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虐童疑云:携程到底冤不冤?

2017-11-12 人神共奋的李刚 培训人社区

为什么企业会“花钱买罪受”,搞职工福利,却捅下天大的篓子呢?


作者:人神共奋的李刚

来源: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授权 培训人社区 发布


1/6
携程在此事中,到底该承担什么责任?


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从昨天到今天,不断升级,虐待手段之恶劣,达到此类事件的巅峰,已经到了我不得不提前发文的地步了;而事件的不断爆料,背后隐藏的利害关系之复杂,又让我不知从何说起。



事件一爆发,就有声音认为携程这回“有点儿冤”。而后又有媒体爆料,携程本来自己的职工托儿所办得好好的,忽然被有关部门以“没有资质”为由叫停,只能选择与妇联推荐的机构合作,这才酿成大祸。此料一爆,认为携程当了“冤大头”的声音就更大了。

在这件事情上,携程到底冤不冤呢?我个人觉得携程的感受可以理解,但一点都不冤。

携程自证清白的方式是归谬法:这是我们自己员工的孩子,这是企业真金白银办的福利,我们怎么可能存心自己出钱请坏人去害自己员工的孩子呢?

这话听来也有道理,但摆在我们面前的另一个事实是:受害孩子的父母是通过内部关系才弄到监控视频的。

企业层面不知情,不代表没有人知道,按常理,携程是出资方,理应有专职人员管理亲子园,完全不知情,非常不合理。




为什么企业会“花钱买罪受”,搞职工福利却捅下天大的篓子呢?这才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2/6
亲子园为什么要用携程的品牌?


确实如携程所说的那样,他们也是受害者。这起事件中受害最大的,除了孩子和家长之外,就是“携程”这个品牌了。

这起事件我们不叫“复仇者联盟虐童案”也不叫“为了孩子虐童案”啊,而叫“携程虐童案”,互联网的记忆是不会消失的,携程这个品牌将永远和“虐童”这两个极不光彩的字眼联系在一起。

所以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个“亲子园”为什么要冠以“携程”这个品牌?



对于知名大公司而言,企业的品牌非常像经济学上说的无主资源,公司各部门搞活动都是一副“不用白不用”的心态,常常会做出损害品牌形象的事来。

所以一般大企业在能不能用企业品牌方面都有慎重的考虑,比如阿里巴巴办的学校就不叫“阿里巴巴学校”啊。

携程为什么要用携程的品牌呢?这一点其实是显而易见的,还是希望借这个公益事业来扩大携程的品牌影响力。

说到这儿,我就想问第二个问题:这个“携程亲子园”到底是职工福利?还是品牌事件?或者是以“员工福利”为名的“品牌事件”?或者是利用“品牌事件”来办“员工福利”?

3/6
事情是怎么变坏的?


从目前的媒体报道来看,“携程亲子园”创办于2015年,前身叫“携程亲子工作室”,这个简单的“工作室”,场地不大,设施没有后来的豪华,级别也没有后来的高(所以没有通过验收)。

但它有一点好处,是一个再单纯不过的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的福利设施,携程对它拥有完全的控制权,按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今天的“虐童案”也许根本就不会发生。


可历史似乎想借这个普通的职工托儿所改变些什么,“亲子中心”忽然不让办了;再往后,政府出面了……

这个上海硕果仅存的一线互联网公司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热情帮助”,与推荐的无幼教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合作后,便一路绿灯,一跃成了2017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公共托育服务”的样板项目,在未经教育部门审批备案的情况下,直接通过验收。

一件单纯的员工福利啊,就在时势推动下,变成了一起企业品牌宣传事件。




在这些变化中,携程真的那么无辜吗?

4/6
骑虎难下的携程?


携程在一开始的办学被叫停之后,未必没有别的选择。比如退回常规的做法,为员工报销入托费用,对于企业而言,既是一项福利,又不会带来后顾之忧。

但是携程仍然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险的道路,以至于酿成了今天的大祸。携程是不是低估了这件事的复杂性呢?

在事件发生之前,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写了一篇名为《中国为什么没有托儿所》的文章,文中提到了携程亲子园:


“但即便是携程这样的大型企业,也是在投入大量资金,尤其是经历了非常复杂的审核流程之后,才好不容易获得了相关许可。这些都说明,在现行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下,企事业兴办托儿所很难成为主流。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鼓励民间参与的同时,政府直接或者牵头兴建更多的托儿机构。”


非常复杂、好不容易、难成主流,携程此时至少已是骑虎难下了。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口经济”出身的梁建章教授对“中国的幼托事业”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这倒让我不禁产生了其他的联想。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即使这已跟携程的主业毫无关系,即使这件事已经让企业疲于奔命了。

5/6
为什么会里外不是人?


品牌宣传讲的是一时的轰轰烈烈,员工福利要求长久的扎扎实实,一个是面子,一个是里子,想要把事件办得有面子有里子,谈何容易。更何况还是扯不断理还乱各种利害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觉得携程内部对这件事情,更像是把它看成是一个品牌事件,你看,形象工程挂牌的轰轰烈烈一过,就疏于管理,这不正是品牌的玩法吗?

至少也是因为携程希望两者兼顾,模糊了办托的真正目的,才导致最后“好心办坏事,里外不是人”。(忽然想到最近在媒体上炒作力度不小的“京东幼儿园”,刘强东还是再想想吧。)

6/6
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员工?


这个新闻的深度报道出来后,我想到了经纬创投的张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起关于员工福利的争执。

张颖想在公司成立一个医疗小组,服务所有高管及家属。事是件好事,但怎么搞,他与高管团队发生了分岐。

高管们都认为买第三方服务就可以了。但张颖坚持自建团队,他认为在健康面前,钱就是个屁事儿。员工和外部团队的尽职程度,当然不一样。

张颖的话不一定正确,员工未必就比外部团队敬业,自建团队还是购买第三方服务,其实都不能算错,只是一个价值观的不同:

选择第三方服务,背后是员工利益和成本的平衡;而选择自建团队,那是单纯的为了员工利益考虑。

每家公司都说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员工,可通常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你会威胁自己的家人“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吗?


P.S.
文章写完自己又读了一遍,觉得对携程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毕竟大部分企业连想都不会想这件事。


但就像我们常常说的“养儿不教父之过”,事关孩子无小事,你要么别做,要做就该一心一意地好好做。难道不是吗?


本文作者:人神共奋的李刚
职场心理类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

ID:tongyipaocha


留言区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觉得不错,请点赞

点击↓↓送你篇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