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熟悉的浦图又回来了!“大书柜”恢复阅览服务,还有新“惊喜”

浦东发布 2022-09-19

继8月2日恢复部分场馆开放及外借服务后,9月6日上午,浦东图书馆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线上预约人数调整到每日1500人,并恢复了阅览服务。同日,随着馆内各楼层均恢复开放,位于浦图5层的浦东地方文献中心也启动试开放,让读者阅过去,读未来。





01

看书、自习、查“知网”

熟悉的浦图又回来了


浦东图书馆的开闭馆时间,恢复开放以来一直是早上9点到傍晚5点(周一闭馆)。而在9月6日正式开馆前的清晨7:30,读者在馆外扫预约码签到,完成“场所码”核验以及测温后,即可进入M层自修阅览区,任选座位入座自修。到了8点整,还可在M层的读者餐厅美美地用上一顿早餐。



8:30,记者在自修阅览区看到,这里几乎座无虚席。读者中,大部分是学生及年轻市民,他们或是伏案奋笔疾书,或是捧起一本书、打开一台笔记本电脑,静静地自修。“我来浦图自修有好些年了,今年因为疫情中断了几个月。前天,我在微信公众号上一看到恢复阅览服务的消息,就立即在线上预约。”学生小杨说,他在7:20就在馆外排队守候,入馆温习了一会儿功课后,又在8点吃上了早饭,并打算待上一整天,“环境安静,绿植很多,还有食堂可以解决早中饭。学累了还可以上楼活动一下,借一本书来调剂心情。浦图是个适合学习的地方!”



在浦图3楼,因布置了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能看到外面的蓝天白云,这里的阅读席位历来是备受欢迎的“景观位”。9月6日,“景观位”终于撕下了封条,靠窗的座位迅速就被读者占满。在馆员引导下,读者在四人桌前保持距离入座。



当日恢复开放的不只有纸质阅读,还有数字阅览服务,市民刘小姐就被此吸引而来。她说:“在家下载‘中国知网’的论文很贵,但在浦图就可以免费使用这些数据库!浦图恢复阅览服务,我期盼了很久。”



02

地方文献中心

让浦东历史“活”起来


在浦图阅读,读者不仅重拾了“旧习惯”,还获得了“新体验”:9月6日,来到浦图5层专题阅览区的读者,都会惊喜地发现,这里增加了一块约700平方米的文化新空间,带来包罗万象的文献资料、图文并茂的展板展区、丰富多元的浏览体验——这就是自2018年底开始筹备建设,当天试开放的浦东地方文献中心。



四年筹备,一朝分晓,浦东地方文献中心的初次公开亮相,可谓“华丽”的低调。据悉,浦东地方文献中心旨在展现浦图特色馆藏核心资源,实现图书馆业态的调整,引领推进图书馆及馆员的转型发展。同时,地方文献中心通过“活”化浦东历史,让市民读者了解浦东的沧桑巨变,展现浦东开发开放的时代精神,讴歌浦东日新月异发展的美好景象。



浦东地方文献中心将分阶段建设开放,试开放期间将首批展示浦东开发开放、浦东文史志、浦东名人三个地方文献主题馆。在浦东开发开放主题馆内,读者既能看到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开发开放浦东前,一批提议、研究浦东开发的珍贵历史文献;也能通过陆家嘴地图、照片的今昔对比,感受棚户成广厦的历史变迁;还能看到创刊于1994年的“浦东开发开放第一报”——《浦东通讯》。1996年,《浦东通讯》更名为《浦东新区周报》,而这就是2008年创刊的《浦东时报》的前身。



在浦东文史志主题馆,读者可以阅读浦东36个街镇的地方志,以及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献;在浦东名人主题馆,则能看到周到、夏友梅、桂兴华、倪辉祥等名人捐赠的手稿及实物资料。地方文献中心内还布置了首个临展——“浦东田赋税史文献展”。



根据建设定位,浦东地方文献中心将分为浦东开发开放、文史志、名人、医药、教育、方言共六大主体方向。未来,这里将力求成为浦图全新的“网红文化打卡点”,为宣传浦东地方文献、传承浦东文明、弘扬浦东精神提供助力,进一步提高浦东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标识度和社会影响力。




文字:曹之光摄影:郑峰编辑:王雨濛
*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