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照顾好3岁孩子,这影响中国的未来

正解局 正解局 2019-05-07

发展托幼产业,解决后顾之忧,是提振生育率的关键一环。


正解局出品


新年新开始,新年新希望。


今天,我们谈一个关乎希望、影响未来的产业——托幼。


托幼是一个特殊的名词,指对3岁以下幼儿的照顾和教育。


稍作对比,更易理解。与幼儿园相比,托幼机构招收的孩子年纪更小,在3岁以下;与早教机构相比,托幼机构提供的服务更多,能够提供全日制服务。


简单地说,托幼能够替父母照料和教育3岁以下的幼儿。


为什么说这个产业决定孩子的一生,影响中国的未来?




1



孩子有多重要,托幼产业就有多重要。


中国有句俗语,3岁看大,7岁看老。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儿童从出生到3岁,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重要的神经元联接将在这一时期形成或不形成。


如果将刚出生的婴孩比作一张白纸,那么最初的3年,将在这张白纸上勾勒出最底层、最主要的轮廓,影响一生,乃至决定一生的命运。


若是有充裕的时间和科学的育儿观,父母亲自照料是最好的选择。但这很难实现,此时,托幼产业的作用就凸现出来。


一个好的托幼机构,不仅能够照料幼儿,还能启蒙教育。专业的老师在生活、学习上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培养,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说托幼产业决定孩子的一生,并不为过。


托幼产业,还影响女性就业。托幼产业发展得好,能解放女性,让其回归就业市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显示,入托率与女性就业率成正向关系。三岁前儿童入托比例高的国家,女性就业率高。


(3岁以下幼儿入托率与女性就业率对比)




2


然而,中国托幼产业的发展,不容乐观。


中国幼儿的入托率,很低。2015年,国家卫计委调查显示,中国0-3岁婴幼儿的入托率仅为4%,其中,城市入托率不到10%,远低于发达国家50%的水平。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5个成员国中,法国的入托率达到49.7%,瑞典55%,新加坡更是达到了90%,韩国日本也超过了30%。


(2014年OECD和部分发达国家0-3岁儿童入托率)


入托率低的背后,是中国托幼机构的严重匮乏。


以上海市为例,目前上海能提供2-3岁幼儿托育服务规模数共约16200名,仅能满足全市8%的幼儿数量。


上海市总工会的调查也显示,随着托幼需求不断扩大,上海的托幼资源不增反减。2015年,上海独立设置托儿所比2010年减少了3000所。


(上海独立设置托儿所数量变化)


除了数量短缺,托幼机构的质量,也无法满足家长的需求。市场上很多的托幼机构,只是早教机构。服务事项是早期启蒙,而非照料孩子。这类早教机构,开设的课程很多需要家长参与或陪伴,不仅没有缓解家长的压力,反而增加了负担。


中国托幼的质量,参差不齐。中国的《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对幼儿园的设立和运营,都有明确的规定。相比之下,托幼机构的制度和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中国还没有任何针对托幼行业的法律规范。行业标准缺失,不仅让社会力量对开办托幼机构,望而却步,也让托幼行业失之规范。


(相关报道)


2017年,上海某互联网公司亲子园虐童事件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加之最近几年爆出的幼儿园、早教班负面事件,引发了家长的“信任危机”。




3


托幼产业滞后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在亲历与见证。


幼托机构无法满足需求,退而求次的方法,不外乎父辈照顾或祖父辈照顾。


全职母亲照料孩子,意味着中断就业,以牺牲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代价。2016年,国家卫计委的调查显示,全职母亲中,有近1/3是因为孩子无人照料而被迫中断就业;超过3/4的全职母亲表示,如有人帮助带孩子,将会重新就业。


实际上,代价不止于此。一个人精力有限,很难照顾好孩子。现实中,全职母亲大多会请父母帮忙或再雇佣一个保姆。


这等于减少了一份收入的同时,又增加了一笔支出,从经济上算,并不划算。


国家卫计委调查中的另一个数据显示,有近80%的婴幼儿都是由隔代照料(祖辈抚育孙辈)。


普遍存在的隔代照料,可称之为中国特色。有其益处,但也要看到弊端。


祖辈大多会“隔辈亲”而溺爱孙辈,又因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对幼儿各阶段发展的特点缺乏科学的认识,可能会发生“养有余而教不足”的情况。


隔代照料,实为无奈之举,加重了祖辈的负担,也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4


少量的托幼机构,无法满足需求;现有的托幼机构,又不获信任——这是中国托幼产业的处境,也是中国双职工家庭的尴尬。


应该如何发展托幼产业?


实际上,中国有过大规模开办托幼机构的成功经验。


改革开放之初,为鼓励女性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劳动,国家引导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办托幼机构。


1980年,人民日报曾报道,全国开办各类托儿所、幼儿园近100万,入托总数达到3400多万名,婴幼儿的入托率达28.2%。


后来,福利性的托幼服务体系被废止,大量单位办的托儿所被裁减。中国幼儿的入托率才逐年下降。


(2000—2014年上海市托儿所的基本情况)


托幼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太多,想要提升中国的托幼产业,首先需要国家做好顶层设计,为托幼产业发展提供有章可循的法律依据与行业指导。


改善托幼机构短缺,还需要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中国教育年鉴和教育经费年鉴及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显示,2017年,中国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255亿元,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7.65%。与2014年相比,虽然增长了近1倍,但仍低于发达国家的10%。


(中国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


欧洲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生师比在10左右,中国2015年的数据是19.9。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学前教育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这是我们急需弥补的短板。


托幼产业不能只靠政府,还需要仰仗市场的力量。政府要给予税收、场地租金等支持。


加强对托幼机构的监管,重振行业信心。政府要制定清晰的指引与监管政策,如规定托幼机构的场地面积、师资与师生比、环境装修等等,对行业进行规范。


可喜的是,事情已有进展。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其中提及的一项,就是要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5


今天,我们讨论托幼产业,有更为深远的考量。


众所周知,为了提高生育率,中国从2016年起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效果未达预期。


决定“生不生二孩”的因素很多,托幼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2016年,国家卫计委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10个城市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已生育一孩而不打算生二孩的母亲中,有60.7%是因为孩子无人照料。


事实正是这样,“生二孩”面临的抚育压力,比“生一孩”大的多。这里面,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人力和时间。


对中国女性而言,最大的矛盾是家庭和职业难以平衡,越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越容易遇到这个难题。


“生一孩”难平衡,“生二孩”时更难。女性年纪较大,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抚育二孩必然占据大量的时间,势必将影响职业生涯。出于这样的顾虑,很多家庭对“生二孩”望而却步。


“生一孩”时,年轻父母可以请求祖父辈帮忙照料孩子。祖父辈也有精力和时间。再“生二胎”,祖父辈往往年事已高,没有精力照顾第二个孩子,乃至同时照顾两个孩子。


此时,弥补托幼机构短缺的“隔代照料”机制,失灵了。


因此,发展托幼产业,解决后顾之忧,是提振生育率的关键一环。




6


回顾中国的历史,借鉴国外的经验,发展托幼产业,政府责无旁贷。


托幼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不能简单地以经济利益来衡量。它对整个社会和国家,有极高的回报价值。


在《安倍说的日本“国难”,正在变成现实》中,局长分析了日本少子化、老龄化带来的严重问题。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中国全面两孩政策虽已施行,但是生育率并没有如预期显著上升。


一千年前,苏轼在《晁错论》中曾发出警告: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人口问题正是这“不测之忧”,其影响具有延迟性。现在的低生育率,必然会影响20-30年后中国的发展。


提振生育率,从托幼产业开始。


这关乎民之福祉,更影响国之未来。



商务合作 QQ:331234769


1. 特朗普糟心的圣诞节

2. 英国脱欧:失败的装X

3. 中国保健品的30年

4. 中国房地产的四个真相

5. 日本“国难”正变成现实

6. 孩子看病难背后的现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