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盘点】中国两院院士中,民主党派成员有多少?

2016-06-04 栾絮洁 团结报团结网
这几天,“科技”一词火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起召开,科技界一时间获得全社会广泛关注。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了科技实力、创新发展对中国进步的意义。
这次会上可谓精英荟萃,特别是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其中有不少民主党派成员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民主党派成员160余位,已故两院院士中有民主党派成员200余位。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梳理下两院院士中的民主党派成员,领略下党派成员中这些科技巨匠的别样风采。


(注:按民主党派界别划分,排名不分先后)


民革


民革党员中共有3位院士,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克昌



中国工程院院士、煤化学工程专家


男,1946年10月出生,山西省五台县人。民革中央原副主席,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曾任太原理工大学校长、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煤化工研发工作,是我国煤化工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煤化学工程界首位院士。连续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关于煤热解、气化和多联产应用的“973”项目,提出气化煤气与热解煤气共制合成气多联产工艺并指导工程示范。

 

麦康森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家


1958出生,广东省化州市人。民革山东省委会副主委、青岛市委会主委,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曾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际鲍学会理事和国际鱼类营养学术委员会委员。一直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教学和研发工作,人称“鲍鱼博士”。先后主持了教育部“优秀教师基金”、“跨世纪人才培养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973”、国家“863”、科技攻关等一系列科研项目。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田红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铁路空气动力学和列车撞击动力学专家


女,1959年出生,河南鲁山人。民革湖南省委会主委、中南大学副校长,轨道交通安全实验室主任。构建我国铁路空气动力学基础与工程技术体系,建立了恶劣风环境下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青藏、兰新等铁路运用至今未发生大风导致行车事故。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科技进步奖5项。带领团队建成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民盟


民盟现共有院士5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2人,吴良镛、郑哲敏两位是两院院士。在民盟历史上,已故两院院士(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有民盟盟员8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学部委员)7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李国豪、侯祥麟为两院院士。


下面介绍几位代表:

 

吴良镛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建筑学家


1922年5月7日生于江苏南京。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其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郑哲敏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爆炸力学、应用力学和振动专家


1924年9月4日出生于山东济南,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爆炸力学、应用力学和振动专家。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3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为推动中国力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张存浩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


1928年2月23日生于天津,籍贯山东无棣。物理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2013年度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6年1月4日国家天文台将编号为“1928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存浩星”。

 

郑兰荪



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民盟中央副主席


1954年10月22日生于福建厦门,籍贯江苏吴江。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福建省委会主委,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化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王光谦



中国科学院院士,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家,民盟中央副主席


清华大学研究员。1962年4月生于河南镇平。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会副主委、青海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水电工程系水沙科学与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泥沙学科与江河治理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郑永飞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化学家,民盟安徽省委会主委


1959年10月14日生于安徽长丰。现任全国人大代表,民盟安徽省委会主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5年当选美国矿物学会会士,2008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9年获长江学者成就奖,201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邓秀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副主席


1961年11月出生,湖南省宜章县人。民盟中央常委,现任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副主席(兼),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曾任中国柑橘学会理事长、国际柑橘学会主席。2007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中国首次建立起柑橘原生质体分离、培养、融合、再生等技术;获得了30多个柑橘属间和种间体细胞杂种,其中柑橘属与金柑属的体细胞杂种为世界首例。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美国园艺学会杰出国际园艺学奖等。


华罗庚(已故)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


1910.11.12-1985.6.12,江苏金坛人。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选聘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荣获1956年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0年和王元共同获陈嘉庚物质科学奖。

 

钱伟长(已故)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力学、应用数学家


1912.10.9—2010.7.30,江苏无锡人。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当选为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上海大学校长,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第六至九届副主席,民盟中央名誉主席。我国力学、应用数学、中文信息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自动化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创建了板壳内禀统一理论和浅壳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在波导管理论、奇异摄动理论、润滑理论、环壳理论、广义变分原理、有限元法、穿甲力学、大电机设计、高能电池、空气动力学、中文信息学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1956年、1982年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侯祥麟(已故)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专家


1912.4.4-2008.12.8,广东省汕头市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及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教授、高级顾问。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领导研制成功原子弹工业分离铀-235装置急需的油品和导弹所需的特种润滑油、脂;指导研究解决了国产喷气燃料对喷气发动机镍铬合金火焰筒的烧蚀问题;领导研究成功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尿素脱蜡、焦化和相关催化剂、添加剂等5项重大新技术;组建石油科研机构;参与历次国家和部门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协调和实施。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民建


 

民建现有院士6人,分别为——工程院院士程京,中科院院士江明、倪晋仁、韩杰才、冯士筰、唐希灿。已故的院士有中科院院士陈华癸、丁伟岳等。

 

程京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生物物理学家


1963年7月14日出生,安徽省安庆市人。现任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常委、民建北京市委会副主委,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在生物芯片的研究中有重要建树和创新。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等,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江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


1938年生于江苏扬州,复旦大学教授。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多尺度相结构研究。在嵌段共聚物/相应均聚物相容性、特殊相互作用和相容性、离聚物及双亲性聚合物体系、大分子自组装等领域建树颇丰。提出和证实了氢键相互作用导致的不相容-相容-络合转变。在大分子组装方面,建立了一系列的聚合物胶束化的新途径,获得了核-壳间由非共价键连接的聚合物胶束和空心纳米球,形成了胶束化的“非嵌段共聚物路线”。

 

倪晋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环境水利专家


1962年8月生于山西山阴县,籍贯山西山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流域水沙运动理论、水体污染控制及河流综合治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适用范围广泛的紊动水流中悬移质泥沙垂直分布公式,实现了了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泥沙分布的微观描述。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韩杰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合材料和光学材料专家


1966年3月出生于四川巴中市,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副校长。长期从事超高温复合材料、红外光学晶体与薄膜材料的研究。揭示了材料超高温烧蚀机理和规律,发展了细观热烧蚀理论,提出了多元氧化物和固溶体抑制氧化烧蚀的机制,实现了材料氧化抑制与高温强韧化的协同,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防热系统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华癸(已故)



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学家


1914年1月14日生于北京,籍贯江苏昆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土壤系主任,武汉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主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土壤及农业化学系主任、院长,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土壤肥料研究会第一、二届理事长。我国土壤微生物学研究先驱者之一。在我国率先开展稻田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发现了水稻田中厌氧性硝化作用和起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否定了硝化微生物和硝化作用绝对好氧的传统看法。2002年11月19日在武汉逝世。

 

丁伟岳(已故)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1945年4月26日生于上海。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在几何分析这一当代基础数学的前沿领域许多重要而困难的课题上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著名的Nirenberg问题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陈省身数学奖和求是杰出青年奖,他在1991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家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2014年11月11日逝世。

 

民进


目前,民进会员共有院士8人。分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邱贵兴,中国科学院院士万哲先、金红光、余国琮、姚建铨、陈难先、申泮文。已故的院士有5位,分别是中科院院士王鸿祯、冼鼎昌、蔡睿贤、汪德熙,中国工程院院士林鹏。


下面介绍几位代表:

 

刘文清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监测技术专家


1954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原籍江苏省徐州市。现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环境监测技术和应用研究,发展了环境光学监测新方法,研发了系列环境监测技术设备并实现产业化,集成了大气污染综合立体监测系统并进行应用示范。开拓形成了我国环境光学监测技术新领域。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邱贵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学家


1942年3月13日出生,江苏省无锡市人。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博导,兼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委,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名誉主委等。长期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尤在脊柱畸形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授权专利9项(发明2项)。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万哲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1927年11月7日生于山东淄川,籍贯湖北沔阳。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代数学、组合论研究,在典型群、矩阵几何、有限几何和编码学等领域进行了系统研究。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金红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热物理学


1957年5月9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籍贯黑龙江延寿。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热力学和能源动力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建立了燃料化学能梯级利用和多能源互补的能质理论,提出了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2013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余国琮

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工程专家


1922年11月18日生于广州,籍贯广东台山。天津大学教授、化工学院名誉院长、化学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长期从事化工分离科学与工程研究,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及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

 

姚建铨

中国科学院院士、激光与光电子科学家


1939年1月29日出生于上海,江苏省无锡人。天津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多年从事激光与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研究,提出非线性双轴晶体最佳相位匹配精确计算的理论及方法,得到国际学术界的确认。首次采用准连续运转的绿光光源泵浦染料及钛宝石可调谐激光器。从而从理论到器件技术建立了一个新的“准连续泵浦激光调谐系统”的技术体系,为我国新型固体激光及调谐技术作出了贡献。

 

陈难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


1937年10月30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杭州。清华大学教授,曾任北京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国际上明确提出凝聚态物理和应用物理中玻色、费米及晶格三大类逆问题,并发展了独特而系统的方法,得到一系列新结果。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申泮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


1916年9月7日生于吉林市,籍贯广东从化。南开大学教授,曾任山西大学化学系主任,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长期从事无机合成和金属氢化物化学研究,为创建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南开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研究所奠定了基础

 

农工党


农工党现现有院士14人,其中中科院院士8人,工程院院士6人。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是中科院院士,农工党中央原主席桑国卫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院士还有,中科院院士吴新涛、姚守拙、姚建年、陈建生、朱兆良、张乾二、赵进才,工程院院士戴尅戎、吴以岭、陈灏珠、丁传贤、陆道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生态学家王如松2014年逝世。


下面介绍几位代表:

 

陈竺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生物学家、农工党中央主席


1953年8月17日生于上海。 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年当选为欧洲艺术、科学和人文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德国马普学会柏林分子遗传学研究所外籍会员。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曾任国家卫生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

 

桑国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临床药理学专家


1941年11月11日出生于上海,浙江湖州人。现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资深研究员。曾任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国际药理联合会理事、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四届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对长效甾体避孕药的药代动力学、种族差异及临床药理学作了系统研究。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姚建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农工党中央副主席


1953年生于福建晋江。现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常委。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有机纳米体系和复合薄膜的光致变色研究。实现了对有机纳米体系中光化学、光物理性能的调控,将纳米材料特异性研究拓展到有机小分子领域。

 

吴新涛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


1939年4月6日生于福建石狮。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该所副所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结构化学和簇化学研究。基于对簇化学的贡献,被美国发行的《簇科学杂志》称为该领域的“国际带头学者”。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戴尅戎

中国工程院院士、骨外科学和骨科生物力学专家


1934年6月13日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现任上海市关节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与关节研究所主任、数字医学临床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转化基地主任。在国际上首先将形状记忆合金制品用于人体内部。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和部、市级一、二、三等奖45项,获得授权专利40余项。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当选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通信院士。

 

吴以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心血管病专家


1949年10月24日出生,河北省故城县人。现任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络病重点研究室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继承创新首次形成“络病证治”体系和“脉络学说”,创立中医络病学新学科。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及何梁何利奖。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灏珠


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心血管病专家


1924年11月6日出生,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县人。现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内科领域特别是心血管病的临床方面造诣很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和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获2009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奖。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如松(已故)

中国工程院院士、城市生态与生态工程专家


    1947年9月12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原籍湖南衡阳。曾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级研究员、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理事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方法研究。揭示了环境、经济与社会耦合的动力学机制和控制论规律;研制了从量到序、从优化到进化、从物态到生态的泛目标生态规划和共轭生态管理方法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次、省部级一等奖3 次。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11月28日逝世。

 


致公党


据不完全统计,致公党现有7位院士,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津培、郑守仪、冯小明、赵进东、刘新垣、李永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洪铎。已故的院士有工程院院士沈德忠等。


下面介绍几位代表:

 

程津培

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


1948年6月1日生于天津,籍贯江苏灌云。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秘书长。曾任南开大学副校长。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物理有机化学的研究,在化学键键能研究方法学和未知键能的实验测定、自由基取代基效应理论、一氧化氮亲合势和转移机理、NADH辅酶模型反应热力学和机理、叶立德热力学稳定性统一标度的建立和绿色合成等方面作出了系统的、创新性的工作。

 

郑守仪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原生动物学家


女,1931年5月20日生于菲律宾马尼拉,原籍广东中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现代有孔虫研究。为了使微小的有孔虫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科研、科普教具,开创了有专利权的有孔虫属种宏观模型制作项目。

 

冯小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


1963年10月7日出生于四川省武胜县,籍贯四川武胜。四川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手性合成方法研究,在新型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和新的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方面做出了系统工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李永舫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


1948年8月10日出生于重庆市,籍贯河南睢县。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光电功能高分子领域的研究工作,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共轭聚合物给体和富勒烯受体光伏材料以及电极界面修饰层材料、导电聚合物电化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赵进东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生理学及藻类学家


1956年11月生于重庆,籍贯江苏武进。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中央科教文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14年12月,挂职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委员会主任。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藻类生物学研究,对蓝藻细胞分化和格式形成有系统研究,尤其对蓝藻异型胞分化中的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调控有深入研究。揭示了钙结合蛋白和钙离子信号在蓝藻细胞分化中起到的重要调控作用。

 

陈洪铎



中国工程院院士、皮肤性病学专家


1933年2月18日生于浙江绍兴。现任中国医科大学教授,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等职务。他关于朗格汉斯细胞来源、分布、转换、抗原、功能和病理以及角质形成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结果已获国际公认。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吴阶平医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等荣誉。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新垣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生物学家


1927年11月7日生于湖南省衡东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他曾先后研究过RNA结构功能,酵母丙氨酸tRNA的人工全合成,基因工程等。Parkinson’s病的基因治疗取得重要成果。1992年被选为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2001年被评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沈德忠(已故)

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工晶体专家


1940年6月13日出生,贵州省贵阳市人。中材科技集团总公司人工晶体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无机非金属晶体材料的生长、应用及探索研究。“铌酸钾晶体的研制”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熔剂法电光KTP晶体的研制成果,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科技部代颁的美国杜邦科技创新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4月5日逝世。

 

 

九三学社


 

在目前的九三学社成员中,共有院士67名,其中中科院院士50名,工程院院士17名。已故的院士122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14名,工程院院士8名。九三学社是八个民主党派中院士最多的一个。现任九三学社中央领导中有4位院士,包括主席、中科院院士韩启德,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副主席、中科院院士卢柯,副主席、中科院院士武维华。另外还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如周培源、吴阶平、师昌绪、茅以升、王选等。


下面介绍几位代表:

 

韩启德

中国科学院院士、病理生理学家、九三学社中央主席


1945年7月19日出生,上海市人。现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第九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会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国际上首先证实a1肾上腺素受体(a1-AR)包含a1A与a1B两种亚型的假说,并深入研究了各种亚型a1-AR在心脏和血管的分布、介导的效应、调节特征、与ß-AR的交互作用以及多种病理状况下的改变等,揭示了多种亚型a1-AR在心血管同时存在的生理与病理生理意义。

 

丛斌

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医学及病理生理学专家、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1957年7月19日出生,山东省文登市人。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法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长期致力于法医学科研与检案工作,经验丰富,纠正过多起震惊全国的大案要案。深入开展法医分子遗传学研究,破解了犯罪现场高度腐败生物检材降解DNA分型的国际性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发明专利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卢柯  

 

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专家、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1965年5月23日生于甘肃华池,原籍河南汲县。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辽宁省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委,沈阳市第十二届委员会主委。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沈阳市第十四届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PI(principal investigator),纳米金属材料团队带头人。主要从事金属纳米材料及亚稳材料等研究。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武维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生理学家、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1956年9月6日生于山西临汾。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与生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主任。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植物磷/钾高效及耐盐、耐旱等重要性状的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植物响应低钾胁迫的信号调控网络机理及植物钾高效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解析方面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

 

 

程开甲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


1918年8月3日生于江苏吴江。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曾任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教授,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国防科工委核实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及基地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科技委常委、顾问。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作出突出贡献。开创、规划领导了抗辐射加固技术新领域研究。是我国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之一。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潘建伟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1970年3月生于浙江省东阳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中科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项目组主持人。主要从事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曾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等奖励。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培源(已故)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


1902.8.28-1993.11.24,江苏省宜兴县人。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主要从事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和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论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果,是湍流模式理论奠基人。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师昌绪(已故)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


1920年11月15日生于河北徐水,2014年11月10日因病逝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5年,同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长。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王选(已故)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


1937.2.5-2006.2.13,江苏无锡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针对汉字字数多,印刷用汉字字体多、精密照排要求分辨率很高所带来的技术困难,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型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高速复原方法。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台盟


在台盟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1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许文思。

 

许文思(已故)

中国工程院院士,微生物制药专家


1925.03.05-2004.08.18,台湾省高雄县人。曾任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是新中国抗生素工业奠基人之一,从事抗生素研究、开发、生产40余年,在多种抗细菌、抗霉菌、抗肿瘤等抗生素和农业抗生素的研究中取得显著的成绩。1957年青霉素代乳糖发酵工艺的研究成功,解决了青霉素扩大生产的关键问题,降低了成本,获1960年国家发明奖。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以上介绍内容主要根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网站及相关公开资料,由于资料收集和小编能力有限,遗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谅解。欢迎留言补充和指正。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团结报团结网(tuanjiebao2014)。


本期编辑:周冰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