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6北京ONE艺术周「墙上文学」征稿|我有墙,你有小说吗?
2016年北京ONE艺术周将在9月10日至17日,北京东城区史家、本司、灯草、演乐、礼士胡同及内务部街为主要构成的胡同社区内,开展一系列涵盖戏剧、舞蹈、音乐现场、当代艺术展览、文学、诗歌、艺术沙龙、工作坊及讲座等各种具有互动可能的艺术活动。
将有六十余个艺术项目在「视觉生态」「胡同声音」「文学渗透」「多元触发」四个主要版块内呈现,从视觉、声音、阅读等各个方面渗透到胡同的日常生活。
届时,除了中国的优秀青年艺术家们,还有来自法国、德国、荷兰、丹麦、韩国等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设计,都将在胡同里呈现他们根据这些社区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创作的艺术作品。居民、路人、游客、文艺爱好者们都是我们期待的观众。
墙上文学,是北京ONE艺术周文学渗透版块的核心项目之一,由评论人曹语凡,作家阿丁、陆源以及策划人牛瑞雪共同发起。2016年,我们延续将“文学跳脱出原来的概念”这一宗旨,让文学和墙面产生出一种全新的视角。“墙上文学”不仅充分利用城市中不同空间与环境,且不断拓展创作与展示空间,让艺术与文化活动与城市的公共空间发生更密切的联系,获得更多“圈子”之外的可能性。
往届“墙上文学”征集了数位作家从未发表的文学新作,其中既有刚刚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徐则臣、海男,也有像阿丁、夏茄这样由一定知名度的作家。甚至还有诸多文学新人,所有人均以零稿酬提供自己的新作品。
我们期望用“墙上”这一超越常规的文学展示场,将文学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路径与场景中,引导人们重新看待自己的城市和生活,给人们的心中留存更多城市文化意象。
2016年,第二届“墙上文学”征稿活动开始啦,无论你是新锐作家、文学爱好者、或者路人甲,只要你认为你的作品足够“打动人”,不管长篇、中篇,或短篇,我们都在墙上为你留有一席之地。
所以,我有墙,你有小说吗?
2016北京ONE艺术周“墙上文学”投稿地址qswx@beijingone.org
在我想像之中,文学应该是这样的,它永远承载真、善、美的古老精神,它可以具备任何一种文字语言的形式,有不同的风格,但它讲述的故事你能懂得,它会一直打动你,打动你……这就是我们热爱文学的理由。
相比于一部作品的完整性,不管长篇、中篇或短篇,我们更在意的是它是否能打动人。是的,2016年“墙上文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能打动人的小说。一个悲惨的故事能使你悲伤,一篇心灵鸡汤能感动你,但这些都不是我们的追求,我们需要的不是感动,也不是这种感情过激的悲伤,我们要的是能“打动”人的故事。
“打动”人的意义旨在吸力你,激发你丰富的想像力,刺激你的思考……假如你的作品是在讲述一个外星球的故事,一个寒武纪的故事,或者你只是想讲一计当你在剥洋葱时想到的故事,啊,那应该很不错,请你把你的故事赐给“文学之墙”吧。
那是2014年夏天,我和牛牛(牛瑞雪)在她望京的工作室里聊天,她是北京ONE艺术周的创始人。当我在剥橙子的时候,牛牛正好聊到她的艺术周,她说这一届的所有项目都将在户外进行,他们已经确认了方家胡同、五道营胡同、国子监等几大著名胡同,从戏剧、舞蹈、绘画到诗歌朗诵等很多艺术活动都将在这些胡同里进行。
也许是那个时候我正好吃了一口牛牛给我的那只多汁甜美的橙子,也许是因为听到“国子监”三个字,让我想到在那儿读书是一件多么牛的事情,便对牛牛说,“宝贝你能把胡同两边的墙给我贴文学吗?”牛牛觉得很不错,当即响应。
不久后,我接到了牛牛的电话,是关于“墙上文学”实施的计划。这事我都快忘了,没想到美梦成真。我们俩商量着,不如多邀请一些朋友一起玩吧。我给作家阿丁、陆源聊了一通关于这个墙上文学的想法,他们都说很酷啊,愿意参与进来玩,于是,这第一届“墙上文学”由我们四个人就这样发起了。
当初要来参与的朋友不止是作家,还有画家、行为艺术家、设计师等,简直五花八门。有一位做舞台灯光设计的朋友,他想做一个灯具,把我们的小说印在灯具上,每到夜晚灯亮时观众就可以直接在上面读小说。还有一位装置艺术家,想在胡同里放一个屏幕,请胡同大妈来朗读小说等,各种奇思妙想都有,可惜后来没办法实现。我们只能规规矩矩的把小说打印出来,为了使墙上的小说在下雨天不被毁坏,牛牛专门买了昂贵的防雨纸张打印,而为了不毁坏胡同里的地墙壁,她还买了环保胶。
他灵感顿生,指挥在胡同墙的中间上下紧密地贴上两排,一溜儿长龙地往下贴。这个策略很不错,我们贴到一半效果便出来了,灰色的墙壁上徐徐展开一幅白色的长卷,说不出的庄严、肃穆。
有一对外国男孩和女孩驻足下来,问我们这是什么,了解之后,他们很高兴地在那个长卷中间拍起照。陆陆续续地一些游客经过,驻足下来,阅读墙上的小说,也像外国青年一样在墙前面拍照留影。胡同里有几位大妈大爷整个下午就坐在门口看我们张贴,有一位大妈站在墙前读了半天,然后很乐地说,“这是爱情小说”。有几个胡同里的孩子跑过来,先是议论这是什么,然后就在墙边戏闹,有一位小男孩手一带,我们的一篇文稿便从墙上飞了下来。那位大爷在椅子上坐不住了,起身把孩子哄走“小子啊,告诉你们,这是文学,贴在这儿就是让你们好好读!”
他们在墙上读什么
在此,再次感谢2014年第一届墙上文学的那些无偿供稿的作家们,以及评论家。我还要感谢作家老村,他在经济上给予我们墙上文学的帮助。
阿丁:可以阅读的墙
谈论文学,或许可以效仿否定神学的方法,即,不去谈论文学是什么,而是去谈论文学不是什么。又或许连文学不是什么也闭嘴不谈,多向某些神秘学家取经,用象征和譬喻手法来隐晦地表达我们的意愿。
因为我相信文学仍然不是、且永远不会是流水线的产物,其纷繁多彩绝非概念和模型可以穷尽。当一个愚人给文学划界,文学的广阔地平线依然不断涌现灿烂风景。
所以,文学之墙不是要给文学圈地、设置屏障,而是希望为文学增加一个维度,更有益于它往天空生长。
一页印有字的纸,也许是我们很多人最早接触的艺术品,只是没有如此意识而已。于是我想做墙上文学,不仅要做对的起纸张的文字,还要传递给其他人,文字也是艺术品。
如果说我们这一代写作者是非常幸运的,是因为从古到今,我们有那么多的文学先辈们,他们的名字连在一起就像是天上的银河,他们以其伟大的作品告知我们如何写作和写什么。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重复先辈们的脚印而止步不前,仅限于以他们尝试过的文学结构方式去讲述故事,而丢掉了他们对小说这门技艺的开拓精神。今天,我们深深热爱的卡夫卡、乔伊斯等先驱者们,在他们当时那个时代反对他们的大有人在,因为没有人像他们那样写作,他们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先锋。而当在今天我们这个时代接受了它们,就意味着它们由”先锋”变成了“经典”,并且是经典中的经典。我们这代写作者正是从这些“经典”中吸取养料并开启了自己的写作生涯,然而,如果我们继续接受先驱们的写作观点,事实上才真的是违背他们的意愿——因为我们应该继承的不止是他们的写作技巧,更应该是他们先锋实验的精神,我们才不会踏着先驱者的步履而止步不前。在西方艺术界流行一句话——所谓大师,就是反对他的老师出来的。当然不是盲目的反对,而是要虔诚、谦卑地学习他们的技艺的基础上而去反对。
而我们的“墙上文学”——需要接受的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先锋实验作品。它不一定是一个艺术成熟的长篇或短篇作品,甚至只是一个文学片断,只要它具备文学的一种精神,一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