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员参与!这件事对华水意义重大!

融媒体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4-04-29


12月18日上午
我校在龙子湖校区综合实验楼一楼多功能报告厅
举办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全员培训会‍‍
校党委书记王笃波主持会议并讲话
强调要深刻把握做好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重大意义
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确保学校审核评估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

会议现场


审核评估资深专家、审核评估方案主要研制者、
大连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沈阳化工大学原校长
李志义教授
以《抓住重点 把握特点 切实做好自评自建工作》为题
围绕核心要义、三个重点、四个特点等方面
作专题讲座
对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进行详细解读

会议现场


王笃波指出
↓↓↓

李志义教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丰富内涵和根本要求,对我们准确理解把握并持续深入推动即将到来的审核评估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全校上下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将审核评估的思想理念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与自评自建各方面全过程,全力做好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各项工作。


就进一步推进审核评估工作
王笃波提出三点要求
↓↓↓

一是坚持“以本为本”,深入学习思考研究审核评估的核心要义和内涵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站位教育强国战略背景,深刻领会新时代国家对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结合审核评估有关文件精神,深入思考新一轮审核评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准确把握评估的深刻内涵、根本属性、本质要求、问题根源和底层逻辑。要跳出评估看评估,围绕学术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等核心问题,瞄准评估要义、工作重点思考研究系统性、根本性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切实把“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落到实处,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树牢质量意识,培育践行质量文化。深刻认识审核评估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立德树人成效的全面检验,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对标评估要求和指标体系,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坚持“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着力发现和解决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根本性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提出并落实问题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不断提高审核评估工作成效。要坚持质量导向,推动质量革命,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落实到本科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快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引导全校上下进一步树牢质量意识,压实质量责任,弘扬质量文化,切实提高本科教育教学水平。三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扎实的作风全力以赴高质量推动迎评工作。新一轮审核评估恰逢学校“双一流”创建的关键期、攻坚期,做好审核评估工作对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快转型发展、助推“双一流”创建提质加速具有重大意义。全校上下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切实增强做好迎评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紧抓新一轮审核评估重大机遇,迅速行动、躬身入局,高质量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工作。要加强督查,压实责任,进一步推动审核评估各项任务要求落实落地。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动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以高水平评建成果为学校“双一流”创建奠定坚实基础。


分会场


全体在校校领导,学校正处级干部及分管评估工作的副处级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办公室全体成员在多功能厅参加会议。全校各单位在办公地点设分会场,组织本单位全体教职员工线上参加会议。


新一轮审核评估在方式方法上有哪些创新?

什么是“1+3+3” 校内外综合评价体系?

如何准备评估相关材料?

关于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审核工作

一起来学习

⬇⬇⬇


如何正确认识新一轮审核评估?

导向变化

新一轮审核评估要求导向鲜明,突出高校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把立德树人融入评估全过程、全方位,严把高校办学方向。

内涵变化从上轮“教学工作评估”到新一轮“教育教学评估”审核评估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大变化,新一轮审核评估突出教育和教学相结合,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 ,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引导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强化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和质量文化。质量共同体新一轮审核评估强调质量共同体意识,本质是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单位、评估专家围绕人才培养质量与能力对学校的“会诊”,目的在于发现学校真正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学校整改提高。
02新一轮审核评估的“个性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03

新一轮审核评估在方式方法上有哪些创新?



04

什么是“1+3+3” 校内外综合评价体系?



05

线上评估如何开展?


线上评估期间,考察形式主要包括听课看课(线上听课看课或实地暗访)、文卷审阅、线上访谈等形式。专家组既会根据学校信息化条件开展线上听课看课,也可安排专家入校实地暗访听课,所选课程不提前通知学校。各学院应抓好教风、学风建设,督促师生在课堂上展现饱满的精神面貌,保持教学秩序稳定。

06

什么是文卷审阅?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

评估专家进行评估须进行文卷审阅,文卷审阅一般以线上为主,专家将审阅课程试卷及其教学大纲和试卷分析报告、毕业论文(设计)等文档,学校采取扫描、拍照后上传等方式为专家提供。


文卷审阅以考察问题为导向,突出考察重点。例如毕业论文(设计)审阅重点关注选题、过程指导、成绩评定是否规范到位,是否体现了能力培养要求;试卷审阅重点关注命题、成绩评定是否科学合理,试卷分析是否到位,是否有持续改进机制。

07

学校如何准备评估相关材料?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
学校应从教学档案、支撑材料和引导性材料方面三个层面来准备评估资料。


08

新一轮审核评估重点关注哪些“红线”要求?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



新一轮审核评估强调对立德树人和思政教育成效的评估,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求高校自评报告和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将立德树人情况作为必答题。指标体系中增设对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负面清单”。对于突破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底线等问题突出的高校,教育部和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约谈负责人、减少招生计划和限制新增本科专业备案等问责措施。




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具体特点


01
分层分类设计指标体系


第一类评估少而精,适用于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校


第二类评估量大面广,细分为3种,分别适用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首次参加审核评估的高校


02
突出本科教育教学关键点


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师生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审核重点,推动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03
点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


指标体系注重兜底线促发展,既体现国家意志,又给学校留足发展空间。通过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首次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由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采取增加定量指标,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必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可选项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
04
监督高校办学“红线”问题


增设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情况,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负面清单”,加强对思政教育成效的审核评估。





全文如下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引导高校遵循教育规律,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以下简称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推进评估分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推动高校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建立健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引导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估体系,加强对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审核,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二)坚持推进改革。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以评估理念引领改革、以评估举措落实改革、以评估标准检验改革,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三)坚持分类指导。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实施分类评价、精准评价,引导和激励高校各展所长、特色发展。


(四)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清单”,严把高校正确办学方向,落实本科人才培养底线要求,提出改进发展意见,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推动高校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培育践行高校质量文化。


(五)坚持方法创新。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度挖掘常态监测数据,采取线上与入校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结合等方式,切实减轻高校负担,提高工作实效。


三、评估对象、周期及分类


(一) 评估对象和周期。经国家正式批准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均应参加审核评估,其中:新建普通本科高校应先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原则上获得“通过”结论5年后方可参加本轮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每5年一个周期,本轮审核评估时间为2021—2025年。
(二)评估分类。根据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和高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发展实际,本轮审核评估分为两大类。高校可根据大学章程和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各自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等进行自主选择
1. 第一类审核评估针对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重点考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质量保障能力及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
2. 第二类审核评估针对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历史不同,具体分为三种:一是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二是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三是适用于已通过合格评估5年以上,首次参加审核评估、本科办学历史较短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第二类审核评估重点考察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资源条件、培养过程、学生发展、教学成效等。

四、评估程序


审核评估程序包括评估申请学校自评专家评审反馈结论限期整改督导复查


(一)评估申请。高校需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包括选择评估类型和评估时间。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包括部省合建高校,下同)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地方高校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其中申请参加第一类审核评估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向教育部推荐。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评估专家委员会)审议第一类审核评估参评高校。
(二)学校自评。高校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主体责任,按要求参加评估培训,对照评估重点内容和指标体系,结合实际和上一轮评估整改情况,制订工作方案,全面深入开展自评工作,形成《自评报告》并公示。
(三)专家评审。评估专家统一从全国审核评估专家库中产生,人数为15—21人。原则上,外省(区、市)专家人数不少于评估专家组人数的三分之二、专家组组长由外省(区、市)专家担任。采取审阅材料、线上访谈、随机暗访等方式进行线上评估,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存疑问题,形成专家个人线上评估意见。专家组组长根据线上评估情况,确定5—9位入校评估专家,在2—4天内重点考察线上评估提出的存疑问题。综合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总体情况,制订问题清单,形成写实性《审核评估报告》。
通过教育部认证(评估)并在有效期内的专业(课程),免于评估考察,切实减轻高校负担。
(四)反馈结论。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负责审议《审核评估报告》,通过后作为评估结论反馈高校,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对于突破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底线等问题突出的高校,教育部和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约谈负责人、减少招生计划和限制新增本科专业备案等问责措施。教育部每年向社会公布完成审核评估的高校名单,并在完成评估的高校中征集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经教育部评估专家委员会审议后发布,做好经验推广、示范引领。
(五)限期整改。高校应在评估结论反馈30日内,制订并提交《整改方案》。评估整改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原因,排查薄弱环节,提出解决举措,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整改工作台账,实行督查督办和问责制度,持续追踪整改进展,确保整改取得实效。原则上,高校需在两年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
(六)督导复查。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对高校整改情况进行督导复查。对于评估整改落实不力、关键办学指标评估后下滑的高校,将采取约谈高校负责人、减少招生计划、限制新增本科专业备案和公开曝光等问责措施。

五、组织管理


教育部负责制定审核评估政策、总体规划,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各地各校审核评估工作。委托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以下简称教育部评估中心)具体组织实施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第一、二类审核评估和地方高校第一类审核评估工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负责制订本地区审核评估实施方案、总体规划,报教育部备案。组织所属高校第二类审核评估及推荐高校参加第一类审核评估工作。选取1—2所高校委托教育部评估中心指导开展第二类审核评估试点,为全面推开本地区审核评估工作做好示范。


教育部评估中心制订专家管理办法,建设全国统一、开放共享的专家库,建立专家组织推荐、专业培训、持证入库、随机遴选、异地选派及淘汰退出机制。


审核评估经费由有关具体组织部门负责落实。


六、纪律与监督


审核评估实行信息公开制度,严肃评估纪律,开展“阳光评估”,广泛接受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的监督,确保评估工作公平公正。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参评学校、评估专家和评估组织工作的规范性、公正性进行监督,受理举报和申诉,提出处理意见。

附件: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备注:

1. 审核重点中定量指标的具体要求可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其中,【必选】是指该定量指标学校必须选择;【可选】是指该定量指标学校可结合办学实际和优势特色,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提供的教学基本状态常态监测数据中自主选择,进行等量或超量替换。


2. 表中定量指标计算原则上参照《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教发〔2020〕6号)。


3. 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总数(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综合、师范、民族院校,工科、农、林院校和语文、财经、政法院校≤18:1;医学院校≤16:1;体育、艺术院校≤11:1。


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硕士研究生在校生数*1.5+博士研究生在校生数*2+普通本专科留学生在校生数+硕士留学生在校生数*1.5+博士留学生在校生数*2+普通预科生注册生数+成人业余本专科在校生数*0.3+成人函授本专科在校生数*0.1+网络本专科在校生*0.1+本校中职在校生数+其他(占用教学资源的学历教育学生数,例如成人脱产本专科在校生数)。


专任教师总数=本校专任教师数+本学年聘请校外教师数*0.5+临床教师数*0.5;其中:本校专任教师须承担教学任务且人事关系在本校(原则上须连续6个月缴纳人员养老险等社保或人员档案在本校);校外教师须承担本校教学任务、有聘用合同和劳务费发放记录,聘请校外教师折算数(本学年聘请校外教师数*0.5)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临床教师须承担教学任务且人事关系在本校或直属附属医院。


4. 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折合在校生数。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指学校开展普通本专科教学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302类)(不含教学专项拨款支出),具体包括:教学教辅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含考试考务费、手续费等)、印刷费、咨询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含体育维持费等)、劳务费、其他教学商品和服务支出(含学生活动费、教学咨询研究机构会员费、教学改革科研业务费、委托业务费等)。取会计决算数。


5. 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10%。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的高校,当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超过1000万元,该项指标即为合格。


6.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普通高校教学与科研仪器设备总资产值/折合在校生数(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综合、师范、民族院校,工科、农、林院校和医学院校≥5000元/生,体育、艺术院校≥4000元/生,语文、财经、政法院校≥3000元/生。



备注:
1. 第二类审核评估分为三种,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且只能选择其中一种。
2. 二级指标和审核重点包括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
——“统一必选项”无特殊标识,所有高校必须选择;
——“类型必选项”标识“B”,选择第一种的高校须统一选择“B1”,选择第二种的高校须统一选择“B2”;选择第三种的高校原则上选择“B2”;
——“特色可选项”标识“K”,高校可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自主选择,其中:第一种与“K1”选项对应,第二种与“K2”选项对应;第三种原则上与“K2”选项对应;
——“首评限选项”标识“X”,选择第三种的高校必须选择,其他高校不用选择。
3. 审核重点中定量指标的具体要求可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其中,【必选】是指该定量指标学校必须选择;【可选】是指该定量指标学校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至少8项。
4. 表中定量指标计算原则上参照《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教发〔2020〕6号)。
5. 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折合在校生数。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指学校开展普通本专科教学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302类)(不含教学专项拨款支出),具体包括:教学教辅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含考试考务费、手续费等)、印刷费、咨询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含体育维持费等)、劳务费、其他教学商品和服务支出(含学生活动费、教学咨询研究机构会员费、教学改革科研业务费、委托业务费等)。取会计决算数。
6. 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10%。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的高校,当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超过1000万元,该项指标即为合格。
7.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普通高校教学与科研仪器设备总资产值/折合在校生数(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综合、师范、民族院校,工科、农、林院校和医学院校≥5000元/生,体育、艺术院校≥4000元/生,语文、财经、政法院校≥3000元/生。
8. 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总数(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综合、师范、民族院校,工科、农、林院校和语文、财经、政法院校≤18:1;医学院校≤16:1;体育、艺术院校≤11:1。
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硕士研究生在校生数*1.5+博士研究生在校生数*2+普通本专科留学生在校生数+硕士留学生在校生数*1.5+博士留学生在校生数*2+普通预科生注册生数+成人业余本专科在校生数*0.3+成人函授本专科在校生数*0.1+网络本专科在校生*0.1+本校中职在校生数+其他(占用教学资源的学历教育学生数,例如成人脱产本专科在校生数)。
专任教师总数=本校专任教师数+本学年聘请校外教师数*0.5+临床教师数*0.5;其中:本校专任教师须承担教学任务且人事关系在本校(原则上须连续6个月缴纳人员养老险等社保或人员档案在本校);校外教师须承担本校教学任务、有聘用合同和劳务费发放记录,聘请校外教师折算数(本学年聘请校外教师数*0.5)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临床教师须承担教学任务且人事关系在本校或直属附属医院。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 -

     

监制:龙腾云

责编:刘   冉编辑:滕   朴         周天钰
校对:席智恒         张   驰‍‍         黄焓悦         张宇涵
‍‍‍

审核:赵   芳

         朱焓萌


投稿邮箱:NCWUhuazai@163.com -



点分享



点个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