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还能陪父母多久?也许只剩下64天

2018-02-11 李浩然 胡思洋 培训人社区


当下,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背井离乡、异地漂泊已是一种常态。我们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有太多的梦想要实现。

正是这些计划和梦想,让我们不断放弃与父母的相处,心里总想着,爸妈总在那儿,以后有的是机会。

但是,有没有认真想过,我们到底还能陪父母多久?

网上曾流传过这样一个计算公式:

假如一年中,只有过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顶多相处11小时,若父母现在60岁,假设活到80岁,我们实际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只有1540个小时,也就是64天。

64天,就是我们以为的来日方长!



作者:李浩然 胡思洋
来源:瞭望智库(ID:zhczyj)


1
人生很长,
但能陪伴父母的时间真的不多


漫长人生,能够分给父母的时间竟只有64天,很多人表示不敢相信。

按照这种方式计算得出的答案虽未必准确,但其中的残酷却很真实,有人陪父母的时间甚至都到不了64天——


“我是重庆人,在武汉工作,一年就春节能回家一次,一般能有5—7天的假期。7天里,大概还有三四天要出门和亲戚朋友聚会、应酬,真正能留在家里陪妈妈的时间大概只有一两天了。”


“妈妈今年50岁,如果妈妈长寿活到85岁,那在她剩下的35年时间内,我在她身边的时间最多2个月,而最少只有1个月!”



“我老家河南,已经在重庆定居10年,儿子也已7岁,差不多也是春节才回老家,一般就是6天时间,真正在家的时间不超过1天,而且回河南过春节,是隔一年回去一次。”


“父母如果能活到85岁,还有23年,隔1年回去陪他们1天,能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只有11天了。”


多年前,国内有大型调查机构曾针对25-50岁的中等收入群体做过一项调查:

63%的人每年和父母团聚的次数少于3次,这些人每年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平均为78小时,即3天6小时。

即使那些回家频繁,甚至能跟父母住在一起的人,陪父母的时间也没比64天多到哪去。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住在家,但工作也是早出晚归,所以真正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只有晚上到家吃饭的1个多小时,就算这样,有时候坐在父母对面,我也是掏出手机玩个不停。我发现,我能跟朋友煲1个多小时电话粥,但是不愿跟父母多说几句话。”


2

常回家看看,

可是我们真的能做到吗?


看到这里,很多人几近哽咽,猛然意识到,人生很长,但能陪伴父母的时间真的不多。

不能陪在身边,常常给父母打电话也可以聊以慰藉吧。

可即使是打电话,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前段时间,湖南卫视播出的综艺节目《儿行千里》中提到一个问题:你能做到每天与父母通电话吗?

有位观众说到:“上学的时候还能坚持一周两次,上班后差不多一个月一次吧,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我都不会主动和父母打电话。”。

有的观众说,每天打电话不知道聊什么,有的觉得电话里的父母太唠叨,还有观众觉得,每天在朋友圈会发自己的生活,让父母看到就够了……

很多子女就这样坚信着来日方长,肆无忌惮地消耗着有限的亲情。
 
3
渐渐老去的父母,
不惜接受虚假的关怀


没有我们陪伴的父母,非常孤独与无助,他们成了“空巢老人”。


在中国,近1.7亿6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40%以上过着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生活预计到2030年,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的比例或将达到90%。

这意味着,届时,中国将有2亿饱受孤独之感的“空巢老人”。

而新闻中的一幕幕悲剧正彰显着“空巢老人”困顿的生活境遇。

2015年3月14日,延安市一位独居老人在家因卧床吸烟引发火灾,不幸遇难;

2015年11月14日下午,湖南省长沙市一名95岁的抗战老兵,因忍受不了孤独,从3楼跳下身亡;

2016年11月,西安城南一小区里,一名70多岁的老人离世半个月后才被发现;

还有的老人因缺少陪伴,只能从他人身上寻找虚假的“关怀”。

这也是各式各样的保健品屡屡让老年人成功入坑的原因。

有一本叫《空巢》的书,书中写了一位自称是“真空级空巢老人”的80岁老母亲——“孩子们已经远走高飞,老伴也已经撒手人寰,我仅有的妹妹也在千里之外的北方。没有亲人陪同我过周末,甚至没有亲人一起过春节。”


  

她有个儿子,定居伦敦:“最近一段时间,我与儿子通电话的时候都很想知道他下次什么时候回来。他总是说还没有安排,还没有安排。等他有安排的时候,我还在这个世界上吗?我已经有三年没见过我儿子了。”

她有个女儿,住在纽约:“她不但不理解、不同情、不支持,还要横加指责。这就是我自己的女儿,我自己的孩子……”

后来,她遇到了卖保健品的小雷:“她那么细心,那么体贴,她将我当成自己的母亲。那种细心和体贴带给我的幸福感让我淡忘了自己的孤独和处境。我好像不再是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空巢老人’了。”

这位老人生病了,送她去医院的是小雷。医生问是她的女儿还是儿媳妇。她回答医生:“哪里会有这么好的儿媳妇啊。”


小雷向她推荐保健品,她自然是照单全收。

“不管小雷向我推荐的那些保健品和器械对我的身体有没有用,它们都能够给我带来幸福感。因此我的钱花得痛快、花得开心、花得心甘情愿。想起来真是荒唐,我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从来没有给我带来这种幸福感。”

这位老母亲,其实就是我们父母的真实写照。

他们和骗子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明明知道钱花得不值,明明知道一切温情都只是假象,他们为了有人陪伴,依然心甘情愿上当。

 
诚然,父母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本就应当各自独立。


可是,人之暮年,对于亲情的渴望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一位很少见到自己子女的“空巢”老人说:


“孩子们走后,我和老伴儿突然变得特别亲……之间那种相濡以沫的情绪变得空前浓厚。我们俩的病床挨着,各自躺在床上,伸出手,正好可以牵住彼此的手。我们就这样躺在病床上手拉着手,连护士看到都笑话我们,说我们比初恋的情人还要亲密……


有一个决定,应当算是我和老伴儿最后的决定了。这个决定我们谁都没有说,只是彼此心照不宣。那就是:如果我们中的一个先走了,另一个就紧随其后,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谁都知道, 自己难以承受一个人的老年,一个离世,另一个绝对无法独活。那样实在太孤独了,在孤独中,人的尊严也会丧失干净。”


4
余生很长,

给他们留点时间吧

小时候,他们是我们的全部。

他们总在旁边担心着、支持着、关心着、唠叨着。

(图片:公益广告《妈妈的等待》)


后来我们渐渐长大,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开始“离巢”了,虽然不舍,他们还是努力说服自己,给了我们最宽厚的爱——适时放手。

他们也从不愿打扰我们的生活,哪怕只是说一句“不忙了,就多回家看看”。


  

但那个时候我们或许还不知道,银发、皱纹、眼花这些岁月的痕迹,有一天也会悄然降临到自己父母的身上。


相信很多人,都是在某个瞬间发现了父母的这种变化。


不知哪天起,妈妈开始经常发微信讲一些身边发生的小事:邻居的小孩学会走路了,菜园里种的菜吃都吃不完……

虽然爸爸说得少,但是妈妈总会不经意地提起,你爸爸说你怎么样怎么样。


他们虽然在跟我们细数家常,但言语间其实都是对我们的想念。


我们跑得越来越快,却没注意到他们越走越慢,我们越来越强的同时,他们也越来越老。


哪天我们猛然回头,才发现他们已老到走不动、看不清、也记不住了。


他们一遍遍地教我们,电视里面那个字怎么写。如今,他们一次次地问我们,电视里面写的是什么字。


  

他们还停留在原地,等我们归来,我们却来去匆匆。

他们有多少要说的话,刚到嘴边,又咽下。


  

他们要的一点都不多,就是有空多回回家,能多打个电话问候下。

“孩子们工作压力都很大,每天奔波、上班已经很辛苦了,作为父母,我们不会要求孩子天天来看望,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就是最大的安慰了。”

周杰伦的《外婆》里,有一句歌词一直很打动人心:

“外婆她的期待,慢慢变成无奈,大人们始终不明白,她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六百块。”

父母老了,我们能给的爱不能再迟到。


这个春节,回家看看父母吧!


• 深度好文 •

月薪2万,养不起家的90后爸爸

朋友圈里尺度最大的漫画,看完竟被治愈了!

穿衣影响收入?这可能是真的

为什么我们总是习惯等待?


觉得不错,请点赞

点击↓↓送你篇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