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米开朗基罗,听什么音乐?

莫一奥 LCA 2022-10-13

2021082


饱满的



佛罗伦萨最有权势的贵族们,都以拥有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的雕塑为荣。那位性格孤傲的创作者,使石头具有了神性,在世时已被尊为圣者( Il Divino ),意为受神启发的人。


米开朗基罗并非“圣者”称号的唯一拥有者,比他年轻一些的作曲家弗朗西斯科·达·米拉诺( Francesco da Milano )因演奏出的曲调能够让一切思绪转向天堂,也被尊为圣者。


《创世纪》局部 米开朗基罗 1512 年


米拉诺的一生,与米开朗基罗颇为相似,大部分时间都在为教皇服务。他是贵族公爵的器乐老师,也是利奥十世( Pope Leo X )的私人音乐家。而利奥十世,正是强迫米开朗基罗为其父辈洛伦佐·美第奇( Lorenzo de' Medici )的陵墓进行雕像制作的人。


两位圣者,不止一次受雇于同一任教皇。在某个隆重的筵宴场合,米拉诺演奏乐曲,不屑交际的米开朗基罗也有参加。他穿着随意,不修边幅,端起酒杯独自享用时,应是听过米拉诺写下的这首曲子——《幻想曲:我的悲伤》( Fantasia )。



米拉诺的音乐,以鲁特琴演奏为主。这种梨型拨弦乐器,与亚洲的琵琶有着来自西亚的共同源头,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受欢迎的乐器,没有之一。

古籍记载,公元前 4000 年的苏美尔人,已经开始弹奏两根弦的鲁特琴。大约是 9 至 10 世纪之间,随着教徒与商人的往来,鲁特琴渐渐传入欧洲,只不过,当时的鲁特琴,仅有五组琴弦,相对简单。16 世纪末期,伴着音乐风格的转变,鲁特琴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它先是增加了第六组、第七组低音弦,之后第八组、第九组被加上,最多时共有十四组琴弦。

在当时,鲁特琴成为一种象征——高雅与和谐——频繁出现在绘画中,大名鼎鼎的博斯( Hieronymus Bosch )和卡拉瓦乔( Caravaggio )都曾画过,小汉斯·荷尔拜因( Hans Holbein )更是在名作《大使们》里,用一根断了的琴弦,隐喻谈判的不和谐。

《大使们》局部 荷尔拜因 1533 年

1536 年,39 岁的米拉诺,创作出经典曲目《瑞切卡尔》( Ricercare ),这首曲子也被叫作《 La Compagna 》,意义为伙伴。他沿用了文艺复兴复调对位作曲法则,整体均衡、高雅又饱满,精神上与雕塑、绘画等文艺复兴时期的其他艺术形式,保持一致。


只不过,米开朗基罗或是无缘这段音乐。

他在这一年被召回到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 6 年时间在 25 年前完成的《创世纪》天顶画下的祭坛壁面上创作了又一幅伟大的壁画——《最后的审判》。整个画面,满是蓝色的忧郁气质,它代表了米开朗基罗为自己一生做的注脚:每个人都逃不脱注定的命运。

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米拉诺则在《最后的审判》问世的第二年,匆匆离世。终其一生,米拉诺共创作了上千首乐曲,如今只有 100 余首作品被保留了下来,其中,就包括上面两首。

《最后的审判》局部 米开朗基罗 1541 年

1564 年,辉煌年代的最后一位圣者,熄灭了灯火,米开朗基罗安然又劳累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而这一年,伽利略( Galileo Galilei )刚刚出生,时代交替即将到来。

实际上,伽利略的父亲文森佐·伽利雷( Vincenzo Galilei )与米开朗基罗所处时代相同,也是著名的音乐家。文森佐不仅对音乐理论尤其是不协和音进行分析,他还是最早对声学进行研究的人。在父亲的影响下,伽利略从小就对声音传播物理学产生了兴趣,换句话说,音乐对伽利略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作用。


遗憾的是,米开朗基罗并未听过文森佐的作品。

文森佐虽是从小拨弄鲁特琴,但他是在 1563 年才跟随作曲家扎利诺( Gioseffo Zarlino )学习创作。那首完成于 1568 年的曲子《幻想曲》( Fantasia terza ),来得太晚,它终是少了一位伟大的欣赏者。


你还可以看:屁股之歌 | 莫兰迪的花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选购书籍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