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引领区】以“标准先行”引领航运创新,浦东在新一轮航运服务全球数字化转型中抢占先机
航运全产业链1万余家企业汇聚浦东,其中不乏深度参与国际航运市场竞争的行业龙头。在探索建立国际航运服务标准体系领域,浦东已具备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广泛的应用场景。
近日,浦东新区商务委(航运办)公布了一系列创新标准的最新进展情况。除了以全国首个《船舶供应服务 物料产品分类与编码要求》地方标准为依据,首批覆盖4大船供物料产品领域的代码团体标准在7月15日正式发布外,浦东还将会同行业的头部机构、企业和标准化专家,共同探索航运大数据分类分级、安全合规、便利使用的标准体系和管理举措,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效应,在新一轮全球数字化转型中抢占行业制高点。
吸引企业在引领区集聚和发展
“船供服务是港口服务的重要环节,这次浦东航运办站在全球视角,携手各界推出的首创标准,将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市交通委港监处副处长邱平表示,“希望以标准发布为突破口,随着行业标准的进一步落地,提升上海港的服务水平。”
小布了解到,目前在地方标准的基础上,浦东新区商务委会同浦东新区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共同推动,鼓励和引导船供企业开展与船供地方标准配套的26个《船舶供应物料产品分类代码》系列团体标准的编制。
润通、富狮特等数家行业重点企业一直积极响应船舶供应物料产品分类与编码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国内船供行业的领军企业,润通航运总经理黄福宇表示,“有了标准后,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都将提升,助力企业更好走出国门,为全世界船东提供高质量、标准化的服务,让‘中国服务’传到全球。”
浦东在今年年底前将分批推出所有26大类船供物料产品的系列团体标准,全面实现5万余种船舶供应物料产品“一物一码”精准匹配,从而填补中国在国际船供行业标准制定领域的空白。
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潘柯良表示,目前,我国标准化体系由过去主要是政府类标准单一供给(也就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转变为政府类标准和市场类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二元供给结构,激活了市场主体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热情。
在浦东“诞生”的全国首创船舶供应标准就是政府类标准和市场化标准同步起草、配套使用的典型案例。
以政府类+市场化标准组合的模式,浦东航运办计划争取尽快与海关编码和税务编码全面衔接,帮助企业进一步规范船供物料申报,帮助政府部门用数字化手段更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政策实施,让出口退税更加便利化。在业界深入推广标准的应用,吸引更多船供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在引领区集聚和发展。
同时,本系列标准将采用中英文版本发布,为便于国际船东和船供企业使用和采信本标准,还将标准技术内容开发成为数字化信息平台,通过市场占有率带动中国标准输出,在全球船舶物料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国船舶服务业应具有的重要作用。
抢占航运服务全球数字化转型先机
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一年以来,始终重视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探索建立国际航运服务标准体系领域,浦东是助推上海进一步提升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的 “生力军”。
以本次船供领域地方标准的出台及团体标准细则发布为例,将实质上提升船供企业的服务品质、上下游企业交易的效率,完成上海国际船舶物料供应产品标准化的数据库,有利于中国船舶服务企业在新一轮航运服务全球数字化转型中抢占先机,是行业数字化新基建的重要基础。
浦东新区商务委副主任董晓玲表示,上海正在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升级版,浦东还将聚焦在航运数字化领域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将会同行业的头部机构、企业和标准化专家,共同探索航运大数据分类分级、安全合规、便利使用的标准体系和管理举措,为航运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引、奠定基础。
据悉,浦东新区为了增强数字科技与港航产业融合发展,将配套建设智慧航运数据标准体系,支持航运物流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建设,目前已启动《航运大数据分类标准》上海市地方标准的编制研究。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信息所所长徐凯表示,计划第三季度申报上海市地方标准,还将围绕实验室航运数据开放目录、航运数据分级保护目录、航运数据安全合规等基础标准,通过地标、团标、行标等多种形式灵活推进。“航运中心数字化转型做到有标可依、安全合规,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话语权。”
文字:杨珍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