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贵州蝶变之一:破茧而出 惊艳中国

2017-07-07 一财君 第一财经网

没有哪个省份,像贵州这样,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收获如此多的垂青。


2016年2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批复同意贵州省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


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了在贵阳举行的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开幕式并讲话;


8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批复;


8月底,贵州省和福建省、江西省一道首批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9月11日,长江经济带规划纲要的正式发布,再次为贵州发展的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再次增添强劲动力和打开更为广阔空间。


12月,由华为、阿里、甲骨文、浪潮、中兴、信通院、华三、曙光、东软、长城网际、神州数码等40余家业界知名企业共同发起成立贵州电信大数据产业联盟。


贵州,这个偏居西南的省份,在中国历史上,数千年间,曾经一直给外界对经济落后、交通闭塞、贫困无出路的印象;而成语“夜郎自大”更让贵州这块土地带上了一丝对外封闭、守旧自大的色彩。在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多年里,贵州几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而今,贵州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和改革版图上的焦点,成为各种重大利好政策集中的开放高地:大数据、大金融、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试验区、弯道取直、创新发展、贵州连续数年经济增长名列全国前列:GDP年均增长超过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3%,民营经济年均增长23.7%,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1.3%,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49.3%;


贵州抢先布局大数据战略,赢得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独特优势


贵州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第一财经日报派出多名记者赴贵州实地采访,我们采访到参与贵州变革谋篇布局的经济部门的官员、智囊;投资贵州的企业家、金融机构和地产企业的高管;研究和观察贵州经济的专家、学者;分析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禀赋和综合要素。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专题探索和讲述贵州蝶变的“经验”:贵州是如何提前进行战略规划、谋篇布局的;“现状”:贵州正处在蝶变即将扇动翅膀飞舞的前夜;“前瞻”:贵州集政策“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发展前景。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西南一隅的贵州,大数据、大金融产业如何异军突起,成为贵州经济的强劲新引擎;贵阳为何能连续获得国际上专业机构评价为“2016年最佳表现城市”;贵州金融城如何凭借实力崛起,问鼎中国西南地区的“陆家嘴”;内陆开放型实验区和生态文明试验区又将怎样助力贵州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财经将分四天发布这次专题采访的内容。


 “努力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2015年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视察调研,给这个西部省份提出了“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考题”。


一批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突破性进展。贵州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进入高铁时代。大铁路里程达到303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701公里;公路里程达到18.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128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至此,贵州西南陆路交通枢纽的地位基本形成。


贵州以"引金入黔"快速发展"大金融"、"新金融";银行、保险、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绿色金融等创新业务亮点纷呈;截至2016年10月末,贵州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582.1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连续13个月位列全国第1位;三季度末贵州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3292亿元,在西部十二省区中居第2位,仅次于四川省。


抢先布局大数据战略,赢得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独特优势;2012年到2015年,贵州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从450.9亿元扩大到2011.5亿元,年均增长64.6%。今年前三季度,产业规模总量完成2180.2亿元,同比增长了45.9%。


2014年以来,通过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贵州走出了一条经济和生态“双赢”的路子。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优势产业集聚的同时,贵州的生态优势也进一步得到加强。2016年,贵州9个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比例为97.1%。


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在过去的5年,贵阳在地区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就业收入增长等方面表现十分抢眼。2015年,贵阳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6和1.8个百分点。在全国34个省会城市里,增速居于首位。“十二五”时期更是年均增长15.1%。继被《经济学人》智库评为2015年中国新兴城市第一名之后,贵阳再次获评美国知名独立经济智库米尔肯研究所“2016中国最佳表现城市”。


城市的力量积蓄多年,量变即将跃升为质变。过去几年一直平稳发展的贵阳楼市,已经成为全国各大城市房价大幅上涨之后难得的一块价值洼地。在贵州省发展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金融产业的契机和政策红利的支撑下,获得后发优势,迎来突破期。


而在贵阳市的观山湖区,一座可以媲美上海陆家嘴的西南地区最大规模的世界级金融枢纽——贵州金融城拔地而起:总占地200公顷,总建筑面积780万平方米,拥有40余栋超高层5A甲级写字楼,已有150余家银行、金融机构、及相关服务性企业入驻特别是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互联网金融特区、众筹金融交易所落户贵州金融城,吸引了100余家P2P业务、众筹金融、大数据征信、移动支付等创新金融企业入驻,一条完整的金融产业链已基本成型。


一座可以媲美上海陆家嘴的西南地区最大规模的世界级金融枢纽——贵州金融城拔地而起


贵州就像一只即将破茧而出,扇动翅膀,惊艳中国的美丽蝴蝶。


刚刚获批的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各种重大政策和体制机制优势纷至沓来,贵州已经成为新一轮中西部地区创新发展和开发开放的最亮点。

贵州把“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作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总纲,紧紧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与时俱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后发赶超、弯道取直。


贵州的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未来数年将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最有潜力省份。


(张国良)


内外兼修 贵州探路内陆开放发展


记者 冯芸清 实习生 曾纯之


GDP年均增长超过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3%,民营经济年均增长23.7%,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1.3%,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49.3%……过去几年间,贵州正在用惊人的速度实践后发赶超。


“贵州之所以能取得这么显著的成绩,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扩大开放。”贵州省商务厅副厅长马雷说。


发展要素突破瓶颈


2016年8月,贵州获批“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成为继宁夏之后我国第二个获批的西部省份, 这也是继2012年初国务院针对贵州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发2号文件”)后的又一重大支持性政策。

在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朝伦看来,这对贵州来说可以说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作为首个从国家层面全面系统支持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发2号文件中对贵州发展开放型经济就指出了许多路径,其中,明确提出建成西南陆路枢纽。


贵州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进入高铁时代。大铁路里程达到303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701公里;公路里程达到18.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128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通航机场实现市州全覆盖,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563万人次。高等级航道达到690公里,乌江基本实现通航。开工建设夹岩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建成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和滋黔一期工程,供水能力达到110亿立方米,解决1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贵州的基建已经迈过一个大瓶颈,但仍需加强,“贵州的基建欠账太多,虽然需要大笔资金,但是基建不突破经济就永远发展不上去。未来贵州还是要继续加密路网,加紧建设省内民用航空支线和高铁经济圈,这部分潜力巨大”。


对于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的贵州来说,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给开放型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要素成本相对较低,则让贵州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及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更为主动。


“目前贵州全省土地平均价格相当于东部的六分之一,工业综合电价从一年前的每度0.46元降至0.35元,这对企业吸引力非常大。比如,华为在贵州的大数据中心光是电费每年就可以节约1亿美元。”马雷说。


金融是“百业之母”,也是产业和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要素资源,金融业不发达的贵州,通过数年的“弯道超车”,已经步入金融业的“黄金期”。不仅新的金融机构纷纷获批,大批省外金融机构进入贵州,传统金融业务生态快速成型;以大数据金融、绿色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为代表创新金融业态也得以迅速发展。在贵阳观山湖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区域中心——贵州金融城也已经初具规模,超过150家金融、类金融及金融服务性企业已签约入驻,成为整个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的金融资源集散地。


此外,人力资源也是发展开放型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而为了突破这个瓶颈,贵州近几年来通过高校扩编扩容、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着重培养一批目前亟需的外贸型、外向型人才。


数据显示,贵州现在已经拥有职业学院30多所,在校学生超过30万人,人才总量超过360万人。而在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净流入排行榜上,贵州名列第七。


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基建的改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在贵州本地就可以招到工人。以贵州省红果经济开发区为例,该区的电子信息企业仅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已经增加了上万的工人,预计明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将达100亿,解决就业超过5万人。


产业合作迈出新步伐


贵州“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几年将实施更积极主动的全方位开放战略,构建立体开放通道体系,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积极引入优质要素资源,进一步提升全省对外开放水平。


在此背景下,贵州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1+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建设,贵安新区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强势推进,“黔深欧”国际海铁联运班列、“黔渝新”欧货运班列开通运营,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实现通关一体化,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及“数博会”、“酒博会”、“茶博会”、“民博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旅发大会”等重大开放型活动。


据了解,目前与贵州省有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发展到190多个。


马雷认为,贵州地处西南地区南下出海通道,地理上天然成为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枢纽,同时也是连接中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交通必经节点,与周边国家合作具有区位和资源优势。


“贵州在磷化工、煤化工、铝业、石化、航空装备制造等行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可以支持省内企业在境外扩大矿山机械、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电力装备、铁路车辆及备件等产业投资,到越南、印尼、印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埃及等国投资生产,探索与非洲国家共建航空装备研发中心。”马雷说。


在融入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合作方面,贵州大力推广PPP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2016年8月,贵州省政府组织召开了促进民间投资和PPP项目合作推进会议,向社会新推出152个PPP项目,总投资额1532亿元。


同时,会同重庆起草了《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建议方案》,推动贵州、重庆、四川、云南长江上游四省区建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促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一体化建设、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及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此外,贵州还启动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贵州园)建设,也就是将贵安新区、黔南州都匀经济开发区和黔东南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以“一园三区”模式建设贵州园。


“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要求,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和开放式扶贫试验区“三位一体”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该方案还专门给予贵州有突破性的18条政策,包括研究设立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支持获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的非银行支付机构依法合规开展跨境外汇支付业务、支持试验区建设“数字丝路”跨境数据存储和服务中心等等。


马雷表示,建设内陆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就是解决进出口软环境问题,建设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就是解决进出口“货源”问题。为此,贵州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截至2016年底,贵州全省已累计引进500强企业185家, 2016年新引进省外项目4545个,新增合同投资额12508亿元,新增到位资金8086.35亿元。而这得益于贵州在加大招商引资的同时注重改善营商环境。


比如,将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制度改为信息申报及共享公示制度,放宽育幼养老、会计审计、电子商务等服务行业外商投资领域,全面推行直通放行、绿色通道等通关便利化措施,积极推广复制上海自贸区试点经验等等。


“整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三位一体’,这个至关重要的‘一体’就是营商环境。对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会调研,然后主动建立对企业保姆式的服务,现在我们正在推广复制上海自贸区试点经验,其中的事中事后监管以及单一窗口和诚信体系的建立,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马雷说。


此外,为了有效引导企业“走出去”,贵州支持优势企业向产业链上游、高附加值环节转型;在引导过剩产能和低端产业有序转移的同时,推动企业通过境外投资、境外承包工程等带动装备和原材料进出口;鼓励企业以获取高端要素为目的进行境外投资;鼓励企业积极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到境外建厂、设立营销网络和承揽工程项目,带动设备、技术、物资出口,扩大境外投资合作。


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朝伦则建议,在做大做强本土企业的同时,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到贵州设立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引导和支持招商引进的企业发展成为出口主体,扩大进出口规模。



推荐阅读:

>>>>

43家药企全部选错参比制剂

>>>>

为什么妹子们也喜欢玩《王者荣耀》?

>>>>

李彦宏遭相关部门调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