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现大同·品鉴文物】大同1500年前的石雕,已是霸气外露、王气满满⋯⋯


大同日报社、大同市博物馆联合在大同新闻网公号推出【发现大同】栏目,第一季以“品鉴文物”盘点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密码的“大同宝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同市博物馆,把镜头与目光对准这些“历史密码”……



前言

北魏雕刻艺术的辉煌时代


一件国宝珍品级别的浮雕艺术精品——石雕棺床,一件圆雕艺术佳作——柱础(下期推出),用它们的精美细节和艺术价值,佐证了当时北魏的辉煌。


北魏文成帝继位第二年(453年),在都城以西的云冈开窟五所,从此拉开了北魏雕塑艺术大幕。武周山下聚集着数万名工匠,创造了石破天惊的传世之作——云冈石窟


司马金龙(?——484年),生活在太武帝至孝文帝执政时期,作为当时的朝廷宠信、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为我们留下的石雕棺床和柱础,自然可以代表当时的雕刻技艺水准,也有理由相信,这两件宝物与云冈石窟的佛像雕塑一脉传承。



一座墓葬,揭开一个王朝的秘史

一件棺床,见证北魏雕刻艺术的辉煌时代




02




司马金龙  棺床


1965 年 11 月,大同石家寨大队农田基本建设打井时发现一座墓葬。这个墓葬为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之墓。


墓里葬着司马金龙和他的妻子姬辰。姬辰死于474年、司马金龙死于484年。这个墓葬出土遗物共计454件(套)。正是从出土的文物中揭开了这位北魏王爵的显赫身世……



01

司马金龙是谁?


司马金龙,字荣则,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北魏大臣,琅琊贞王司马楚之次子。官爵和谥号为“使持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羽真司空冀州刺史琅琊康王”。




显赫的家族



九世祖:司马馗,晋宣帝司马懿四弟,太常卿。

祖父:司马荣期,晋安帝梁益二州刺史。

父亲:司马楚之,征南大将军,护西戎校尉、扬州刺史,琅琊贞王。

大哥:司马宝胤,拜中书博士、雁门太守。

弟弟:司马跃,字庆宗,豫州刺史,渔阳县子,赠金紫光禄大夫。

母亲:河内公主。

妻子:源氏,钦文姬辰,太尉陇西王源贺之女。生子司马延宗,司马纂,司马悦。

沮渠氏,河西王沮渠牧犍女,生子司马徽亮,有宠于文明太后,袭爵。


司马金龙,少有父风,初为中书学生,入为中散大夫,擢为太子侍讲。袭爵琅琊王,出为云中镇将,朔州刺史,征拜侍中、吏部尚书。“初纳太尉陇西王源贺之女,后娶沮渠氏,即河西王沮渠牧犍女,世祖妹武威公主所生也”。功高位显,更因与鲜卑上层贵族门当户对的政治联姻备受北魏朝廷宠信。

02

为后世惊叹的石雕棺床


棺床,即供棺椁停放的底座


司马金龙墓石雕棺床由六块浅灰色细砂岩石板(云冈石窟雕像同样为砂岩石)组成。这件是榻的前立面,呈倒“山”字形。长241厘米,宽133厘米,高51厘米。其他五块为素面。




把手机横过来~~



03

栩栩如生  四大力士


力士的形象不仅见于这件石雕棺床上,同时也见于云冈石窟第7窟后室帷幕下和第9窟前室西壁第二层。


石棺床下部三足间雕有水波纹壸门(读音为kǔn,意指是一种佛教建筑中门的型制)。由四名力士托举,左右各一半蹲状,中间两人呈胡跪状对望,形成三足。四名力士身材健硕,赤裸上身、胸肌突出、大腹下垂、四肢粗壮,下身着犊鼻裤,带臂钏、腕钏、足钏及璎珞,身披锦帛。



两侧足的力士呈半蹲状,反举双手作承托石棺床的姿态。

左面力士

力士的发髻一分为九瓣,额头中央有三条抬头纹,两眉连接而成一弓形,鼻梁上有横带装饰与横纹,唇起露齿,耳佩圆形饰物。


右面力士

右面力士其发髻分为八瓣,头发末端卷起,半圆眉毛,张嘴露出上齿并咬住下唇。


中间两个力士反身相对,呈胡跪状,一手反托上部的兽牙,一手抓着兽面两边的獠牙,眯眼,面部祥和润滑宛若童子相;而兽面长眉弯曲,两耳竖立,双目圆睁,张嘴龇牙。


中间力士颈部佩戴及腹脐部的长璎珞,头顶部分头发剃除,只在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装饰,头顶中部发式呈几字形,两耳各留一撮头发,称为髡(kūn )发。



04

萌萌可爱  伎乐童子


一场北魏王朝的歌舞盛会正进行到高潮,仿佛欢快的乐声就在耳边回响,由此可以窥见北魏宫廷音乐与舞蹈表演的壮观景象。


十三个形态各异、神情怡然的伎乐童子组成庆典歌舞队。童子均髡发,额头中间部分留有发髻,两耳各垂一撮长发,上身赤裸,大腹便便,下身着犊鼻裤(一种男士宽松的衬裤)。颈部佩戴装饰,阴刻有臂钏、腕钏、足钏,锦帛从颈后绕两肘飘于身体两侧。


位于中间的一位正翩翩起舞,是整只乐队表演的中心人物,其舞姿舒展奔放,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以他为中心,两边的伎乐童子所演奏乐器大致呈现出某种对称性依次排列,演奏的乐器有琵琶、曲颈琵琶、排箫、横笛、钹、鼓等类别。


剩余一位伎乐童子则位于最左侧,屈膝半跪,右手拢于嘴边似在喊叫,通过喊叫口号或节拍来协调整个乐队的节奏,显然是整个乐队的指挥。


01

中间一组

C位舞者,手持锦帛的舞蹈童子与半卧的狮子



02

左侧六组

击细腰鼓的童子和长尾鸟(左一)

持横笛的童子和回首长尾羽鸟(左二)

打行鼓的童子与带翼的狮子(左三)

回头吹筚篥的童子与昂首阔步的龙(左四)

双手握埙的童子与俯卧夹尾的狮子(左五)

怀抱琵琶的童子和回首方尾羽的人面鸟(左六)


03

右侧六组

弹曲颈琵琶的童子与跃爪吐忍冬叶的龙(右六)

双手执排箫的童子与疾走带翼的狮子(右五)

吹箫的童子与带羽展翅的凤鸟(右四)

展双手打鸡娄鼓的童子和昂首的狮子(右三)

持钹的童子与回首行走的虎(右二)

喊话指挥的童子与回首的长尾羽鸟(右一)

05

神鸟瑞兽

伎乐童子、瑞兽、忍冬等题材在同期的云冈石窟中也被广泛采用,大量外来文化元素的融合,极大地丰富了装饰效果,而雕刻技艺既接受外来影响,又糅合了秦汉以来中国传统的技法,使北魏石刻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面金翅鸟

印度神话中的大鹏金翅鸟,乃鸟族之王,它具有鸟的翅膀、人的面孔,是一种非常强力的灵鸟。


凤鸟

飞龙

猛虎

05

精彩绝伦的石雕纹饰


忍冬纹

忍冬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植物纹,被广泛用于绘画和雕刻等艺术品的装饰上,如石窟寺、墓葬、器物等装饰,是北朝墓葬中多见的一种装饰图案。在这块棺床上,可见多姿多彩的排列组合样式。


石棺床足部上方的石板前立面以连绵不断的波纹缠枝四叶忍冬纹作为长方形边框;中间则雕以波浪状的缠枝忍冬纹,波状藤蔓向四边各处伸展忍冬枝叶,其分枝的端部托一大莲瓣底,枝上盛开大荷叶,荷叶两侧翻卷出忍冬叶,在波浪中央则是呈各种游戏坐姿、形态各异的伎乐童子以及龙、狮、凤、金翅鸟等各种珍禽异兽。其忍冬纹饰形成了现代图形设计中的二方连续的纹饰特征。

忍冬,又名金银花。因它凌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称,被大量运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百度一下,可以了解更多)


联珠纹

联珠纹是一种典型的波斯纹样,萨珊王朝时期大量用于建筑和其他实用品上。从这里可以看出,北魏雕塑已将传统习俗、外来文化、巫术与佛教教义相结合。


棺床三个床足饰联珠纹边框,框内高浮雕四个身躯矫健的力士。

水波纹

棺床下面边框饰水波纹

石雕棺床,见证北魏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巅峰时代;见证北魏艺术发展与文化繁荣的辉煌时刻,也由此铺垫出自由、开放的大唐盛世。大同,中国雕塑之都的美誉也由此而来。




说完北魏浮雕精品,下周我们要推出另一件圆雕佳作——柱础。关于这件宝物的故事也是多多……搬好小板凳,相约下周六!




©大同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栏目题字:杜鹃
摄影:景行大同 李航
文案编辑:贺英
资料提供:王雅玲 王利霞
责编:王宇
审核:邓琳
监制:刘双英


大同日报社新媒体矩阵

所刊发的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发

但是一定要注明出处呦~


● 琅琊王家的漆屏之侧,藏着怎样的历史风云~


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