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为,深圳失去吸引力了吗?

2016-05-23 第一财经网

一则关于深圳龙岗区官方报告中提出的“服务华为”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该报告中提到,“1~2月,华为产值占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以上,并且产值增速将近40%,比全区水平高出将近25个百分点,若剔除华为,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则下降14.3%。”行文间透露的是政府对于华为外迁的焦虑和担心。


对于华为,深圳失去吸引力了吗?


近几年深圳的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都在明显上涨,特别是去年一年的“一路狂奔”让不少制造企业感受到了租金费用导致的压力。很多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将工厂搬回了内地人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的城市,只将研发和销售部门留在了深圳。


早在2012年,华为就在东莞松山湖注册了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这几年又加大了对松山湖的投资,种种的动作让“外迁”的可能性增大了许多。


华为在5月22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回应称,该公司从未有计划将总部搬离深圳


“华为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在中国乃至全球各地设立各类分支机构或研究所,以更好地支撑公司全球化业务开展,在此过程中对部分业务所在地进行调整,属于正常的企业经营行为。”


但显然,深圳已经并非华为的唯一选择。而华为总裁也直言深圳房地产过度发展对工业有挤出效应,“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发展空间”。



华为搬不搬


1988年,在杂草丛生的深圳湾畔,两间简易房里,43岁的退役部队团职干部任正非,和其他5个人一起凑了2万多元钱办了华为,早期主要业务是代销香港的一种通讯交换机。如今,已经成长为通信领域世界级的领导者,华为每年的营收达到3950亿元人民币,并且在深圳的纳税大户中数一数二。



伴随着业务的增长,“华为渐进式外迁”的话题近年来不绝于耳。2013年,一名华为的员工曾经在网上曝光了几张华为在东莞的松山湖基地图片,欧洲小镇的建筑风格蕴含在低密的松山湖之中,美不胜收,该名员工表示“里面还有轻轨电力小火车当作穿梭交通工具”,则不由让人想象一个新的华为王国的诞生。


华为消费者BG负责人余承东也在自己的微信上转发过类似的“规划蓝图”,同时“吐槽”深圳办公室附近的交通状况过于糟糕。“早晨6:45出发,不超过25分钟可以到公司。但超过7:00之后出发,就会遇到浩浩荡荡的公司员工私家车队伍而大堵车,需要一个小时,尤其是天安云谷那地方,很多人建议消费者BG早上7:30上班,不知道大家意见如何?”


在华为人轻松的互动中,一种华为“撤离”深圳的声音开始越来越大。虽然近几年频传华为在南京、廊坊等地拿地,但是东莞的“总部基地建设”的可能性则显得更为“靠谱”。


从2005年的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到2012年的拿地并被要求2015年建成,以及2013年规划的曝光,华为和松山湖越走越近。在东莞新出炉的2015年的企业纳税排行榜中,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拿下了主营业务收入和纳税两个第一,外界估算纳税额在20亿元左右。


根据东莞市政府官方提供的消息,松山湖华为终端总部项目主要从事通讯设备行业,总占地面积约1900亩,总投资100亿,其中一期项目计划投资35亿,占地面积约60万平方米。2014年,松山湖华为终端总部项目完成投资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33.3%,2015年计划投资5亿元。


目前华为在东莞的业务主要是终端方面的业务,这几年终端发展也非常快,新增的业务部门在深圳这边根本坐不下,部分业务放在东莞也是发展的需要。”华为终端内部人士对记者说。


华为官方否认了总部搬迁的传闻。“华为在各地都有自己的分支机构和研究所,这是业务发展的需要。”华为发言人对记者表示,所谓的搬迁消息不实。在此前,华为创办人任正非也几次表态称华为不搬。


但深圳确实并非华为唯一的重心了。此前,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也表示,无论深圳是否愿意,制造业企业肯定是往成本低和公共服务也不错的地方跑


深圳房地产太多,制造业萎缩


虽然在短期内华为并不会“撤离”深圳,但曾经为深圳带来无限价值的制造业大军却着实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速仅为5.4%,创下历史新低。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发现,广东部分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了应对订单量萎缩的困境,节省投资,亦不再扩大厂房、更新设备;部分企业虽然订单量有所增长,但也只是购买新设备,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传统制造业确实遭遇了投资低潮


任正非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认为,目前深圳房地产过度发展对工业有挤出效应,“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发展空间”。


深圳制造业的各项成本居高不下,租金成本是一项重要开支。2015年,深圳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为2030元/月,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8.5元/小时。在租金上,2015年初深圳的厂房类出租屋平均月租金同比上升幅度高达11%,在去年住宅房价高涨的带动下,租金又上涨了不少。


很多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将工厂从深圳搬回了内地人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的城市,只将研发和销售部门留在了深圳。


任正非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明确表达了对房地产泡沫的厌恶。


“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而且现在有了高铁、网络、高速公路,活力分布的时代已经形成了,但不会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他表示,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发展。“工业现代化最主要的,要有土地来换取工业的成长。现在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的可能空间就会越来越小。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设施。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


人才去与留


深圳的房价上涨,已经令许多外来人才无所适从。


王俊(化名)家住成都,他自毕业后因为职业需求来到深圳某科技公司工作,他来深圳的主要原因就是喜欢这座城市的创新精神,但是工作近3年的他却一直没有买房,甚至开始准备悄悄离开这座城市,高房价已经成为他难以承受之重。


根据深圳规划国土委的数据,深圳2016年3月的新房成交均价高达49989元/平方米,环比上升3.9%。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3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3.7%,同比上涨62.5%,同比涨幅连续第16个月居于全国首位。到了今年4月,深圳房价出现第一次下跌,环比下跌0.4%。即使这样,深圳的房价依旧很高。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深圳部分片区和楼盘的价格在过去一年的涨幅超过100%。


“我打算端午节前回成都给自己买一套房子,说实话我非常喜欢深圳,但是这里的房价真的太高了,我没有办法在这里安家,如果这样我未来可能还是会回到成都。”王俊告诉记者。


王俊一开始来深圳曾经想过在这里安家,更加发达的经济和更好的创业氛围,使得他深深爱上这个城市。但是从去年开始,深圳的房价开始疯涨,而他的收入并未有房价那么高的增幅,自己在深圳置业的能力开始越来越弱。最终,他决定还是回到成都,先买一套房子,为自己未来的安家做好准备。

房价的高涨,在华为所在的坂雪岗片区同样明显。


早在2010年,深圳龙岗区就开始在华为所在的坂雪岗片区规划“华为科技城”,旨在解决华为周边的配套和环境。但是六年过去,当地挤进来多个地产项目,房产在销售时也肆意打上了华为的标签,房价被炒高。


2015年年初,本报记者在坂雪岗片区走访当地房价时,周边矗立着不少小产权房,密密麻麻,拥挤不堪。地产中介指着不远处的华为信誓旦旦地说,“华为科技城”正在抓紧建设,等明年建成之后,该片区商品房的价格必将从三四万元一平方米涨到五六万元。


这位房产中介的预言成真,该片区商品房的价格的确涨到五六万元了。


高房价会令深圳创业创新失色吗?


因为华为、腾讯、中兴、大疆、柔宇这些名字,深圳吸引了一拨又一拨高新技术人才前来朝圣,也因为这些名字,深圳成为了中国创新之都、东方硅谷。


如今深圳的实干精神、创新能力被卷入不断高涨的房价怪圈。不少人预言,深圳的创新产业,赖以为傲的实体经济将在房价一轮又一轮上涨中崩盘。


深圳高涨的房价真的会影响到创新产业的发展吗?


2015年,深圳房价同比上涨38%,领涨一线城市。今年依然有上涨的趋势。而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2月,包括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产值累计比2014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生物、医药行业的增长幅度最大,达到11.54%。


如果这组数据不能说明问题,再来看看硅谷。据2014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一份统计显示,全美房价排名前两位的地区都在硅谷。它们分别是排名第一的Atherton,和排名第二的Los Altos Hills——两地房价的中位数分别高达670万和540万美元。然而,其依然是全球创新中心:无论是苹果、谷歌这批早期成长起来的创新企业,还是Tesla这类新秀均无一例外将总部选在硅谷。


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高新技术能为城市带来大批高素质人才,也能带来大量GDP,人才、资源、资本汇聚对于房地产有推动作用,正常市场调节下带来的房价上涨短期而言,对于创新产业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作用。


然而,深圳始终不是硅谷,这里的房价上涨有些过热。对于硅谷而言,其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斯坦福等一系列著名学府能为其带来不少人才资源,而对于深圳的高新产业来说,缺乏技术人才一直是其中的发展之痛。


因此,深圳曾经推出多项补贴政策留住人才,从住房补贴方面加大财政投入。此前,大学生学士、硕士,到深圳重点企业工作的,每个月仅能补助200元/人,而自2015年1月1日后,深圳引进人才标准为本科6000元/人、硕士9000元/人、博士12000元/人。龙华新区计划到2020年,要全面保障各类创新型人才住房需求。


虽然对于上涨的房价而言,这些补贴是杯水车薪,然而真正高素质的人才同样也是高薪人才,对于房价有一定承受能力。如果地方价是创新产业的唯一吸引要素的话,那创新产业发展得最好的将不可能是北上广深,而是二三线城市。


在对深圳一些颇有体量的公司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大部分选择在深圳创业的公司而言,打动它们的只有两点:一是政府对于高新产业的重视与政策的引导;二则是深圳完善的产业链。


深圳毗邻香港、东莞,加上制造业发达,对于研发硬件的初创公司而言,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曾经不止一次,国外的创业团队对记者感叹,竟然能够在华强北找到一切研发所需材料。


这与硅谷情况不同:硅谷的企业一般将总部或研发中心设在硅谷,而制造中心大部分设在国外,由于总部大部分为高薪人士,消费高房价绰绰有余。


然而,这些创业者不得不面临的一个情况是,这种方便渐渐被高涨的房价消解。对过分依赖人力的制造业来说,房价的上涨是个不小的冲击,这意味着企业要承担更大的生产成本,因此,这部分业务外移不可避免。而同样,深圳要打造创新城市的名片,制造业逐步外移也是必然趋势。


而在这个过程中,过去的方便将不复存在,当深圳对于创新创业最大的吸引点被消解之后,还有什么能够让这部分人才死心塌地留在这个城市,或许才是深圳现在需要思考的。


假如没有华为,龙岗将会怎样?


龙岗是在一份针对前两月经济分析的报告中反复提到的华为。报告首先表示今年前两月经济“开门红”,工业消费都增长,财政收入增速将近50%。


但是,剔除华为,龙岗区工业产值下降14%!



“1-2月,华为产值占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以上,并且产值增速将近40%,比全区水平高出将近25个百分点,若剔除华为,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则下降14.3%。

 

一直以来,华为都为我区创造着巨大的产值和税收,但也存在隐忧。2012年,基于业务需要,华为在松山湖注册了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虽然华为核心部门仍在我区,但华为部分业务存在迁走的可能。

 

我区一直以来都是以发展工业经济为主,近年来第三产业的所占比重以及质量都有所提高,在追求产业结构升级、经济转型的同时,我区不能失去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工业,因此,服务华为以及发展除华为外的整个工业经济至关重要。”



报告呼吁:



“服务华为,马上就办!

 

华为不仅为我区带来了巨大的税收和工业总产值上的贡献,而且因为其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地位,坂田街道乃至我区也逐渐获得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关注,间接推动了我区的旧改及城市更新项目,另外还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购买力。

 

因此,服务好华为的重要举措包括:一是要加快我区坂田街道的旧改及城市更新速度,以吉华路(坂田段)为例,2009年完成立项, 直到2011年底才开工,目前施工仍在进行,加快旧改速度至关重要;二是华为的周边配套设施不到位,应加快医院、学校、商场等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保证质量高,与华为的地位相匹配;三是以华为的合理诉求为导向,相关部门联动,及时解决问题。”



以上,是报告中关于华为的部分。明显感觉出政府对华为外迁的焦虑和担心。从目前情势看,华为的终端部门大概整体都要搬迁到东莞。如果搬迁效果好,不排除其它部门的继续跟进。


华为已是东莞第一纳税人


华为松山湖基地占地面积1900亩,而且还在追加置地。华为在深圳占有的土地总面积为2460亩。二者已是旗鼓相当。


 

东莞这么大的面积,怕不止是给华为终端准备的。基本上想全搬过去,也是够用的。其它手机厂商,也没用这么大的办公区。


而且华为旗下的绿苑公司,去年在东莞连买两块商住用地,建筑面积分别达20万㎡和11万㎡。其中一块地经历49轮竞拍拿下。也就花了7个多亿,楼面价平均2000多元。在深圳,再加个零,也未必能拿到。


东莞年初就喜滋滋地对外宣布,2015年的企业纳税排行榜,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拿下主营业务收入和纳税两个第一。官方未公布具体数据,但估计营收已到千亿级别,纳税额在20亿元左右。(2014年,华为东莞的纳税额还在10名开外,只有2.4亿元。)


对这些“宝宝”,东莞市倍加关爱。东莞市长袁宝成在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特意将纳税额过亿元的73家企业代表座位,排在了全市党政机关的前面。


“华为科技城”把华为惹恼了


对这个无言的结局,深圳既捉急,又无力。手里的宝宝太多,没法给人家东莞那样的优待。实际上,至少龙岗区政府,对华为还是挺上心的。


华为的工业总产值占到龙岗规模工业产值的一半,纳税也是绝对的大头。龙岗区早在2010年就开始规划“华为科技城”,理由是解决华为周边的配套和环境。

2012年华为启动东莞基地之后,一位龙岗政府人员还和悦涛谈起这事,他所在部门经常给华为提供上门服务,得知外迁消息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别走。表示深圳提供的“一站式服务”水平,外地政府是达不到的。但是没能打动华为。


那之后,龙岗政府对华为密切关注。2013年有一个阶段,龙岗地税特别是个人所得税大幅下降。龙岗政府发现原因是华为把部分员工转移到了东莞纳税。


2015年上半年,为华为提供餐饮服务的点典餐饮有限公司营业额大幅下滑,就餐人数从13万多减少到10万多。政府人员前往调研,侧面印证华为留深人数在减少。


以上关爱华为的行动中,有一个不但不成功,而且招致华为的反感。就是“华为科技城”。现在名字“坂雪岗科技城”,是在华为的强烈要求下改的。因为这个科技城,跟华为没有任何关系。


该城起意于2009年底,政府表示帮华为解决周边配套和环境,顺手打造一个以华为为核心的新城。但是其中掺杂了太多利益,而且地产项目对华为概念的恶炒最终让华为无法忍受。



2010年,原龙岗区委书记蒋尊玉与佳兆业(郭英成)和长江企业高管在“华为科技城”更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上,要求两家企业加快推进“华为科技城”建设。


客观原因是,华为所在的坂雪岗片区,本身有大量历史遗留问题,拆迁量大、补偿金额高,还涉及规划上的修改。


到2011年,龙岗区政府宣称,“华为科技城”由政府投资110亿,华为投资200亿,共同打造科技新城。里面有华为国际会展中心、华为控股全球总部等等好东西。华为一开始也没反驳。


但是随后,这个地方不断挤进来各种地产项目,而且都是商业、住宅开发商。各类商业项目全都打上了华为的标签,大肆推介。


有的楼盘都已经卖出去了,宣称给华为的地块连旧改都没完成。看来看去,就是一个“炒”字。连华为自己的员工都糊涂了。


2015年5月,华为企业沟通部对员工澄清:



“‘华为科技城’与华为没有任何关联,华为既不投资也不购买,与华为无关,该名下所有物业均与华为无关。未经华为许可而实用华为名义进行城市区域命名或房地产开发,是对华为的侵权,我们已致函相关政府部门,希望停止使用“华为科技城”这一名称。”



华为的态度坚决,于是,“华为科技城”更名为“坂雪岗科技城”。


这里面最关键的还是这两年甚嚣尘上的炒作氛围。让实业和地产彻底走向了对立面。


↓↓ 欢迎大家给我留言~精选留言会显示在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