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金融家 | 区杰峰 资管新规下如何服务中小银行净值化转型
理财子公司的成立有效推动了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与母行进行风险隔离,更好防范和化解业务风险,真正实现“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业务本源。
来源 | 《当代金融家》杂志2019年第10期,原题为《资管新规下服务中小银行净值化转型实践探索》
2017年年底至今,资管新规、理财细则、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相继落地,大资管逐步跨入统一监管的时代,经济以高质量增长的发展态势保持不变。目前,我国银行体系已经形成较稳定的行业格局。从资产规模上看,国有行和股份行占主导地位,约占53%;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虽然机构数量众多,但资产规模仅占行业约四分之一。具体到理财净值化转型看,国有行、股份股行占比最大,中小银行占比不高,但由于机构数量庞大,每家面临同样时间窗口和转型挑战,压力并不轻松,已有部分中小银行的理财发行出现放缓。鉴于此,笔者聚焦资管新规中小银行理财最新发展动态,并围绕中小银行净值化理财转型实践中遇到挑战和困惑,从实务角度总结经验和提供建议参考。
细看新规,“净值化、打破刚兑、穿透监管、规范资金池、期限匹配”等字眼经常出现,发人深省,每条规定的背后都传递出监管对规范银行理财的决心,为银行理财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初心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新规过渡期延至2020年年底,银行不光为了置换调存量的预期收益型产品,更是为了在这个过程提升投研能力,完善产品线、对标公募基金建立起前中后台的完整体系。
中小银行理财子公司积极准备中
2018年12月2日,监管部门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各大银行陆续启动理财子公司申请和筹建工作。截至目前,据媒体介绍,公告申请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数量已超30家,包括6家国有大行、9家股份行、18家中小银行 (16家城商行和2家农商行)。据普益标准2018年四季度调研165家银行数据来看,市场上不低于60家左右的中小银行在积极进行理财子公司的筹备工作,拟设立理财子公司的中小银行数量还将继续增加。很多中小银行虽并未公开宣布和申请,但绝大部分都有此意向,在积极尝试和筹备。
对中小银行而言,是否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问题基于母行多方面综合考虑,虽然从投入产出上考虑短时间内还难以维持高昂的运营成本外,但通过独立子公司架构有望为城商行、农商行在地域经营层面实现突破,走向全国经营。从历史观察看,理财子公司属于一类新牌照业务,并得到高度关注,也具备较为宽松的监管门槛,银行理财业务公司化运作是一项战略型发展方向。
中小银行净值化转型困惑
据普益标准的统计,从全国来看,具备理财发行资格法人银行一共415家,分别是国股行18家(含国有行6家,股份行12家)、中小银行397家(含城商行124家,农村金融机构 273 家)。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其理财存续规模依次是全国性银行23.33万亿元、城商行4.37万亿元、农村金融机构1.41万亿元。虽然全国性银行占据绝对领先比例,但对应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约5.78万亿元存续规模而言,背后是397家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压力,结合实地走访和亲身交流,有充分理由相信这部分中小银行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并且已箭在弦上。站在中小银行理财的角度,主要总结遇到以下普遍挑战。
顶层设计顾虑。对于各地银行而言,发展银行理财固然可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属于轻资产业务,轻资本运营。然而,经历“去杠杆严监管”态势下,部分银行在理财增量和存量之间博弈,在增量的规划上缺少顶层设计,在存量的过渡上显得力不从心、节奏放缓,尚未真正理清净值型理财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一家银行理财部门转型为理财子公司,需银行自上而下从人、财、物等重要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例如,聘请咨询顾问提供理财子公司战略咨询和规划、聘请成熟管理人辅导净值型理财创设和发行、聘请优秀的主动管理人提供投资产品和服务等。
人才支持顾虑。本身队伍不具有净值型理财发行和管理的经验。既然国内基金业已经运作公募基金20余年,为何仍然缺经验人才?尤其对于地处偏远的城、农商行在净值型理财运作方面缺少经验和技能,而公募基金行业大多主要集中在一线重点城市。即便人员队伍充分,仍然需很长一段时间培养自身主动管理投资的团队。期初,通过聘请外部投顾或委外方式实现净值型理财发行,但对于中小银行理财而言,基金体系之前走过的路可提供复制参考和借鉴。
系统支持顾虑。信息技术在净值型理财方面显得尤为关键,具体区分销售、注册登记,资管、运营等系统,过去预期收益型理财往往依托于银行核心系统进行销售,还本付息,但可支撑每日开放申购和赎回的净值型理财销售的系统尚未完成上线,或采购流程冗长影响净值型理财发行。即便银行意识到系统改造升级,需自上而下及时做出长期规划和布局,优先级处理净值化理财的转型需求,评估“自建”还是“外包”等形式加快合作,确保2020年年底前完成转型并落地。
中小银行净值化转型建议
从细分业态看,国内金融业又并非缺少具备发行和运作净值型产品的基础和能力,截至目前,公募基金行业已在净值型资管业务方面足足沉淀超过20年经验,管理规模超过近13万亿。正是如此,来自公募体系且主动管理能力较强的基金公司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过程中提供“产品增值服务”和输出“投资管理能力”,最明显的优势应该是该机构已多年拥有公募基金或券商牌照运作经验,增强转型信心和实力。
产品策略,对症下药,先易后难
从目前接触看,大多数中小银行把净值型理财发行放上日程,在信息技术系统不完全支持发行定开型或周期型的理财的环境时,倾向选择发行封闭式净值型产品。
一方面是传统核心系统无须改造的情况下,发行封闭式理财所需技术支持类似预期收益型理财,也就是说,前者的“到期一次性分红派息”和后者的“一次性还本付息”在系统层面应用。
另一方面,发行封闭式产品的好处在于产品创设、注册登记、估值运营等程序相对频率较开放式产品低,人工占用成本自然下降。随着新系统上线后,银行理财可发行定期开放型纯债或周期型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对于地方募集能力较强的银行而言,在新系统落地之前,通过持续每月发行期限较长的封闭式产品,既可以承接原到期的老产品的资产,又可维持或新增资产管理规模,继续满足广大老百姓的理财需求。
从大类资产配置上看,建议银行采用纯固收产品作为起点,一是标准化资产,产品的风险评级低,风险可控,易于接受。二是固收是银行传统优势,据《2018年中国理财年报》显示,我国近80%的资产配置比例债券,因此以债券为基石的固收产品值得重点考虑。
从产品认购起点上看,理财子公司的公募理财不设起点,受众群体最为广泛。随着净值型理财的发行经验积累,夯实基础后方可开展周期型的现金管理类的产品的发行和销售,前提是有相关信息技术系统提供销售和估值的支持。实践中,往往遇到的情况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采购上线净值型理财的系统只是时间问题,但难点在于招募合适从事基金会计和运营的全天候人才的提供估值核算和运营支持。
模式策略,借助外脑,资源整合
借助外脑的重要模式之一就是采用委外或聘请投顾。为何借助外脑?主要是中小银行缺乏成熟健全的信用债的内部评审体系,期初借助委外实现信用评审是较为便捷的方式,但前提是要遴选符合行内投资风格,且主动管理能力强的资管机构进行合作。
首先,就委外而言,通过单一专户进行投资管理,银行负责理财层资金募集,再通过该户完成投资运作,不涉及多层嵌套的规定,设定合理的业绩比较基准。与此同时,借鉴海外先进做法,研究通过MOM/FOF等形式可实现多资产、多经理人、跨品种的配置。其次,建议通过投顾模式实现合作。也就是说,银行重在培养自身投资团队,可聘请专业投顾,投顾向银行理财提供投资建议,在对方认可前提下,银行理财直接投向资产。从监管要求上看,银行理财计划相比单一资管专户,在运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方面的空间更为宽松。再者,从期限上看,考虑银行理财客户所需的业绩比较基准前提下,大部分可按照投顾建议投向合理的长端资产,小部分可投向收益稳健的短端现金管理类产品,例如过往业绩较好的现金管理类集合资管计划,存款或货币基金等。
运营策略,增值服务,捆绑合作
面对资管新规提及的要求,中小银行需严格执行,但理财产品的实际运营过程,好比经营一家全功能的基金公司,涵盖“募、投、管、退”四个环节均需要人力全程参与。例如,一家合计管理资产规模过万亿的公募基金集团,正常估值核算人员为40〜50名。尤其遇到净值型产品的开放频次较高、每日估值的情景,银行理财作为理财产品管理人需面临一系列的估值核算、信息披露和风险绩效等挑战,此情形下,一方面加强金融科技投入,另一方面选择专业优秀外部管理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优秀的专业管理人,除了提供优秀的主动管理业绩回报以外,还提供一条龙增值服务涵盖了从产品创设、运营、注册登记、估值核算以及投资交易、信息披露以及风险绩效的各个环节。实践中,通过“主动管理+增值服务”“增值服务+流动性管理”“主动管理+流动性管理+增值服务”的多种模式实现双方的快速落地,合作共赢。 ■
新规之路
1
王景武 积极稳妥推进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升级
文/王景武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
本文针对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升级提出:要积极稳妥推动银行理财业务改革,就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不忘受托理财初心、回归管理者本源,敬畏市场、做真实的风险管理,同时坚持以对外开放促进行业繁荣,坚持审慎包容监管、完善制度体系。
2刘 凡等 资管行业转型发展的 “第三方助力”
文/刘 凡 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总经理 李 妍 中债金融估值中心估值二部副总监
第三方估值基准机构通过开展相关估值服务,为市场提供可靠公允的估值,进而形成行业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标准,从而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便利监管部门监测市场,为资管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3王 刚等 中小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突围路径
文/贾润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讲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访问学者 王 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周志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资管新规及配套的银行理财细则是中小银行不能错过的政策红利。中小银行需重新思考资产管理业务在全行未来战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理顺资产管理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关系,找准自身竞争优势,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禀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行业初探
1马曙光 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突围、崛起与发展之道
文/马曙光 农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魏泉红 理财子公司如何更好实现转型发展
文/ 魏泉红 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
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能否迅速构建一套顺应行业趋势、符合监管方向、充分运用自身禀赋、行之有效的核心经营体系将是其在资管行业竞争中制胜的关键。
3
步艳红 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的定位与使命
文/ 步艳红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委会常委
作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组成部分,理财子公司肩负推动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强化风险隔离,扩大服务范围,引导理财资金以合法、规范形式进入金融市场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使命。
4潘 东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方向、路径及策略
文/ 潘 东 中国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银行理财要实现净值化转型,回归本源、坚守初心和使命,就要在产品创新化、投研专业化、渠道市场化、风控全面化、系统智能化、资源协同化以及投资者教育七个方面有明确的转型路径及发展策略。
5苑志宏 金融科技驱动打造智慧型理财子公司
文/苑志宏 华夏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优秀的数据能力和金融科技团队,是理财子公司对外合作的基础。具备了自身的核心能力,保持开放心态,通过优秀合作伙伴的赋能,银行理财子公司金融科技战略前景光明。
6区杰峰 资管新规下服务中小银行净值化转型实践探索
文/区杰峰 作者单位为招商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理财子公司的成立有效推动了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与母行进行风险隔离,更好防范和化解业务风险,真正实现“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业务本源。
原创声明:本号所刊登署名文章,如非特别说明,皆为原创或作者授权发表。
转载务请注明出处:转自微信公众号 “当代金融家(bankers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