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长江里“淘”回来的“样品”怎么处理?

“这个个体比较大的、前足比较粗壮的是蝎蝽科的一种,看它的外形像不像蝎子?”在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实验室二楼的前处理间,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周明春一边对采样样品进行筛洗,一边向记者介绍。

图为蝎蝽科昆虫

当前,2023年秋季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监测工作正在进行。记者了解到,近日,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科研团队顺利完成了长江武汉-宜昌段和洞庭湖水域共29个考核监测点位的采样,采集到多种水生生物样品。

那么,从长江上采回的这些样品后续又该如何进行检测呢?记者带你走进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的实验室,揭晓答案!

长江里也有“明星”物种

“镜检前,要先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在前处理间,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张汲伟博士这样告诉记者。

“在野外采集现场,虽然我们已经把枯枝落叶、淤泥、石块等清洗干净,但样品中仍有一些动植物碎屑、细沙杂质等,会影响镜检效果。另外,在进行前处理的挑拣时,会把不同种类的底栖动物分门别类地放在一起,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镜检效率。所以,在镜检前需要再次对样品进行精洗和挑拣。”谈及为何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张汲伟进一步回答。

一旁的周明春继续挑拣着白瓷盘里的样品,“你看,这个腹部比较大的是春蜓科的稚虫,也是蜻蜓的一种,它也属于底栖动物。”

图为春蜓科稚虫

水下的底栖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作水体污染与否的指示生物,被誉为“水下哨兵”。

筛洗结束,周明春托着挑拣出的样品盘,走进了隔壁的镜检实验室,将这些“水下哨兵”放在了体视镜下,做进一步鉴定分析。

“底栖动物类群繁多,有很多种类用肉眼从外观上看大同小异,为更准确地确定种类,需要借助体视镜和显微镜进一步观察其分类特征,进而确定其物种类别。”周明春告诉记者。

图为软体动物中的河蚬

图为甲壳纲中的米虾属

图为水生昆虫中的纹石蛾科

“在水生态监测过程中,我们更希望见到一些‘明星’物种,也就是EPT类群,即蜉蝣目、襀翅目和毛翅目。它们一般出现在水质良好的区域,是我们在监测过程中最希望见到的底栖动物类群。”周明春笑着举例,“这种底栖动物是蜉蝣属,是比较敏感的类群,它的出现一般代表水质良好,就是我们常提到的清洁指示物种。”

图为蜉蝣属稚虫

“在长江里,除了肉眼可见的底栖动物,还有更加微小的浮游生物,这时候就需要借助显微镜。”张汲伟介绍。

说话间,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周文娟已经打开了电脑上的浮游动物图片,“画面中显示的就是浮游动物,浮游动物主要包括枝角类、桡足类、原生动物、轮虫类四个大类,个体大小各不同。”

图为原生动物

图为轮虫

图为枝角类

图为桡足类

她一边介绍,一边滴取样品到载玻片上,调整显微镜,随即样品中的浮游动物图像便呈现在了电脑显示器上……

她继续操作并记录,“出现次数较多的个体使用计数器计数,出现次数较少的个体直接在本上记录即可。”

浮游藻类检测迎来AI好助手

“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主要负责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中大型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指标的监测工作,每年春季和秋季各开展一次。相较于2022年第一次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监测,今年监测指标有所增加,河流增加了着生藻类,湖泊增加了浮游藻类,力求更加科学地了解长江水生态的基本状况。”张汲伟告诉记者。

据介绍,浮游藻类是指所有在水中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其种类、数量等能间接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也是评价水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但是,浮游藻类种类多样,为了数据的真准全,其鉴定全过程需要专业人士操作,最复杂的是显微镜镜检过程,专业人士也至少需要1个多小时才能分析完1个样品,1位专业工作者1天大概可以检测6—7个样品。整个镜检过程相对繁琐且耗时耗力。”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彭玉博士介绍,她也是水生态自动化设备研发技术负责人,长期从事设备研发工作。

为了“解放”人力,提高藻类检测效率,彭玉告诉记者,“如今,我们自主研发了藻类AI设备,也叫浮游藻类自动分析仪,可以自动检测水体中的浮游藻类。”

她继续介绍,“浮游藻类自动分析仪将藻类人工镜检过程全部自动化,可快速识别藻类、自动计数藻类数量、自动分析相关数据,并可直接导出检测结果。”说话间,样品中各藻类的占比情况便以饼图形式呈现在了屏幕上。

图为浮游藻类自动分析仪

“对于同一个样品,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检测,AI设备检测结果精度较高,检测误差可控制在30%以内,明显低于人工检测误差。此外,AI设备可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一天可检测40—50个样品,可解放6—7个人力,更快更准确。”彭玉继续补充,“可以说,AI设备将藻类分类工作者从繁琐且缓慢的镜检工作中‘解放’出来,体现了人工智能与生态环境监测业务的深度融合。”

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总工程师王英才告诉记者,“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主要包括水生态系统健康、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障四大类指标,水生态系统健康指标是其中的核心。未来,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和修复要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聚焦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统筹推进水生境修复、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障,支撑流域水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来源:中国环境APP

🔹 兵分三路!四川发展(控股)公司督察组现场核查点位51个
🔹 你好呦,“新朋友”们🤚

🔹 首轮政治巡察第二批启动!这两家单位召开动员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四川生态环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