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获得IDG资本青睐后,这家公司如何利用远程运动诊疗和规模化连锁门诊探索慢病治疗

2017-09-30 李艳瑜 动脉网

在有运动损伤和疾病方面的治疗和服务需求的1亿人面前,专业康复中心的数量与需求人口相比可谓九牛一毛,而独角兽尚未出现,其中,相对成规模的机构凤毛麟角。

 

单次的高消费,医保介入的不完善,使得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尚处于追求收支平衡的状态。在资本活跃度相对较低的运动康复领域,术康却拿到一笔数百万美元的融资,在已披露的运动康复企业的融资中,这笔融资可以算得上“名列前茅”。

 

总部位于成都的术康医学运动中心是动脉网接触的第四家运动康复领域的创业机构,他们的特殊之处在于,不仅仅针对运动损伤,通过运动治疗开展慢性病管理也是其服务的方向之一。


通过标准化、规模化复制运营模式后,术康座落在重庆的第三家运动医学中心即将投入运营。

 

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术康的优势是什么?他们如何从线上远程问诊拓展至线下成规模的门店?近日,动脉网专访了尚医科技-术康App的创始人雷震。


尚医科技创始人 雷震


从POCT到运动治疗


多年的医学背景,让雷震的创业与医生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99年从华西医科大学外科学硕士毕业后,雷震赴美学习、工作,2007年从哥伦比亚大学MBA毕业回国创业。

 

他的第一次创业是成立无锡博慧斯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是针对POCT 诊断工具,研发在偏远山区也可以使用的即时检验产品,帮助医生随时随地判断病情,其中一款仪器仅有手机大小,能随时随地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到2014年,受同校师兄的启发,雷震开始从运动治疗慢性病的角度入手,改善患者的心血管状态,以运动和饮食治疗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治疗或辅助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乳腺癌术后、运动损伤、慢性疼痛等疾病。于是,有了现在的术康。

 


以线下门诊支撑远程评估和治疗


最初的术康是一款App+可穿戴设备,雷震和他的团队利用成熟的心率带技术,通过监测用户的心肺功能,计算有效运动的心率区间,制定系统的运动处方,包括科学的运动内容、运动复合的定量、肌肉骨骼系统的改善训练,并实时采集运动数据,根据训练进程实时优化运动处方。

 

在雷震看来,有了线下的实践才能更好地支撑线上远程问诊的发展。“我们发现没有线下支点,线上远程治疗就没有核心源泉。我们医学部不断总结线下门诊实践,加以改造,才形成了有效的远程治疗方案。”

 

他原本希望通过为医生提供随访工具,去收集患者院外康复数据,在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再为患者提供精准的康复服务,但这一模式在目前的国内现状下是不合适的,患者需要直接、有效的服务,因此开展线下康复服务是最直接的方式。


雷震强调,术康与单纯的康复O2O模式不同,团队目前的重点仍然是在线上开展远程治疗,以线下治疗策略为标准和延伸,将治疗手段和治疗方式通过远程训练指导的方式让用户在线上接受治疗,从而降低治疗成本。


术康App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余专注运动康复的创业机构不同,术康在心脏康复方面也有所建树,通过线下诊所,术康为心血管疾病院外患者及“三高”早期患者提供心脏康复服务,同时结合App,联系医生进行随诊,更能跟随运动、营养、心理的学习课程进行康复。


目前在成都的术康运动医学中心以心脏康复为主。

 

术康是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同时也是美国心肺康复学会(AACVPR)的会员,其心肺提升主要通过运动训练和营养手段来完成,肌骨系统决定了能否健康轻松地执行运动方案。雷震认为:“心肺有多强,生命有多长。”心肺能力强弱是预期寿命长短和发病率高低的基线。

 

目前,术康诊所采用单次消费和办卡充值消费两种方式,与市场上大多数运动康复机构相似,通常一个疗程下来,其治疗费用也达到平均数千元。

 

引进美国Baylor标准,提供生活方式治疗


团队在美国Baylor 医学中心指导下,利用心率带作为远程监测设备,弹力带作为阻力训练的工具,把以上指南的内容以手机APP的形式远程评估患者的心肺能力和运动状态,视频指导患者执行个性化、量化的运动治疗。

 

同时医生可以远程观察患者的运动数据和病情变化。通过术康APP,实现了远程量化、个性化“适当运动”,从而使低成本、大规模开展生活方式治疗成为了可能。


雷震认为,术康目前提供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治疗(intensive 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e),贯穿慢性病预防、治疗、康复全部流程,这种治疗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了几十年,门诊开展运动和营养治疗的经验非常成熟。

 

“术康的国外资源丰富,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学习、吸收到了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是我们有机会站在巨人肩膀上开展极具性价比的远程评估和训练。”

 

对于普遍短缺的康复人才,术康有一套自己的体系。术康目前主要培养EP(Exercise Physiologist,运动治疗师)和PT(Physical Therapist,物理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制定康复计划等。

 

据雷震透露,术康的医生要求有三甲医院工作经历,针对EP主要是选拔背景合适的医生送去美国Baylor Health医学中心培训,以内部进修的方式进行培养,获得资格证书后才可回到术康康复中心进行临床操作。此外,也有从台湾引进能力非常突出的物理治疗师。

 

在国内,术康还与国内公立及民营医院合作,协助院内医生定期参与美国Baylor Health医学中心的交流学习,合作建立培训和认证系统。


术康团队


以更低成本提供高效服务

 

目前术康在成都、上海、重庆三地设立康复中心,店内采用统一的VI标识,分心肺评测区、肌骨系统评估区、有氧训练区、功能训练区、营养评估区,配备各种医疗级的运动训练设备,评估和监测设备,比如CPET心肺评测、中央心电监护系统、SET悬吊训练系统等等。


雷震告诉动脉网,术康前期共投入三千多万,包括人员、app 开发、门店投入,最大的成本是手机app(远程评估、远程训练板块)的开发。

 

在患者来源方面,B端客户和C端客户各占部分比例,他透露,成都门诊用户基本上都是来自 C 端,服务复购率和推荐率达到70%以上。


除了依靠口碑建立起的患者客群外,术康还与公立医院合作,帮助医院康复科一些医保无法报销的项目进行院外落地,并与户外运动公司、健身公司合作,帮助用户完成更专业的心肺功能训练、损伤康复治疗等。

 

早在2015年5月,术康对外公布获得IDG数百万美元Pre-A轮融资,依靠成都和上海两家门诊的运营,目前已实现盈亏平衡。

 

而之所以选择成都、上海、重庆作为门诊落地城市,一是看不同区域的医疗圈和市场接受度、二是服务流程的打磨。目前,术康的连锁之路,还在不断延续。


根据雷震透露,术康计划在合适的当地合作伙伴支持下覆盖大部分一线城市。“重庆进展比较快,北京、深圳都在筹备,上海目前门诊已经比较饱和,在筹备一处新的大一些的门诊。”


文|李艳瑜

微信|halapotato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近期推荐

 初探国内已建成的Medical Mall,在8个城市落地,总投资逾41亿元,100%投入使用

 能让医生主动当编辑的精准化医学科普平台,健康中国也想在AI智能上发一把力

 中美欧医疗+AI产业对比:中国在多个细分领域应用领先世界,人才储备和数据规范需要奋起直追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