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北京ONE艺术周【心灵美学讲座】| 从当代艺术看中国人的心理特征

丰景 北京ONE艺术周 2019-12-12
撰文:丰景/文字总监:  程碗饭 /视觉设计:xl原创图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尔斯泰说艺术是生活的镜子。那么艺术则更是时代的抽象化表达,它集中反映了艺术家所处时代的社会情境与普遍性的心理特征。
由当代艺术去观照当下中国人的时代心理特征,是心灵美学创始人亓昕持续研究的课题。2016北京ONE艺术周,特别邀请这位擅长以心理学角度解读当代艺术作品和文化现象的作家及心理咨询师,在9月11日,内务部街27号院四合院,与大家一同分享她的发现。
这次讲座,将以7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作为接引,结合他们各自的心路历程,对作品进行深度解读的同时,反观当下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与心灵特征。我们不仅可以从中获得对所选当代艺术画作的深度理解,也能结合自身的内心处境,完成一次神秘又有趣的心灵探索之旅。
就让我们通过以下简短的采访,让本届艺术周联合策划人,也是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亓昕自己发声,提前剧透一下这一严肃又不失趣味的主题都会讲些什么吧。



为什么想到做这一主题的讲座,灵感从何而来?
与其说灵感,不如说感受,我反复说感受是灵魂最高级的语言。在当代艺术家的一些作品中,我常看到一些令我感受不适、然而又非常熟悉的表情、场景及肢体语言,它们和我在心理学工作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以及一直以来关注的社会热点与民生,有一种高度重合和彼此印证。于是,想到这个主题,它很大,我试图找一些小的入口。


您能举个例子来说明,怎么通过艺术家及作品,观照当下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和心灵特征吗?
 

比如韦申的部分作品,人物表情暧昧、痴傻、虚伪,人物肢体语言有一种好似被训练过的盲目的乖顺。从心理学的视角去解读,他们的现实状态与其真实处境有种奇怪的反差,这是隔离了真实情感与痛苦体验的表现。这在当下的国人中并不少见: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没有生命的自主意识,缺乏探索生命的精神与勇气,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做过自己生命的主人,在一种模糊状态下度过了一生。


我在讲座中也会穿插几位原生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几位要么是已经被医学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要么是自闭症青年,严格意义讲,从学术层面,他们也许是不被当代艺术系统接纳的(所以才会有“原生艺术”这样的命名),他们的名气也远远无法和讲座中列举的几位著名的当代艺术家相比。然而,我是研究人的精神的,精神没有边界,没有选择与分别心,它不会受声名与话语权的干扰,所以在我看来,既然都是在“当代”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人,又都以创作为自己生命力的出口,那么本质上,它们都具有代表性。甚至,原生艺术家的表现更为接近本质。

观照中国人心理特征,为什么选择这一切口?
 

我自我探索将近20年,深深感到集体无意识对个人人格发展的影响,探寻普遍性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将个体从中解放出来。或者,只是让个体看到生命还有另外的可能性。



什么是心灵美学?
 

其实就是探索与呈现人之心灵的力与美的一个研究方向。它以心理学作为学科背景,以文化传播作为手段,以美学作为呈现形态。以此让心灵获得暖泽与幸福感。心理学的前一百年专门研究人心的消极与病态,近五六十年开始有人专门研究其积极与力量,那么你可以把我理解为研究人心之美的那个人。



您的许多文章或讲座,都希望让听者或者观众探索内心的至美,使得个体生命体验在发现中日趋完善,在这一讲座中,您对这样的效果有期望吗?或者说,我们如何能抵达这种心灵探索的结果?

对于第一个提问,事实上我没有这样的抱负。我对自己的任何一次讲座、任何一篇文章,都没有预期。在这个时代讲心灵的美、讲能量的正,总是会遇到偏见与阻抗,我对此非常了解也有足够的准备。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近来愈发地感觉到,我们中国人的心灵是普遍失真的,我们的人格是被我们的文化、教育、传统等联合设计出来的产物,这真的很可悲。没有真就没有一切,所以谈心灵的力与美,根本绕不开真与实。以此回答你的问题,我希望由真迂回见美。这条路非常漫长,还好足够有趣,我只是恒河一沙,恐怕走到生命尽头也不过是个分母,分母就分母吧,谁让我也是个母的呢。我对此完全没有野心。


您曾担任过电台主持和杂志主编,这些经历是否让您对人的心理过程更为了解?您又为何会转而选择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

这些经历对我从事目前的心灵工作,有一种百川归海的作用与滋养。我后来发现我曾经从事过的所有职业都是在为心灵工作做准备。电台主播时代训练了我快速有效的解答听众困惑的即兴能力;记者、主编的经历强化了我以最快速度进入一个人的内心、与其沟通甚至交融的能力;它们都是阅人的行业,又直指当代性;另外我一直写作,这给心灵美学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转行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因缘具足,水到渠成




 亓 昕

作家,心灵美学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知名艺术与设计类期刊《surface》前中文版主编。代表作《我把青春唱给你听》《欢喜无所不在》等,后者入台湾诚品书店心灵类排行榜。擅长从心理学角度解读文化艺术作品以及现象。曾受邀《人民日报》海外网、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安徽卫视等机构进行主题讲座与访谈,并在今日美术馆开展《大师之所以是大师》系列讲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