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综述 |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方案六轮升级迭代,为国家承担起“试制度”责任
从1.0版到6.0版,上海已累计推出近千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出一系列真知灼见。
优化营商环境方案六轮升级迭代,上海始终秉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主动承担起为国家“试制度”的责任。比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探索实践,不仅成为浦东自贸试验区的“标配”之一,还助推了中国国际贸易监管体系与国际接轨。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表示,“我们感到对上海和浦东来说,发展经济绝不仅仅是比政策拼成本,而是要以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向世界展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与全球共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今年我们将对标世行宜商环境评估新体系,系统化集成化推出一批改革创新举措,浦东将推出更多像一业一证一样的首创性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临港集团董事长袁国华坦言,在跨境金融、离岸贸易等重点领域的开放上,临港新片区在资金进出、外汇管理等方面对比国际高标准自贸区仍有一定差距,他建议:“特别希望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国际再保险平台能够落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些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权衡认为,上海应该跨前一步,在新兴领域精准发力,以赢得更多主动权,比如政务服务数字化及数商生态,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在探索:“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高端的产业研发领域的自主创新合作,跨境电商这些合作领域,其实都可以积极地和国际开展交流,使中国国内大市场能够进一步开放,既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也是不断促进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对营商环境感受度最直接的是每个经营主体。过去5年,上海累计新设各类经营主体225.1万户,比上个5年增长52.7%,每千人企业数量增加到111.1户,位居全国第一。作为民营企业家,威达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桐宇代表认为,目前在一些领域、一些环节依然存在“隐形门”“玻璃门”“弹簧门”现象,对民营中小企业还不够公平。她建议:“在国家层面就民营企业发展进行统一立法,研究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就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等进行统一规范。注重保障民营经济的利益及其表达,积极倾听民营企业家的实际诉求。”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主席蒋颖近年来就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外资政策落地等方面,先后提交过10多份提案和调研报告。她认为,眼下要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
文字:胡旻珏 周依宁 俞倩
资料:话匣子
编辑:朱少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