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因温度太高停运!上海首家无人便利店停业

2017-07-11 第一财经网

本文字数:1988,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来源:第一财经、钱江晚报、齐鲁晚报、中关村在线


前两天,马云的无人超市又吸引了一波眼球,惹来互联网行业以及零售行业的一阵热捧。


其实这种无人超市的形式,在其他城市也已经出现了,比如在上海,就有一个集装箱样式的无人智能便利店,没有店员,完全自助,采用手机扫码结账。



空间不大,但是五脏俱全,是个全封闭的“玻璃盒子”。



无人x智能,听起来也是很高大上很便利了。万万没想到,这位高大上朋友还没来得及给大家带来便利和考验大家素质,就被上海的高温天“热死”了。



上海首家无人便利店因高温停业


这个24小时无人便利店名叫“缤果盒子”,目前作为“大型设备”运营,选址主要在园区、住宅小区等相对封闭的区域。消费者需要手机实名注册才能进入,如果不结账就离开,店内会自动报警。


店需要先扫门口的二维码,绑定手机号实名注册才能进入。拿完商品放到收银台可自动计算,然后扫码支付,门会自动打开。如果没有购物需要离开,可手动开启触控开门按钮。


据报道,这个便利店室内的温度,高得几乎可以叫做桑拿房了,即便内部设有空调,也无济于事,只能很“智障”地在外面给它打伞抢救一下,看着也是可怜极了。



虽然已经想尽办法地在给它降温,可是室内的温度依然热到“爆表”。



货架上的甜甜圈也扛不住40度,糖霜和巧克力都有融化迹象。




有不知情况进去买东西的顾客,也表示实在太热,进去直接把冷柜打开好凉快一会儿。



无人超市目前搬空歇业。事实证明集装箱无人超市通过了吸热性测试,吸热性十分优异…




据猜测原因可能是因为空调坏了,超市内的食物会因为高温而变质。



针对关店一事,缤果盒子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当然不会关,但温度过高只有下架货品一天,调整下硬件,最晚下周一就能重新营业。



马云和宗庆后都入局的无人便利店


从2016年末,亚马逊推出线下实体超市Amazon GO开始,在不到一年时间,国内已经涌现了几家相关概念项目,庄辰超的便利蜂、深蓝科技的Take Go、高鑫零售投资的缤果盒子。就在第二届淘宝造物节上,阿里巴巴也展示了它的无人便利店项目——“淘咖啡”。


用APP扫码,进入完全无人值守的店铺,随心所欲选择,无人收银手机付钱—充满科技感的“无人”时代,可能要来了。


2017无人便利店的“火”势蔓延到国内,成为VC们关注的一个小风口。2017年2月,去哪儿前CEO庄辰超玩起了跨界,其旗下的斑马资本投了3亿美元,重仓投资可自主购物的新型便利店“便利蜂”。


便利峰之后,无人便利店点击率暴涨的时段集中在今年的6、7月。



6月25日,传统消费企业的翘楚哇哈哈宣布和阿里巴巴扶持的深兰科技宣布:一起合作搞Take Go无人智能零售店,三年供应10万台,十年计划扩大到百万台。随后,伊利也计划在2000多个社区内推广和深蓝科技合作推出无人便利微店。


无独有偶,除了传统企业,还有线下实体特别是连锁便利店,同样掀起了无人零售的热潮。


今年6月初,北京居然之家宣布开出无人便利店EAT BOX ;7月,日系便利店巨头罗森率先在上海香港广场和万象城开设两家门店,进行零售自动化试点,试点完成后,将重点从办公楼门店开始推广。此外,7-11和全家等5家大型便利店也宣布,将在2025年之前引入无人收银系统。


乘着无人零售的小高潮,6月创新工场宣布完成对无人便利店企业F5未来商店3000万元A+轮融,计划在3-6个月内开出30-50家门店。


此外,缤纷盒子去年在广州试点完成后,今年6月落地上海,日前已完成亿级融资,预计一年内铺设5000个网点。



7月8日,在淘宝造物节上亮相的“淘咖啡”,也是一个不用手机、钱包就能买单的无人超市,拥有200平方米的面积,可以容纳50人同时购物。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524vjgl9y&width=500&height=375&auto=0


概念火热但模式仍有硬伤


无人便利店火爆背后,其实是其线下场景带来可想象的诱惑。近年来,网约车、共享单车等“APP+场景”的模式探索,无一例外的成了“爆款”。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无人店现在的发展依然面临不少痛点。首先中国没有自助购物的消费习惯,无人店的货品丢失率、设备耗损率、店内卫生等都需要考虑在内。此外,目前想要进入大部分无人店,消费者第一步需要通过微信或支付宝验证身份。这对年长的消费者顺利使用无人便利店设置了不低的门槛。


无人便利店仍处于技术探索的早期,做到真正的无人值守为时尚早。原定3月底向公众开放的Amazon Go推迟开业,原因在于技术难以准确跟踪到消费者购买的商品。



Amazon Go能够完美运营的条件是:店内少于20人或当消费者移动缓慢时。一旦店内消费者多于20人,商品从货架上被移出具体位置,技术便难以监视。


简单来说,当店内过于拥挤时,Amazon Go可能会崩溃。国内同样面临这种尴尬,识别、传感、支付等无人化技术手段已相当成熟,难点在于消费者行为是随机的,实时传导到后台并且进行判断回传难度极高,准确率将大打折扣。



目前,无人便利店并非完全实现无人操作,其更像一个大型的“自助贩售机”,它在品类上做了丰富、空间上做了扩容,在用户体验上可以直接触摸商品,支付的手段其实并未做到传感免支付,更多的是在扫描区域手持支付,现在的无人模式更像自助购物。



推荐阅读:

>>>>

格力创始人朱江洪:我不认为“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

>>>>

为什么妹子们也喜欢玩《王者荣耀》?

>>>>

李彦宏遭相关部门调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