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第一线丨科技赋能,他们持续推进水稻育种领域创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近年来,浦东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农业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普及力度,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打造现代农业引领区。
位于川沙新镇的这片稻田正值收获的时节,收割机在田间欢快地忙碌着。“每到水稻收获的时候,我们都非常激动,因为这是检验我们育种科研成果的时候。”望着眼前丰收的场景,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粮油科的水稻育种专家王冬翼感触颇深,数不清的日夜和努力付出换来了这喜人的丰收一刻。
目前,浦东新区水稻种植面积基本保持在17万多亩,主导种植品种有杂交稻品种和常规稻品种。杂交稻品种一般有4个;常规稻品种6-7个,其中1个早熟品种。种植品种以杂交稻为主,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比达到80%以上,杂交稻品种以“花优14”为主要种植品种。王冬翼和他的同事们除了常年从事水稻推广工作之外,还承担了自主选育水稻等相关工作,他们常年工作在水稻试验田,顶烈日、冒风雨,执着于探索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之路,他们深刻意识到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不仅要追求高产量,还要满足市场对优质米的需求。
据了解,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常年培育水稻科研的土地有50亩,品种达20个。多年来,虽然经新区农技推广中心专家们选育的品种有很多,但不是每个品种都能够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王冬翼说:“种植的水稻生命力强,只要产量得到农户的认可,就能够推广成功。”作为粮食的核心作物,水稻的品质和产量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成和粮食安全。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尤其是在种业领域,今年在连续经历了40多天持续高温后,农技推广中心专家们培育的三个品种(“新禾香1号”“松早香1号”“浦香软2306”)结实表现差异较大,其中“浦香软2306”水稻结实率非常高,达到了87%左右,其他两个品种的结实率在60%左右。王冬翼相信,优质、高效、绿色的农业生产力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他所从事的工作正是推动这一目标的关键。
要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驱动,而种业创新是其中的核心力量。新区农技推广中心的育种专家们始终保持强烈的创新精神,目前,他们逐步将育种的重点从单纯的高产转向米质改良,并成功培育出了一批香软类型的优质水稻新品系,其中以“浦香软2302”为代表的品种,因其蒸煮出的米饭油润透亮、香气怡人、口感柔滑而备受期待。这些优质稻米一旦通过审定,将应用于生产,不仅能提高农户的收入,还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上海从“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型,真正实现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水稻育种领域的创新实践,是对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并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文字:钱佳妮
摄影:翁诚晞 邹之钦
编辑:邹莹
*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