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札记 | 交大安泰IMBA陈一:一心一意,未来已来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商学院大百科
陈一名字中的“一”,有两重意义:父亲希望他能够一心一意地做好一件事情,母亲则希望他的人生可以一帆风顺。
从他的发展轨迹来看,陈一也的确做到了一心一意。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是命运的契合,更是一路努力所得。
陈一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市规划本科、硕士,毕业后担任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参与上海“2040”总体规划筹备工作,并参与一批城市开发区规划,同时涉及股权投资。
后就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就读工商管理MBA,并赴美国麻省理工MIT交流学习,回国后正式转行金融业,现就任于上海双创投资中心。
体制固化,渴望突破
本科加硕士,一共8年时间,陈一专注于城市规划的专业领域,不仅将专业知识掌握的十分扎实,规划专业的统筹性也提升了他的思考维度和大局观。然而毕业后,在政府规划部门的工作中,陈一发现自己还是无法融进事业单位的体制中,他渴望突破体制的桎梏,去做一个“另类”突破者。
陈一用了半年来仔细思考,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也和家人进行了沟通。家庭的金融背景给他从小带来的耳濡目染让他开始考虑转型到金融业,去实现一个跨界的可能性。
下定决心后,陈一决定先回校园继续深造自己。曾经在交大附属学校的读书经历给了他交大情怀,在仔细考量了交大安泰的课程编制、海外交流的机会,排名等一系列的硬指标后,陈一果断决定就读交大安泰全日制IMBA项目。
选择全日制的MBA项目课程,也符合陈一追求“一心一意”的目标。
诚然,读全日制MBA需要花费金钱和时间,需要从原来的岗位上离职,而同龄人仍然在职场上不断发展,短期而言,读全日制MBA会牺牲自己一部分的职业发展机会,但陈一相信,如果能够专注在2年的时间里不断地充实自己,对于自己之后的转型以及之后更大的发展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专注,才能把握住弯道超车的机会。
转型的苦,是为了未来的甜
转型的过程并没有那么容易,尤其对于非科班出身的陈一来说,他对金融行业的把控只有家族投资报告里所表现的实战经验,并没有理论基础做支撑。
对此,陈一跟之前读过金融的同学做了交流,也问了一些相关的课程信息,在就读交大安泰全日制IMBA之前,恶补了一些关于经济学方面的知识。
那一段从零开始的经历是一个相对痛苦的过程,但是陈一也明白,这就是跨界转型的成本(switching cost),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
交大的学风十分彪悍,陈一在交大安泰IMBA的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在1点钟以前睡觉的同学,凌晨两三点讨论课题的大有人在。
而在美国麻省理工MIT的交流学习生涯中,争分夺秒更是常态,经常可以在中午在MIT Sloan学院楼下的星巴克里看到正在team work的小组,或是边吃边回email的同学。
为了上好一堂课,陈一需要在前期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才能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在讨论中互相学习。
90分钟的课程,背后可能需要花费3-4个小时阅读文献,再花1-2个小时和同学讨论、交流,学习的同时也是一个社交的过程。苦,并快乐着。
我想改变世界
在MIT和交大安泰IMBA的学习中,陈一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在MIT最初开学的一堂创业课上,陈一就被教授提出的一个问题触及到了心灵:
Do you want to change the world? Please put your hands up!
那一个瞬间,可以说是陈一来到MIT以后,最确信我没有来错的瞬间。当时他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甚至没有反应过来,教授在问什么。
在陈一的思维中,在中国的学习生涯里,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到硕士,没有一个老师会在意你是不是想改变世界。但是在国外,有老师把这个放在第一位。
陈一也注意到,很多国外学生举手非常踊跃,而且每个人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当时陈一就断定,这个地方应该是启发他很多未来的职业规划和一些思路的地方。
就这样一个问题,就调动了他对于麻省理工MIT这个学校的热情,也更让他觉得,交大安泰IMBA和MIT的契合程度非常的高——他在交大安泰IMBA寻求转型,MIT则是给了他对于创新方面的无尽支持,两个学校共同推动着他,完成从城市规划到金融的转型过程。
金融与城市规划的完美结合
最初决定转型做金融时,陈一也有过顾虑,担心之前本科和硕士8年读的城市规划的专业就此荒废,不过幸运的是,他恰好遇上了上海市政府设立上海双创投资中心。
在这个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大资管平台下,其城市更新版块与陈一尤为契合,既能运用到他在交大安泰IMBA中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又和他之前的学习、工作经历相结合,与当时的领导沟通后,决定放弃在麻省理工MIT继续修学一学期的打算,回国发展,这几乎是为他量身定制的一个转型契机。
他1月4日回的上海,1月5日带着时差就先入了职。陈一有时候也在感慨,这一切或许都是注定的缘分,兜兜转转一圈,来到上海双创,既有规划背景,又熟悉金融,这样的结合对于陈一来说堪称完美,也可以发挥他自己最大的价值。陈一非常感恩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陈一给了我们一个简单的解释,之前在做城市更新设计,主要以末端落地方案为主,而在城市更新的设计方案之前,其实有大量环节需要金融的参与,比如拍地、拆迁、项目测算等,这一系列的事情都离不开金融服务方案的支持,所以现在,陈一等于是从最前端的整体金融服务方案,到最末端的规划设计方案都有涉及,加大了对整体项目的理解并提高了执行效率。
T字型人才,多元化发展
交大IMBA一个非常大的特色就是“钻劲”,谁能钻,谁就能赢,大家对于专业领域的研究都非常深刻。而目前需要的人才是所谓的“T”字型人才,不仅需要钻研的深,也需要打开思维的宽度。
陈一也告诉我们,他在交大安泰IMBA的班级里,有一半都是国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专业,所有的课程设计也全部都是小组作业,而且每次的小组都会被打散重新分配,按照不同的背景去,按照老师的不同要求,形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能够学到不同的行业背景、不同国家的同学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虽然有很多吵架、争执,但其实都没所谓。”陈一这么告诉我们。他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反思领悟到很多。除了学习之外,与不同的人交往,学着和不同的人沟通,有时候需要切换角度,有时候需要换位思考。
而这一点在目前的工作中更是有为重要。因为切换思路和换位思考,其实就是要求人可以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去熟练切换,从而在谈判和沟通中提高效率!陈一也很感激交大安泰IMBA提供了一个完全多元化的平台,让他能够有机会更好地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