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梵高的神,唯一的

莫一奥 在这里 LCA 2021-10-09

2019068


纯粹的米勒



从开始画画,到死于法国巴黎奥维尔小镇的金色麦田,梵·高在艺术之路上始终没有停止对让·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的追逐和仰望。


甚至可以说,没有米勒,就不会有艺术家梵·高。


午睡 米勒 1866 年


午睡 梵·高 1890 年


1875 年 1 月,米勒逝世在巴黎东南郊外的乡间。


这一年,仅组织过一次展览的印象派小子们,仍未获得认可。刚刚落脚巴黎的梵·高,经常路过马奈的画室,但他对这些事情丝毫没有兴趣,甚至不知道印象主义是什么。


当然,那个时候的巴黎聚集了欧洲最为活跃的艺术头脑,又有谁愿意了解这群籍籍无名的年轻人呢。


播种者 梵·高 1878 年


播种者 梵·高 1888 年


3 年后,梵·高开始画画。


在给弟弟提奥信中,他写到:“我忙于临摹米勒的画作,已经完成了《播种者》。如果你看了我的临摹,或许会满意,我已经有了 20 幅仿米勒的画。


他沉迷于米勒的作品,自始至终。对《播种者》的临摹和再创作,更是贯穿了梵·高的一生。


播种者 米勒 1850 年


米勒的《播种者》,对梵·高具有启蒙意义,而对于他自己来说,同样至关重要——


1850 年,米勒在艺术沙龙上第一次展出这幅画,它的出现,使那些巴黎“高等市民”们惴惴不安。这位正在播撒种子的农民,动作强劲有力且充满韵律感,他们似乎看到了六月革命时巴黎街头人民的形象。


他们不喜欢米勒,却也记住了这个名字。


穿衣男子 米勒 1858 年


与混迹巴黎的艺术名流不同,米勒终归属于乡村,开始是如此,生命的辉煌和结束也是如此。


1814 年,米勒出生在法国西海岸农民家庭,少年期间的他常与父母劳作于田间,由于突出的绘画天赋,23 岁时被父亲送至到巴黎画家德拉罗什的画室。


这位学院派老师深受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影响,擅长描绘“上流社会”喜欢的豪华场景和裸体女人,而米勒对这些内容几乎一无所知,同学们不太喜欢这位来自农村的新同学,称他是“土气的山里人”。老师也看不惯没见过“大世面”的米勒,常对他说:“你似乎全知道,但又全不知道。


在这个国际都市中,米勒与它的五光十色格格不入,这里满是嘈杂,这里应有尽有,但对他来说,巴黎却像是荒芜的大沙漠。


米勒早期作品


为了生存,米勒开始画自己并不喜欢的“高等市民”题材的画作。直到有一天,他无意间听到了别人对自己的评论:“这就是那个除了画裸体,别的什么也不会的米勒。


这些话,对米勒来说犹如当头一棒,他沉睡的才华被逐渐唤醒。


拾穗者 米勒 1857 年


1849 年,35 岁的米勒出走巴黎,坐车来到 90 公里外的郊区枫丹白露后,与家人步行至巴比松定居。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他一住就是 27 年,直至离世。


回到乡间的米勒,重新焕发了生机,他似乎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去往光线不好的小屋子里作画。中学课本中最常见到的那幅《拾穗者》,就是他完成于这个时期的作品。


米勒的素描作品


米勒的生活并不富裕,经常是勉强维持生活,但这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追求。没钱买颜料时,自己制造木炭条便是最好的画笔,保存至今的那些素描,是他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饱含深厚感情的最佳证明。


晚钟 米勒 1859 年


除此之外,经典的《晚钟》也产生于这个时期。


它描绘的是一对劳作之后在田间默默祈祷的农民夫妇,安静的画面仿佛可以传出远方教堂的钟声。他们伫立在农田里,如剪影一般,他们虔诚地祈祷,庄严肃穆。


《晚钟》局部


《晚钟》有强烈的宗教情感和令人敬畏的宿命色彩,却也有着直指人心的精神力量。


童年的达利在教室中第一次见到这幅画的仿制品时,便无法停止对它的凝视,之后,他不但为这幅画写过一本书,而且不断把它画入自己的作品中。


晚钟 达利


米勒生活的年代,古典主义已经衰落,印象派刚刚萌芽,而以他为代表的巴比松画派恰恰起到了纽带作用。


曾有人带着特定的视角解读米勒作品,他们声称画中农民身体里蕴藏着强大的反抗精神,但是他却说:什么都没有,只有农民,只是阔步在大地上的农民。


他笔下的人物,没有任何指涉,那些劳作中的农民犹如维米尔画布上的牛奶工,他们只是生活中的日常存在,但他们的存在本身,便是魅力所在。


欣赏平凡的人,欣赏平凡的事,或许正是米勒传达的信息。


米勒作品


1889 年,米勒逝世 14 年后,梵·高依然狂热的追随着自己的偶像,他在信中告诉提奥:“你寄来的米勒的画让我非常高兴,我正狂热地研究它们。好久没有见到真正的艺术了,我有些懈怠,但这次的画重新唤醒了我。” 


对生命短暂的梵·高来说,米勒的作品是基石,米勒本身则是他的神。他唤醒了梵·高,也唤醒了法国——当那幅《晚钟》几经辗转,在 100 年前以 100 万法郎(约为 6000 万人民币)的价格回到祖国时,法国人终于明白了米勒的重要性。


但这些,早已与米勒没有关系了。



你还可以看:山人,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 不看画的都在耍流氓

或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即可购买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