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affè Americano | 美式咖啡,野蛮人的饮料?

2015-05-11 喜北肉豆蔻 觅食


写在前面


本周更一篇大的,补漏上周空档。明天安利给大家,我最常光顾的8家纽约咖啡店,如果现在想读,可回复“咖啡店”。


这是觅食的第13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如果还有人记得上海新乐路上的Boona 2,或者华师大后门的辛巴咖啡,出来打个招呼吧。


我是正文



“咖啡是野蛮人的饮料,颜色就像泥水一样,而红茶,是阳光透过琥珀的颜色……”

《银河英雄传说》里杨威利的这句话,不知造就了多少红茶控(以及红茶白兰地控)。现在的我,依然热爱大吉岭和金骏眉,对待咖啡的态度倒是有了很大转变喝红茶,要好水好茶具,要有耐心与闲暇,相较之下,下楼直走拐个弯,就能买到出色的好咖啡,怎么想都容易得多。


曾几何时,我也是星巴克的粉丝。大学时代的我,抱着砖一样的笔记本电脑光顾星巴克的频率,远远高于复旦光华楼里一座难求的自习教室。一杯美式咖啡的“奢侈”,如同曾堆满床头的打口碟,方兴未艾的窄脚牛仔裤、匡威鞋一样,不过是一个自以为很酷的女文青,竭力试图与无数脚蹬丝袜配运动鞋、手攥复习资料的学霸们划清界限;在美国的友人,带回一只限量版星巴克杯,也是杯不离手的“装逼利器”。

你知道的,挖出这些陈年旧事,其实有点难为情。

你大概可以预见此后我与星巴克的渐行渐远。不过,即便曾在沪上小有名气的第一代精品咖啡店“布那咖啡”打过零工,也曾将华师大后门那间“辛巴咖啡”(现在迁到了万航渡路湖丝栈,名曰三月咖啡馆)当作没课时游逛打哈哈的据点。


如果你还记得新乐路上的Bonna 2,出来打个招呼吧。

时至今日,我所拥有的咖啡器具,也不过只是一只Bodum的中号法压壶和一只已经起锈的老派咖啡壶;工作日上午让我彻底醒来的,是两杯毫无技术含量、带着浓重香精味道的Flavia榛子味咖啡(一种分袋包装、自动冲泡的办公室咖啡机),公司其实有味道尚可的Nespresso胶囊咖啡机,但我偏是懒到连烧个热水做杯美式都乏—上班时间,我追求的真的只是咖啡因,但私人时间里,我对咖啡还是有要求的。饭后一杯Espresso,或者晨起一杯 Macchiato,如果不好喝,不高兴立刻上脸,当场发作甩脸子给Barista或者收银小妹也是常有的事—我这个人全身所有的作细胞,大概都放到吃和喝上面去了。

想喷星巴克真的不是一两天。每次回国逛街喝一口,真的很想求收银大哥别再炫奇葩英语和意大利语了,你一个美国咖啡店,说句Double Espresso也就算了,非来句Doppio Espresso,还有那几个杯子,叫大中小杯会死么⋯⋯这一点上来说,对于同是外来品牌的肯德基和麦当劳,明显更加接地气,至少人家说的是人话。

不过,老实说,相较米国而言,这些快餐连锁去了中国,品质都有了质的飞跃。如果有幸目击过美帝诸多星巴克分店里咖啡师简单粗暴的工作风格,再铁的星巴克粉估计也要好感缩水了—突击训练3小时便作为“Barista”无证上岗,以至于卡布奇诺和拿铁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在纽约买一杯星巴克,你所支付的,是例行公事的快捷与流水线操作—和“品质”二字没有半毛钱关系。


星巴克所代表的美式咖啡价值观,虽已脱离了二战时期的洗碗水的污名,却自始至终是攻击的目标以意大利和法国这两个吃货国家为首的欧陆,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美国人的揶揄嘲讽。不过,时过境迁,若要说在今日美国只能喝上渣滓咖啡,实在是太不公平。无论在诞生了星巴克的西海岸,还是万众瞩目的大纽约,大行其道的精品咖啡浪潮,正努力洗刷着美式咖啡的前耻。

精品咖啡浪潮的源头,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被尊为美国“咖啡教父”的荷兰裔移民艾佛瑞‧毕特在加州伯克利创办毕兹咖啡(Peet’s Coffee),坚持使用小产量的深度烘焙咖啡豆,一举推翻了此前美式咖啡的“泥水”印象;有趣的是,星巴克的三位创始人都曾在他门下修业,才在70年代初自立门户—没有毕兹咖啡,就没有星巴克。如今的美国咖啡界,挑大梁的是90年代末至世纪之初,一批雨后春笋的新生代精品咖啡店。

从旧金山农夫市场流动摊铺白手起家、在全美多个城市开有数十家分店的蓝瓶子咖啡(Blue Bottle Coffee)恐怕是精品咖啡浪潮中最成功的商业案例取名自17世纪维也纳欧洲第一家咖啡店,位处与旧金山隔海相望的奥克兰,蓝瓶子的烘焙厂亦是全美最出色的烘焙咖啡豆供应商,就连著名的(不务正业的)电子音乐人、前LCD Sound System主脑James Murphy都曾在这一厂牌推出个人口味的咖啡豆


回到正题,为了找到最的咖啡豆源,蓝瓶子派出的寻豆人几乎翻遍了整个地球,亲身访问最出色的咖啡农场。一杯4美元的冰咖啡,实为得来不易,而4美元的价格,同星巴克不相上下。蓝瓶子的最新动作,是进一步拥抱市场几天前去超市买菜,结账时居然看见冰柜里摆着牛奶盒形状的蓝瓶子牌鲜咖啡。蓝瓶子进超市,大有向我接下来要说的这家咖啡店叫板的意思。来自美国潮青文化重镇波特兰的树墩镇咖啡(Stumptown Coffee)所出品的冷泡萃取(Coldbrew)咖啡,亦早早占领了以Wholefoods为代表的美国各大有机超市的货架,甚至成为不少调酒师创新鸡尾酒的最爱下城最火的创意墨西哥菜之一Mission Cantina,就有一杯名叫Dirty Horchata的鸡尾酒,以树墩镇冷泡咖啡替代Horchata的米浆原料,制成这一杯美味馋人的夜半鸡血

Stumptown x Ace Hotel Portland

Stumptown x Ace Hotel NYC

来自西雅图的潮青风精品酒店,Ace Hotel,在树墩镇咖啡走红这件事情上功不可没无论波特兰,纽约,洛杉矶还是伦敦,每一家Ace Hotel,你都能找到如影随形的Stumptown Café


芝加哥的Intelligentsia厂牌,扬名西海岸边陲洛杉矶,继而进军纽约,在切尔西高线公园旁的High Line Hotel,开出美东第一家分店—即便不去住店,路过买一杯咖啡也不是坏事。


出冷泡咖啡已经变成了一种时髦

费城的La Colombe,纽约上州的Gimme Coffee,以及纽约城当红的Joe’s Coffee… 不胜枚举的名字背后,都有着相似的故事:从细至经纬海拔的豆源产区,到有机天然的种植处理,再及直送烘焙本地出品,经由严格训练的咖啡师、品质一流(超级贵)的咖啡机,都保证递送到你手中的每一杯咖啡,都是有别于星巴克标准化售卖的另一种坚持。


100年不改风格的巴黎街头咖啡⋯⋯难喝是你难喝

这般努力的结果,无疑有目共睹:在现下的巴黎,最受追捧的咖啡馆,无一例外顶衔着 “美国出品”、“加州制造”—几十年前讥讽美国咖啡为“袜子汁”的巴黎人,也不得不低下了高贵的头—说句题外话,巴黎满大街的自带露天藤椅位的矫情小咖啡馆,卖的才当真是袜子汁吧?(我都不好意思嘲笑你们了,详情可参考我的巴黎食游,回复数字7就可以看到哦)。

有趣的是,在美帝势如破竹的精品咖啡,与星巴克的关系却意外和谐。在纽约流行这样一个笑话:遇上雨雪天气,与其带伞,还不如在星巴克门店之间移动避雨来得有效—可见,星巴克在美国的霸主地位,绝对没有受到丝毫威胁。去星巴克还是去精品咖啡店,一个美国人在做出如是选择的时候,已经非常清楚,对即将下肚的那一杯咖啡,该抱有何种期待。


最后,给各位科普一张咖啡种类的Infographic,祝大家周一上班都不困。


前度回顾


10.Tipsy Tokyo | 买醉东京

01. 米其林不装逼 | 纽约二星 Momofuku Ko

03. 随性不随便 | 纽约酒店里的接地气美食

04. 曼哈顿试吃 | Narcissa 农场直送加州菜

07. 我不是查理,另一重生命我在有你的巴黎

09. 纽约餐馆周30家值得一吃的餐厅

11.Weekend Recipe | 在家吃点肉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回复数字可看👏


关于觅食


我是喜北,住在纽约。

平时上班卖卖精品酒店,周末写吃。

吃到好吃的东西,眼睛真的会放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