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线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翻番?

2017-06-16 第一财经网

本文字数:2205,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以下简称“大摩”)对未来中国的收入水平很有信心。


继今年2月发布118页长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27年达到“高收入标准”之后,大摩近日又发布报告称,预计到2030年,中国二线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实现翻番。


2030年二线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翻番


大摩近日发布报告称,预计到2030年,中国二线城市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9.5万亿美元。这些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从目前水平增长近一倍。


该报告称,预计到2030年,中国二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从现在的4482美元增至8261美元,相当于大城市的64%,而去年这一比例为55%。


被大摩称之为“低线城市”( lower-tier cities)的这些中国城市占中国名义GDP的59%,占中国登记在册的城市人口的70%。


甘肃省省会兰州是符合大摩定义的“低线城市”之一,这座城市有370万人口,与美国洛杉矶人口数量相当。


2027年达到“高收入标准”


此外,今年2月,大摩发布了一份长达118页的报告,驳斥了所谓中国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说法。


该报告指出,中国有能力回避金融冲击,并在2027年达到“高收入标准”。


在大摩看来,中国有能力过渡到高收入社会,到2027年中国人均收入将达12900美元,超过世界银行定义的12475美元的高收入水平标准。目前中国人均收入为8100美元。


中国将成为过去30年来除韩国和波兰外,唯一一个达成该目标的、人口在2亿以上的大型经济体。


大摩预计,2021-2025年中国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将放缓至4.6%,但由于中国的债务水平较低(中国目前债务占GDP比重相当于1980年时的日本)、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本),且人民币未迅速贬值等因素,中国拥有较好的条件来实现经济增速超全球平均水平。



背景知识:


高收入的标准是多少?


高收入国家是用什么指标来衡量,达到多少才算得上高收入国家呢?其实在国际上是有统一标准的。世界银行以“人均年国民总收入”为衡量指标,把世界各国分成四组,即低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但以上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


2013年世界银行根据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做出的收入组分类如下:


低收入:1035美元以下(6788.565人民币)


下中等收入:1036美元至4085美元(6795.124人民币至26793.515人民币)


上中等收入:4086美元至12615美元(26800.074人民币至82741.785人民币)


高收入:12616美元以上(82748.344人民币)


人均国民总收入(与人均GDP大致相当)和人均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既包括企业所得和政府所得,也包括居民个人所得;而人均收入只包括居民个人所得。



我国从低收入到高收入的四个阶段


参照世界银行对四个收入组的划分,可以对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进行相应划分和前瞻性预测。对照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深入分析这四个阶段可以发现,我国已基本具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条件。


第一阶段是低收入阶段(1978—1998年)。在这一时间段,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从190美元增长到820美元,用20年时间从低收入阶段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从农村包产到户到城镇国企改革,从产权明晰到引入竞争机制,生产力发展潜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不断释放。


第二阶段是下中等收入阶段(1999—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在这个阶段的典型特征是劳动、资本、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等有形要素投入不断加大,增长动力主要来自要素驱动。在这一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对外贸易成为重要增长引擎,外汇储备增长了十几倍;投资率保持高位;房地产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然而,高投入、高增长也付出了资源环境代价,增长不可持续的矛盾凸显出来。


第三阶段是上中等收入阶段(2010—2023年左右)。2010年,我国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同时,经济增长开始从高速换挡为中高速,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中高经济增速来推算,我国走出这一阶段将用约13年时间。在上中等收入阶段,传统要素的优势逐步消失,大规模投入受到制约,增长速度减缓,要求尽快提高生产率,从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此,党中央及时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提高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通过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企业生产率、投入产出率和竞争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确保经济中高增速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


第四阶段是高收入阶段(预计从2024年左右开始)。高收入经济体并不必然是发达经济体。成为发达经济体要符合一套综合评价体系,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必须是技术创新型国家,必须以技术创新作为驱动增长的根本动力源泉。目前,我国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上升至55.3%,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创新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的第一条,提高创新能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些新理念和新举措,既着眼于解决我国当前问题,也着眼于实现长期发展。只有认真贯彻这些新理念、新举措,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顺利实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研究所所长郑秉文在《人民日报》撰文认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到2024年我国将进入高收入阶段。综合来看,再用六七年时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并无太大悬念。问题的关键是,进入高收入阶段以后,我国同欧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着眼长远,在现阶段就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重塑增长动力源,使我国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动力,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推荐阅读:

>>>>

耶伦投放重磅炸弹!

>>>>

可怕的暴风雨即将席卷股市

>>>>

华为手机在英国被判禁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