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中玉石”“好看”又“聪明”!小布直击上图东馆公测现场

浦东发布 2022-08-17

“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近两年来,往来花木行政文化中心的市民,面对迎春路、合欢路、锦绣路与世纪大道围合的“林中玉石”,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它就是目前已竣工验收的上海图书馆东馆。


“终于能一探究竟了!”8月16日,上图东馆在时隔半年多后重启公测,带来最大程度的空间开放、独家定制的打卡路线、包罗万象的主题活动。好的地方“剧透”,不好的地方“回炉”,上图东馆“开门办馆”,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重要理念,将在公测后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与读者共同打造一座真正的“人民的图书馆”。


把最好的城市全景留给读者


上图东馆地上7层、地下2层,高度50米,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外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参与公测的读者信步而入,对馆内的第一印象就是“高大明媚”。原来,东馆中庭采用的是上下贯通的设计,引用了“太湖石”的概念。读者站在中庭抬起头来,就能看到各个楼层、各个方向不同功能的阅览空间。



上图东馆定位为“大阅读时代的智慧复合型图书馆”,在这里,一切皆可阅读,连接人、空间、媒介、内容与知识。通过一场特殊的“建筑可阅读”导览,读者在馆员带领下打探这座未来的“阅读天堂”。作为东馆首批10件邀约创作的当代艺术品之一,艺术家申凡创作的《往来春秋》,位于东馆中庭大厅地面,开启读者的“阅读之旅”。这件作品以老报纸为创作原型,作者用黑白二色规则地涂抹掉文字内容,仅留下标点符号,表现出书刊段落结构的形式之美。



登上穿过3楼阅读广场的自动扶梯,读者可看到中庭四周采用全环绕的竹贴面隔栅,具有良好的吸音效果。此外,竹子作为 “四君子”之一,中通外直,四季长青,载文传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侧是外观蜿蜒如长龙的上海科技馆、建设中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一侧是满目苍翠的“城市绿肺”世纪公园——在3楼阅读广场看书,透过四周的斜切立面大窗,浦东美景尽收眼底。这里还有个艺术装置十分醒目,它就是艺术家徐冰创作的《鸟飞了》。读者可以看到:从书中蹦出的“bird”4个字母,经徐冰之手向“英文方块字”演化,最终又变化成鸟的形态飞出窗外,仿佛寓意了我们从书本获得知识,引发思考,再将思维发散出去……



通过直达电梯再登最高层7楼,这里有一片诗经吟诵体验区,设置了一个个定向音罩,当有读者经过,就会听到来自千年前的古音。这里还有一座“古人书房”,设置电子互动屏,读者可在此学习书法,未来这个场景也会开展茶艺、香道等活动。在7楼靠窗的一片开阔区域,这里更打造了一座“城市客厅”,为读者提供观景、休憩、会客场所,引领沉浸式阅读全感官体验。就像家里的客厅一样,上图东馆把最好的城市全景留给读者。



预约精细到座位的智慧服务


“林中玉石”不仅更“好看”,也更“聪明”。“智慧”,就是上图东馆的另一个关键词。智慧型图书馆既包括建筑管理的智慧化,也包括服务和后台业务流程的智慧化。成功预约到公测名额的读者,都先期在微信小程序中体验过这套智慧系统:参观、借阅、车位、活动、展览展示、视听体验等名额,皆可在手机上预约。


东馆的座位都可以预约,3楼阅读广场的阅览桌上,都配置了座位预约系统,读者可以在手机上提前预约座位,现场扫描二维码,更改状态为已使用。除了座位预约,将来东馆的研讨空间、会议室都是开放给读者预约的,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这套全预约制的图书馆服务系统,在国内图书馆业界尚属首创。这既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战略之下的积极应变,更是图书馆服务体验和效率的一大提升。



“智慧”,还体现在东馆的智能机器人。除了为读者导航外,当听到读者说“我要借书”,机器人就会转过身来,支持识别“一卡通”读者证、二维码电子证、以及与读者证绑定信息的“随申码”扫码借书。更神奇的是,当听到“我要还书”,机器人同样会转身,读者将书放进机器人肚子里的“还书口”即可。



1楼少儿区展陈了“走,追兔子去”爱丽丝来华百年回顾展,2楼有面向老年人群的乐龄服务区,4楼有展示全国省市县三级志书、年鉴和各类长三角地区地情资料的上海通志馆……8月16日至27日的本轮公测期间,上图东馆还有更多区域等待读者发掘与体验。



“我们还会不断吸收读者的真知灼见,修正发现的软硬件Bug,提升体验。”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说,“上图东馆希望通过阅读来开展文化普及、艺术普及、科学普及,同时通过文化艺术和科技普及活动来促进全民阅读,“这就是大阅读。”



文字:曹之光

摄影:郑峰

编辑:王雨濛

*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上上下下”更便利!浦东今年计划完成9座人行天桥电梯加装

*【五五购物节】夜食、夜游、夜购、夜娱、夜读……九六广场“点燃”潮流夜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