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陶文瑜:师友记

2015-12-20 陶文瑜 文汇笔会

《何日归看浙江潮》 苏曼殊诗 陶文瑜画

念了一遍《华食经》

华永根先生是我的老师,江湖上的行当,有些是无师无不师,比如作家,作家要是说谁是他的老师,要么瞎客气,要么别有用心。有些一定要言传身教的,比如武林功夫,比如美食。

我爱好吃喝,基本上是散兵游勇的状态,内心也觉得自己馋痨坯似的不好意思,自从拜在华老师门下,感觉就是找到组织的游击队,也有点美食家了。

华老师教会我的,是美食的来龙去脉,美食啊,不是简单的吃吃喝喝,就像婚姻,也不就是单纯的洞房花烛生儿育女,而是完全的一个流程,地里的蔬菜到餐桌上的炒素,尝到嘴里的,其实是蔬菜的一生。风和日丽时的春风得意,遇上旱涝天灾生不逢时的无奈,美食家吃到嘴里的也不是单纯的酸甜苦辣,而是蔬菜和荤菜的喜怒哀乐。

华老师好比是寺院里的方丈,而我不过是刚进庙门扫地擦窗,担水做饭的小和尚,华老师请我为《华食经》写一些闲话,类似于擂台比武,徒弟上台比划两下,先热个场子。我读了《华食经》就是得到一本武林秘籍的令狐冲。

《华食经》记录的是我的老师华永根一年的美食活动,一叶知秋,一年一年的经过,好比是美食旅途中一个一个车站,是体会美食的前因后果,家常便饭和山珍海味,五彩缤纷的各地特色和根正苗红的苏邦菜肴,一点一滴串成了美食的念珠,这一年之中,每一个美食的瞬间,都是那样的声情并茂,都是那样的神采奕奕。

在苏州谈美食,真是天时地利人和,首先是苏州的物产实在太丰富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应该是其他地方的俗话,在苏州你只要是巧媳妇,就不愁没米。

一些人呢,天生就是巧媳妇,她的妈妈是巧媳妇,她的奶奶也是巧媳妇,她们家就是巧媳妇世家。还有一些是混在人堆里的媳妇,她本身没有巧媳妇的素质,也没有当巧媳妇的志气,她的成长,完全是因为摆在面前的这么多的物产,完全是因为一个地方的风气。当巧媳妇们蔚然成风并且将苏州的物产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一方水土看上去,是那样的酒足饭饱,是那样的心满意足。当然我这里指的巧媳妇,不完全是那些嫁到婆家的女儿,我是一种泛指,泛指广大苏州儿女。

而华老师可谓是巧媳妇之中的代表人物了,华老师是苏州烹饪学会的会长,相当于一个流派的盟主吧,时尚的说法就是领军人物,从青年时代学徒学艺,到现在的功成名就,从一个跟在江南七怪后面摸爬滚打的小青年,到行走江湖扬名立万的老法师,除了日积月累的学习和努力,还有就是对烹饪美食一往情深的热爱。我想我这个年纪,要跟在老师后面学习烧菜做饭,有点吃力了,我的主攻方向,主要是学习华老师的这份热爱,在精神文明上多花心思。饭店里的厨师好比打仗的将士,我是唱唱《一棵小白杨》之类的文工团演员。名师出高徒,因为华老师,这句话的一半已经完成了,我想我也会好好努力的。

虚构的胜利

差不多二十年前,每年春天时候的“一百杯”和元旦举行的“江枫园杯”苏州作家记者围棋赛,几乎成为一项传统赛事。前几天我们在瑞园举行的棋赛,差不多就是当年的延续了。

这一些作家记者,在我眼里是高手如云,相比较我的水平一般,但是有一年我竟打到了第八名,这是我一生中取得的最大的辉煌了,之前和以后一直没有过。我不算太笨,也下了十分功夫,却没有提高,一直输多赢少,于是明白过来,人生经历了风雨,好多时候是不一定能够见着彩虹的。

我曾经写过一副关于下棋的对联:“该出手时就出手,得让人处且让人”。赢的时候说是出手了,输掉了至少让对方心里也有一点别扭吧。说明我年轻时心胸不广,而且境界不高的。

俗话说棋高一着,束手缚脚,我技不如人,输了以后满心思地不开心,回到家里也没有排解,就想到写小说,那一阵子我写过两篇有关围棋的小说,一个在《姑苏晚报》上连载,另一个发表在《钟山》杂志上。小说中的主人公叫陶文,陶文观测夜晚的星月,得到了围棋真传,然后纵横天下,陶文的对手,全是苏州作家记者中化出来的。范小天赢我最多,所以他是反一号。

有一回中国棋院的九段棋手前来苏州,我和他们分别合影,然后挑出一张和常昊的合影,冲洗了几十张,寄给苏州和外地的棋友,合影的背面写着:“听说你喜欢围棋,我和常昊都很高兴,特地赠你照片留念,努力!”这一些照片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我是多么无聊的人啊。

还有一回我受邀参加吴县机关干部围棋赛,争了第十名,有二十元奖金和一张很大的奖状,我把奖状上面的“十”字,改成大写的“壹”,然后张贴在办公室里,同事们见了,一定要我请客,我请大家吃点心花去的一百多元,也太自作自受了。

这一次比赛,我的对手是报社的常新,他的段位比我高,在人才济济的报社,围棋水平是数一数二的,基本上是数二吧,最后的结果是我输半目,这是围棋比赛中最小的胜利和失败,说明我毕竟不如人家,但也差距不大吧?

本文刊于20131220日文汇报·笔会


………………………………………………

本微信号每天推荐的文章,欢迎大家直接分享到“朋友圈”;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及微信公号不得转载。

回复“十一月”,可收到五篇笔会上月好文推送:

梁永安 《重要的时刻总是那么软弱》

俞晓群 《终于得识冷冰川》

李敬泽 《芥子之中的灯》

刘小娟 《四十多岁的我,重读〈约翰·克里斯朵夫〉》

俞闻候(译) 《罕见传奇 | 她们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年同月同日死,活了近102岁……不仅如此》

笔会2014年文粹《寻找溪水的源头》已出版,回复“2014”,可收看全书78篇文章目录,也可了解笔会重要作者的概貌——“来,寻找溪水的源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