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代金融家 | 贲圣林:科技助跑, 中国金融能否实现“换道超车”

贲圣林 当代金融家 2022-05-10

▲  贲圣林  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

来源 /《当代金融家》杂志2018年第6期,本文为6月刊封面文章 “信息时代呼唤信息金融” 组稿之一,原题为《科技助跑:中国金融能否实现“换道超车”

信息时代呼唤信息金融

文 / 本刊记者   屈燕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是一支重要力量,如何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长久以来都是传统金融的重点和难点。2018年4月,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201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年会上指出,中国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并强调数字化金融服务对于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必不可少。

那么,我国金融科技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技术、各种模式、各种应用中,究竟运用了什么?创新了什么?实践了什么?

本期,我们邀请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融服务的国金ABS云创始人、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彤担任封面文章特约主编,不仅在于找到新时代的新办法,更在于吸引业界同行更多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出谋划策,让这个长期困扰金融界的命题找到全新的答案。 

睿 · 思考  1信息金融:探寻中小企业融资路

文 / 曹彤 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困扰经济的发展,传统手段并未给出答案。在去杠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如何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又一次呈现在业界面前。充分运用最新金融科技手段,构建信息金融,或许能够成为答案。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2信息与数据:科技助普惠发展之锚

文 / 王永利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

互联网及其相关信息技术发展,通过解决人类社会存在的信息不充分、不对称问题,以大数据促进经济社会智能化、高效率发展。从金融角度,这意味着不仅要高效便捷地解决资金供求信息的采集与交互,而且要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资金供求双方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准确进行风险评估,核准信用限额。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3科技助跑:中国金融能否实现“换道超车”

文  / 贲圣林 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


传统国际金融中心面临转型,全球经济出现科技化“灰犀牛”,在两者结合的金融科技领域,中国要为世界提供一个标准样板,前提是更加规范地发展。换句话说,中国能否在金融科技领域保持世界领先的良好发展势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能力能否快速提升。目前来看,对金融科技的监管依然是我们的短板,仍需努力补足。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锐 · 创新  4科技赋能金融:创新、开拓中小企业服务

文 / 黎 江 微软中国公司CTO、全球金融科技实验室专家顾问;李国平  微软中国公司金融行业战略技术总监、全球金融科技实验室专家顾问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困扰经济的发展,传统手段并未给出答案。在去杠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如何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又一次呈现在业界面前。充分运用最新金融科技手段,构建信息金融,或许能够成为答案。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5数字凭证:小范围内快速达成共识的工具

文 / 蔡恒进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全球金融科技实验室专家顾问


共识是社会交换乃至产生商业行为的基础,AI的快速发展要求人类迅速达成共识,区块链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达成共识的机会。数字凭证是能够在小范围内快速达成局部共识的有效媒介。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6创新和探索:构建产业金融生态圈

文 / 辛洪钧 深圳市前海泽金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全球金融科技实验室专家顾问


在中国多达3000万家中小微企业中,近90%难以被主流金融服务体系覆盖。面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挑战,金融科技公司打出“金融技术+合作模式+运营模式”组合拳,通过辐射核心企业的优质商业信用,实现有效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瑞 · 发展   7银企互联:中小企业融资新通道

文 / 杨 望 全球金融科技实验室•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我国中小银行是伴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实施,为填补大型银行网点收缩留下的市场空白而设立的,其深耕区域经济,在服务基础、服务深度和服务效率等方面与大银行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8突破传统:金融科技普惠如何创新

文 / 王立鹏 毕马威金融科技合伙人、全球金融科技实验室专家顾问


中小企业融资难,难在不易从根本上解决导致产生高成本的关键问题或症结难点。本文提出的六种金融科技创新,重点即在于突破了传统融资思路,既能够大幅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又不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导读:

传统国际金融中心面临转型,全球经济出现科技化“灰犀牛”,在两者结合的金融科技领域,中国要为世界提供一个标准样板,前提是更加规范地发展。换句话说,中国能否在金融科技领域保持世界领先的良好发展势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能力能否快速提升。目前来看,对金融科技的监管依然是我们的短板,仍需努力补足。


正文:

表1显示了目前市值排名在全球前十的公司,每一家公司的市值都在3000亿美元以上。十家公司中有七家科技公司、三家金融公司,同时排名前六的都是科技公司,反映传统产业正在让位新兴产业,如著名的通用电器就榜上无名;金融巨头正在让位科技新贵,如花旗、高盛等行业翘楚已排在前二十名之后。十家公司中有七家来自美国(苹果、谷歌、亚马逊、微软、Facebook、伯克希尔·哈撒韦、摩根大通),三家来自中国(腾讯、阿里巴巴、中国工商银行)。


从榜单可以看出,新经济、技术完胜。因为资本市场的估值与企业的科技化程度、数字化程度紧密相关,科技公司拥有很高的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而传统金融行业的PE和PB低得可怜。


以此为背景,本文将探讨以下问题:现代金融业是如何演变的?当前撼动金融业根基的巨大力量是什么?未来全球金融科技的格局将呈现什么模样?

现代金融业的“前世今生”

现代金融业的前世今生,大约持续了一千年。


第一阶段是“威尼斯时代”。威尼斯共和国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海港业务,以海上通道霸占了全球的贸易,仅历经三百余年就在十三世纪成为全球贸易霸主,达到顶峰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威尼斯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并于1171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银行——威尼斯银行。莎士比亚创作经典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好人”安东尼奥借钱不收利息(从现在的眼光看,这种商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坏人”夏洛克则要割逾期不还款的欠债人身上的一磅肉,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彼时威尼斯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阶段是“荷兰时代”。荷兰领土面积虽然不大,却创造了多个“第一”。1581年建国的荷兰于1602年建立了全球第一家股份制公司,同时也是全球第一家跨国公司——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于1656年在中国开设分公司,包揽了当时全球贸易的50%,拥有全球航运商船的75%。在金融领域,荷兰于1609年成立了全球第一家股票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第一家公共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不仅如此,存款账户、透支账户等也由东印度公司首创,并沿用至今。历史上第一个金融泡沫也是荷兰人创造的。市场最疯狂的时候,一枝郁金香的卖价高达6700荷兰盾,约等于45个荷兰人一年的收入。随着“郁金香泡沫”最终破灭,荷兰也由盛而衰。


第三阶段是“大英帝国时代”。英国通过拓展殖民地,控制海上霸权,成为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英国金融时代来临,英镑成为世界货币,全球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于1694年以股份制形式创立。然而,1720年“南海泡沫”破裂,股市受到重挫,就连著名科学家牛顿也在股市中巨亏2万英镑。大英帝国的资本市场和国际经济在这段时期元气大伤,直到百年之后才得以逐渐恢复。


第四阶段是“美利坚时代”。1776年才建国的美国于1792年在纽约签订了《梧桐树协议》,并于1863年正式成立纽约证券交易所。股份制的美联储是在多次发生金融危机后才于1913年建立的。


回顾金融业的前世今生,可以发现:第一,现代金融业起源于欧洲,始于国际贸易。第二,时代的变迁由经济实力决定。第三,过去的金融基本上以批发金融为主,主要服务于国王、政府、大公司和机构客户,由于这些客户主要集聚在伦敦、纽约等地,顺势形成了这些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的地位。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对这些变迁几乎没有影响力,是需求拉动和制度创新成就了金融业和金融中心。只有时间越接近现代,技术的驱动力、影响力才越得以彰显。

中国金融业的追赶定位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认真学习英国、美国等既是近代金融业霸主、又是现代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经验,以西方主要金融机构为标杆,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005〜2014年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经过十年发展,中国银行业快速增长,2014年税后利润达2700亿美元,与美国持平,而在2005年这一数字还小得可怜;银行业税后利润年均增长率为24.8%,西欧、欧盟基本保持为-3.9%,美国约为0.7%。但需要指出的是,以这“黄金十年”为标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业发展速度也远高于发达国家。这十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增长率约为8%,中国银行业资产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17.7%;时至今日,中国银行业规模已稳居全球第一,资产规模更是近于GDP的三倍。但中国银行业却大而不强,许多上市银行市盈率长期处于低位水平,有时市净值甚至低于1。


......▼→ 点击此处 或文末 “阅读原文” 即可查看全文↓




原创声明:本号所刊登署名文章,如非特别说明,皆为原创或作者授权发表。

转载务请注明出处:转自微信公众号 “当代金融家(bankershr)”。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