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90后”律师、外国友人……此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在张江镇一封控小区内,来自德国的居民Lothar Sysk,第一次穿上了防护服,化身为“大白”;
浦东高桥镇一家菜场里,一名90后法律工作者宣磊在现场摆起咨询摊,为隔离中的阿姨爷叔们提供免费法律帮助。
新场镇退役消防员沈鹏,在得知他居住的区域需要临时采取封闭管控时,火速收拾行装赶回居住地,穿上隔离服,加入抗疫志愿者队伍……
疫情当前,一个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人都选择加入志愿者队伍,为筑牢疫情防控防线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故事……
3月19日一早,在张江镇某封控小区内,来自德国的居民Lothar Sysk,第一次穿上了防护服,化身为“大白”,在现场帮助维持核酸检测秩序。Lothar Sysk是一家德国公司驻上海办事处的首席代表,在张江工作和生活了十几年时间。锣塔组建了一个国际化家庭,太太喻玲来自武汉,夫妇两人经常投身于公益志愿服务。
2020年初,留在上海的Lothar Sysk是一名防疫志愿者,为居民测量体温,发放出入证,为小区守好一道防线,以实际行动支持抗疫工作。此外,夫妇俩还自制了地道的德式肉丸,慰问一线抗疫人员。当年年末, 锣塔家庭入围了2020年度浦东新区“十大最美家庭”评选。
2年过去了,锣塔成为了一名“大白”,这是他的全新志愿服务体验。“穿上防护服,才体会到医护人员多么不容易!”锣塔说,他中间也曾想过上卫生间,但最终还是忍住了,不仅因为穿脱不便,还因为防护服是一次性的,不能浪费防疫物资。
Lothar Sysk还是张江镇Ifor外籍人士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服务队成员来自不同国家,在河道治理、垃圾分类、文明创城、楼道改造、帮扶困境儿童等行动中,都留下了身影。2021年,Ifor被评为2019—2020年度浦东新区十佳志愿服务集体。
近日,上海一名90后法律工作者宣磊在浦东高桥镇一家菜场买菜时,和其他47人被就地隔离,进行48小时封闭管理。隔离期间,他利用自己的专业法律知识现场摆起咨询摊,为隔离中的阿姨爷叔们提供免费法律帮助。
27岁的宣磊是上海万众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助理,他已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即将成为一名实习律师。当天,宣磊来到位于母亲家附近的一家综合性菜市场。没想到,宣磊刚到菜场五分钟就接到通知,菜场将实行48小时封闭管理。
确定被隔离后,宣磊打了两通电话。一是告知母亲,然后就是打电话给董炤熠律师,宣磊是其助理。宣磊安顿好后,就在小菜场入口处的手机维修店边上支了一个小摊。然后在电脑上面做了PPT封面,写上“法律咨询”四个大字。
刚摆好就引来一群阿姨。她们表示好奇,宣磊告诉大家,自己是律师事务所的,大家有什么想咨询的法律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提问,不收费。于是,叔叔阿姨们都向宣磊诉说起了自己的烦恼,宣磊耐心听完每个人的诉求,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详细的建议。
告别时,第一天向他咨询的阿姨和爷叔离开前再次向他道谢,他觉得这一刻自己也想感谢很多人:贡献了大概有10箱方便面、水果被消灭掉一半的超市“老板和老板娘”;无偿提供充电用具的手机维修店老板;给老人送衣服和拖鞋的服装店老板,还有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宣磊说:“这两天,我更明显感觉到了大家的精神力量,那是很打动人的。我也想为更多人做些什么,让他们拥有更幸福的生活。”
“身为一名退役军人,遇到困难永远冲锋在前。”这是一名基层社工,同时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朴实而又真诚的内心语言。
沈鹏2008年入伍,成为一名消防员,2010年退伍。一个看似普通的工作日晚上,正在岗位上的他接到消息,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他居住的区域需要临时采取封闭管控。他火速收拾行装赶回居住地,联系新场村工作人员,上报了自己的身份信息,提交了自己的核酸检测等相关情况,立马穿上隔离服变身“大白”,加入抗疫志愿者队伍,承担起了志愿者队长的职责,同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起有序平稳安排好各个志愿者点位。
封控区域核酸检测,前期通知、现场维护都耗时耗力。沈鹏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天已经蒙蒙亮,但他丝毫没有懈怠,他说:“作为退役军人,这不算什么”。
除了沈鹏以外,以李锦敏、姚洁、朱慧为代表的一批退役军人也都参加了志愿者队伍,充实到了战“疫”第一线,他们表示:作为一名党员或者一名退役军人,只是做到了应尽的义务,仅此而已。
为广大志愿者们的辛苦付出点赞!
部分文字:曹之光 沈坤彧
编辑:吴婷
*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