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与故乡的双向奔赴!看这位浦东创客乡野造梦
趁着浦东蓬勃发展的东风,两年前,潘锦辉毅然回到家乡书院镇外灶村,成为一名返乡创客。
近期,他已成功完成返乡后的首个公共装置项目——滴水湖畔的“天鹅之家”。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空间改造的探索之中。
“天鹅之家”是潘锦辉精心设计并建造的一件公共智能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木材、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组成,不仅为天鹅提供了舒适的栖息之所,还能充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进行储能,是一件兼具美观与实用的创意装置。
然而,这个项目的设计和建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潘锦辉遭遇了诸多困难,如天气不稳定、施工条件不便、工匠经验与创新理念存在冲突等。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创意,不断调整和完善方案,最终成功完成了这个项目。“浦东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周边乡村的振兴,为像我这样的创客提供了众多参与城市建设的机会,我深感幸运和自豪。”
潘锦辉是土生土长的书院人,这里承载着他许多童年的美好回忆,“放学后看到家家户户炊烟袅袅,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刮风下雨时会互相帮忙收衣服,这些温暖的画面至今历历在目。后来我去了市区,但一有空就会回来看看。”潘锦辉回忆道。
2022年,在妻子的支持下,潘锦辉回到乡村,并在村里长租了一间民宅作为工作室。从叉车到整套的施工装备,工作室里的工具零零碎碎大概有上百件。在老宅承租下来的时间里,潘锦辉把时间化零为整,一点点地精心打磨着这里。“小时候自己就喜欢研究各种东西,经常把很多东西拆了装,装了拆,最大的乐趣就是逛五金店,还会帮其他小朋友修理玩具,最后还能搞些小发明小制作。”潘锦辉笑着说。
潘锦辉所在的外灶村是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这里保留着良好的传统宅村自然肌理。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引入社会资本,乡村已被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农村新风貌,形成了“原住民”回乡、“新村民”入住的新样本。
除了“天鹅之家”,最近,潘锦辉还在自己的工作室里进行着各种创意改造。他将一个闲置的树墩改造成了一个螺旋形的“树屋”,打造出一个充满创意和艺术性的空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完工的那一刻,看到实物与自己脑海中的构想相契合,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实际动手去做,远比任何完美的想象都更有意义。”
在打造营地的两年时间里,潘锦辉发现身边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许多儿时的小伙伴和青年创客也纷纷聚拢过来。“我认为,一个人能够将一个想法从萌芽到最终实现,这体现了一种生活态度。”青年创客赵一鸣说道。
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潘锦辉正在用双手编织着梦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农村成为一个充满创意和活力的地方,实现人与故乡的双向奔赴。
文字:瞿峰
编辑:朱少昱
*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