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张江干到退休是一种荣耀”!来看他的奋斗故事
三十八年前,在浦东土生土长的陈海祥成为一名税务人。几十年来,他坚守一线岗位,加强学习,不懈奋斗,紧跟时代步伐,全力做好税务服务工作,也见证了张江沧桑巨变的“奇迹”。如今,他已是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浦东新区税务局第四十三税务所所长。一起来看他的奋斗故事↓
以学赋能
顺应税收环境变化
1993年浦东新区正式成立后,陈海祥调到张江税务所。张江税务所对口企业较多的是羊毛衫厂、皮鞋厂、服装厂、漆包线厂,都是乡(镇)办工厂,虽然规模较小,但在张江镇都算是“知名”企业了,加上规模相对较大的张江墙纸厂,逐步形成了集体所有制的雏形。那段时期,陈海祥主要从事税务管理工作,负责联系乡(镇)办企业。“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我经常是骑着自行车去企业开税单。企业开了多少发票,税率多少,我要帮他们算清楚后直接开税单。”陈海祥说道,“上世纪80年代税务所还要到企业提供‘支帮促’服务,帮助企业通过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出效益。这就要通晓财务和税务知识,否则无法和企业财会人员交流沟通。”
为此,陈海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报考了上海财税职工大学,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税务理论、财税管理、工商会计、定价计算等专业知识。这也为他之后从事税务稽查、办税服务打好了基础。随着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张江也涌现出许多上市公司。为了应对新时代税务工作的新挑战,陈海祥又专门去进修上市公司会计等现代财务会计制度。“以前接触的都是企业单项会计业务,现在企业要融资,要股份制转型等等,这些新业务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学习来应对。”陈海祥说。
以学促干
税收服务与时俱进
从阡陌交通的乡村田园,到星罗棋布的产业园区;从炊烟袅袅、鸡犬桑麻的城乡郊野,到创新云集、誉满全球的科学之城。三十多年的春华秋实,张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跃成为“中国硅谷”。随着大批全球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各类人才来到张江创业和生活,税务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方式也得与时俱进。
第四十三税务所主要业务为大厅办税窗口服务,服务对象范围更广且不分区域,主要包括涉税事项受理和社保非税等业务,只要有纳税缴费需求都会来此。从发票供应、纳税申报,到后来大量的技术服务转让等非贸易服务税收办理,第四十三税务所的业务趋于复杂化。如今,第四十三税务所所在的上海市张江科学城政务服务中心集聚了市场监管、税务、人才服务、党员驿站等部门。企业落户张江后,在这里就能“一站式”办理人才引进、户口迁移、子女教育、就业购房、社保缴纳、退税退费等业务,可谓“进一扇门办百样事”。
随着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进程加快,迁移到张江的长三角企业在资本运作、企业迁移、企业管理中的业务划转等方面都能得到支持,还能享受到相应的税费优惠。“第四十三税务所的业务随着张江的快速发展而扩大。我们唯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张江迅速发展的步伐!”陈海祥信心满满。
以学促用
“一专多能”提升“税动力”
第四十三税务所干部的平均年龄仅27岁,他们有活力,有热情,亟待成长和进步。针对干部年轻化的特点,第四十三税务所对工作人员采取梯队管理模式,以三年工龄的员工带新进员工,三年以上的带教一年的,两年的准备带教来年新进的税务干部,始终保持人员有接续、工作有传承。“提前考虑好人员配置,打造业务更精湛、服务更高效的团队,才能服务好纳税人缴费人。”陈海祥说。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十三税务所积极推行“一窗多能”,以更好提高窗口运行效率。“第四十三税务所只有22个服务窗口,无法依靠空间扩充来提升服务能力。因此,面对纳税人缴费人的新需求,需要进一步提升窗口业务的综合性和便捷性,避免纳税人、缴费人来回跑,提高办税效率。”陈海祥坦言。为此,他要求窗口工作人员不能只局限于个别业务办理,而是强调交叉学习、互相取经,培养“一窗多能”的全能型业务骨干,做发票发售的尝试学习综合业务,搞发票代开的也参与个人所得税业务讨论,每个人都有“独门绝技”但又可以做到“一专多能”。这也是第四十三税务所的税收服务管理的特色。为更好夯实服务基础,拥抱大数据时代,陈海祥将带领团队先学先行、学以致用。“第四十三税务所正朝着‘数据赋能,以数管税,以数服务’的方向发展,我们积极引导更多纳税人使用电子税务局和‘一网通办’办理业务,同时,以线下大厅的精细化服务兜底,真正解决纳税人‘急难愁盼’的问题。”他说道。
十多年来,第四十三税务所获得了“五好”优秀党组织、青年文明号等诸多荣誉,这也激励着所有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传承好前辈的良好作风,践行“护航张江 载誉前行”这一理念,更好做好税务服务工作。
“如果在张江能干到退休,真的是一种荣耀。”在税务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8年的陈海祥自豪地说道。
编辑:倪竹馨
资料: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
*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 直击引领区丨“离岸通”释放外贸发展新动能,300余家企业在保税区域开展离岸转手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