多的护士热爱自己的职业,通过专业的价值赢得社会更多的尊重。”

 

关于护士多点执业的意义,张雪莉认为社会意义大于个人意义,护士多点执业在根本上有利于促进分级诊疗、医养结合、社会办医等工作。

 

而在她看来,多点执业将有利于挖掘护士现有存量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为出院患者、慢病患者、老年人等提供延续护理、长期护理、居家护理等紧缺护理服务,促进分级诊疗、医养结合、社会办医等工作。


例如延续性护理可以使出院患者能在恢复期中得到持续的卫生保健,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因病情恶化出现再住院的需求,增加卫生服务成本。

 

在护士多点执业的落实过程中,涉及到的安全性以及护士专业技能问题一直是外界所担心及关注的重点。在此前的上门护理市场,存在护工当道的情况,许多护工只经过简单的培训,不具备医疗资质,这种情况,在养老居家护理领域尤为明显。

 

上门服务与驻点服务不同,涉及到的安全性和专业性都需要护士个人承担,护士多点执业为护士带来价值和收入的提升时,也带来风险。


针对这一问题,护士认证以及技能培训在多点执业正式展开后,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前涉及护士上门服务的企业实质是在打‘擦边球’,所谓‘法无禁止即可行’,如果针对护士没有一个标准化的筛选认证流程,那么对于护士多点执业而言,未来的职业风险就会很大。”


张雪莉告诉记者。“为做好准备,我们已经与行业内各护士需求相关细分领域中的领袖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一方面对护士可多点执业领域的岗位技能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培养和匹配符合岗位技能标签的护士。”据悉,护联网已与泰康之家、爱暮家进行合作,探索医养结合路径,此外,在分级诊疗方面,平安万家、新康医疗等一线基层医疗集团也是护联网的合作伙伴。

 

为拓宽护士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护联网还与和睦家医疗、费森尤斯医疗展开深度合作,并在临床研究领域与药明康德、中国CRC之家携手,共谋护士发展之路。

 

那么,对于受政策最直接影响的护士上门企业而言,护士多点执业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利大于弊,会有阻力,上门服务需要认可


在提供护士上门的企业中,V护到家选择直接从企业切入市场,选择与企业中的中青年人建立联系,与这部分主要付费人群建立信任后,引入直接护理对象提供服务。

 

李明珠表示,“这个政策其实是在预料之中的”,护士多点执业政策会带来不小的影响,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利大于弊”的政策。

 

此前,护士上门企业的服务可以说是处在一片”灰色地带“,护士上门服务实际并未被广泛认可。“政策没出台之前,大家猜猜会出来,但是现在真正出来了之后,大家可能更明确这个应该是能够提升整个行业的信心,能够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李明珠说道。

 

此外,在他的观点中,护士多点执业是解放了护士的生产力,推动护理市场的发展和公立医院的改革,包括促进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 

 

在与李明珠的交谈中,他反复对记者强调,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产生的结果一定是很慢的,是一个持续性的改变,“循序渐进”——是他用来形容此次政策对护理行业的影响的一个词,“我一直认为护士多点执业这个事件是一个持久战,并不是说今天推出的政策,目前我们就能看到企业的转变和发展,整个政策是对市场的改变,包括投资人的资金进入或对上门护理服务的认可。”

 

他认为,政策出台的最大意义是使行业里的企业,能够看到未来更明确的方向。“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就一点,就是加强护士的管理,提高我们自身的服务能力,我们把自己做好了比什么都强。”

 

鉴于中国复杂的医疗环境和医疗特色,对于阻碍政策落实的因素,主要是护士在医院中面对的行政管理的行政管理阻力


李明珠说:“中国医院有自己的医疗的一些特色,他的所有的护士医生很有局限性,他们会在自己的医院里边会受到行政管束,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政策真正落地的话,公立医院会在行政上对护士产生一定的阻力,我觉得它真正落地没那么快。”


而这种阻力主要在公立医院,医院有着严格的行政管理制度,护士能否有勇气冲破“编制”的束缚,与工资挂钩的职称评定,在实行多点执业后是否会受到影响。

 

谈到行政阻力,李明珠用了一句话概括——这个事会挺有难度。

 

政策“破冰”,需要后续的监管和标准规范出台


医护到家作为既有线上平台,也有线下服务站的护士上门企业,受护士多点执业政策直接影响是非常直接的。

 

在解琦看来,北京市将开放护士区域注册是一项“破冰之举”, 同时也是市场化的行为。护士是护理行业的核心生产力,对院外的这部分企业而言,护士的加入会提升整个护理行业的专业水平。

 

根据北京市卫计委对政策的解读,允许护士多点执业的一个终极目标是希望解决护理资源不足、不均衡难题。同时卫计委也指出推动护士多点执业是促进人才流动,加快优质护理资源下沉,从数量及质量上快速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加大基层护理服务供给,适应群众健康需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受益最大的似乎是基层医疗机构和在基层机构的护士们。解琦认为,不同于此前广东的风声,此次北京率先发布《关于实施护士区域注册的通知》,实质是为了推动北京的医改政策。从推动北京医改的力度而言,此次发布政策的意义是完全不同于两年前的广东省的,这一系列的动作实际都是围绕医改而进行,目的是为了将资源下沉到基层。

 

护士多点执业的推动,会促使医护到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各级医院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探索治疗后居家护理的“最后一公里”。

 

解琦告诉记者:“希望整个政策落实之后是一个利好的体系去帮助我们和三级医院院外护理,还有社区服务中心的居家护理、家庭病床,还有这种健康治疗这种业务的合作,因为以前并没有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出台去促成医护到家与各级医疗机构的合作。”

 

无论是就护士本身而言,还是整个市场和公立医院而言,一项政策颁布后能否彻底落实,一直是业界最关心的问题,毕竟“只刮风不下雨”并不是没有先例,政策落实有阻力,市场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许多,比如护士多点职业的流程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及涉及到的安全监管问题。


在解琦看来,反映医院护士紧缺的情况大部分是由医院院内的管理者,虽然在北京推动护士多点执业可能会动了很多医院内部的‘奶酪’但是对整个医改主要解决北京地区的医疗资源来说还是有非常大的意义。


风险问题在政策推出后,肯定会有后续的规范和标准出台,参与护士多点执业的相关服务机构如果按照政府出台的标准和规范去执行,那么“风险问题不会特别大”。


  • 结语


无论如何,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政策实行已是尘埃落定,护士多点执业是继医生多点执业后的又一项针对医疗领域从业者的政策。实际上,能从各项政策的逐渐推进看到我们国家医疗大环境的逐渐好转,护士多点执业的落实,既在于护士本身,也在于行业引导。

 

总而言之,一项政策颁布的背后,总是能看到执政者改变的决心与希望。市场瞬息万变,对于家庭而言,护士多点执业是保证居家养护的重要一环,政策的保障和身处产业链中心的企业为之做出的努力,会让整个护理行业朝向良性的路径发展。


文|李艳瑜

微信|halapotato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tg@vcbeat.net



近期推荐

 无创产筛先行者贝瑞和康的创业史:由爱而生的基因革命

 全国第一、全球第五,上海奕瑞是如何打破国外在数字影像核心部件领域垄断的?

 数字临终计划产业盘点:11家企业提供2种服务模式,产业存在许多空白待补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