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会做梦吗?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GIF截自电影《科学睡眠》
梦,可能是人类最爱探究和阐释,却又最快与之擦肩而过无法掌握的真相。
小时候做梦,不好的梦就安慰自己「梦和现实是反的」,好的梦就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好像一直都有一个懵懂的认识,知道梦隐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与现实生活有某种联系。
该项目于2015年在德国柏林发起持续至今,现在来到了北京,并将在2016北京ONE艺术周活动期间现场搭建一个「梦境收集实验室」,等待未曾谋面的做梦者前来讲述他们的梦境。
在Vincent看来,北京,或者说任何城市本质上都是一座“想象的领土”,一个城市及其周边的体系,最初都是人类活动创造出来的痕迹,逐渐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形容城市“既不单独存在,也不独立于人类的感知”。它们从建筑、历史、政治、媒体、个人这一系列交织在一起的故事中逐渐建立起来,而这些故事中,既是城市居民对城市的描述,也是和对城市未来的期许。
「梦想实验室——北京的未知之未知」 这一项目就旨在探讨城市构成中,艺术家认为最有代表性,也最有不确定性的元素- 梦与故事。因为它们记录了城市和居民之间、意识和潜意识之间、集体和个人看法之间的关系。通过收集挖掘出这些细微的叙事线条,信息本身就将形成北京独特的城市身份。
关于「梦想实验室——北京的未知之未知」
中华文化有周公解梦,用梦来卜凶吉,西方心理学里有个人叫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研究梦境创立完善了精神分析心理学。
受弗洛伊德的影响,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在二十世纪初发起了反理性束缚的革命,强调直觉和下意识,给传统艺术的看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他们认为社会的本质就是压迫,而艺术和文学就是要反对社会压迫,通过哲学和社会学的拓展讨论,产生了超现实主义流派的作品。
超现实主义者借鉴了许多与弗洛伊德相同的技术来刺激他们的文章和艺术,他们相信,深埋在一个人潜意识里的创造力可能比任何有意识的思想都更加强大、真实。
超现实主义者也通常对于梦非常感兴趣,他们认为梦境是未言喻的情感及欲望的管道。
甚至,为了更好地把梦境转述给他人,你可能会对梦境进行整合。但这个过程,也是对自己的梦境进行再创作。但之后,参与者就因此变成了艺术家本身。Vincent把艺术家的权利交付给每一位参与活动的观众,参与者根据自己的梦境,重新组合,记录,形成新的作品。与其说是艺术家,Vincent更像是艺术收集者,一个城市解梦人。
他在收集梦的同时,通过梦中的状态和反映了解北京,了解他所知道的城市和居民们心中对这座城市相同或不相同的感受。通过收集梦,也许可以对比出这座城市所传达的价值和居民们的个人价值。
「梦想实验室——北京的未知之未知」并不是现提供一个成品,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相反,它由梦境所挑起,用潜意识开启图像,文字甚至梦境背后与历史文化相关的更深内涵的探索。
Vincent Chomaz是独立策展人和跨领域艺术家。1981年出生于法国巴黎,目前居住和工作于德国柏林。Vincent Chomaz本科在巴黎学习量子物理和历史,之后转做记者。而后,他发展和研究浸入式干扰(immersive disruptions )艺术创作方式,并且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2015年-南非开普敦公共空间;希腊雅典娜艺术馆;德国Errant Bodies画廊;2014年-英国辐射画廊;德国艺术与城市文化中心2012年-2014间,Vincent Chomaz担任世博会的联合总监,致力于艺术和策展的最新试验。
他最近的项目包括为马来西亚吉隆坡创建相关的声音导览。并且在2015年,他与相关机构(Zona Dynamic Pala Fruits _Heararchy of Perception)参与组织了一个为期一周的试验工坊,专注于艺术协作和集体制作。
VINCENT CHOMAZ is an independent curator andinterdisciplinary artist. Born in Paris, in 1981, he lives and works in Berlin.He studied Quantum Physics (BSc) and History (BA) in Paris, before working as ajournalist.
Developing immersive disruptions, he has presentedhis work internationally in and out of various institution:
Cape Town's public space, South Africa (2015), atthe Kunsthalle Athena in Athens, Greece (2015), Radiant in Plymouth,United-Kingdom (2014), Errant Bodies (2015) and the Center for Arts andUrbanistics in Berlin, Germany (2014).
From 2012 to 2014, he was co-director of EXPO, aproject space dedicated to artistic and curatorial experiments.
Recent projects include the creation of an associativeaudio guide to Kuala Lumpur, Malaysia. In 2015, he co-organized with ZonaDynamic Pala Fruits _Heararchy of Perception, a week-long laboratory focusingon collaborative art practices and collective ma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