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看百年行通济
佛山画家区锦生为作家任流的小说《行通济》所绘制的通济桥
通济桥,始建何年,已无史考,但有史考证已超450年:明代始建木桥,具体年代未见载于史志,曾先后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隆庆二年(1568年)、万历九年(1581年)修建,后因木桥朽腐致毁。明代天启五年八月(1625年)由乡人李征问、李待问兄弟捐资重建石木三孔拱桥,桥面用潭州红石铺砌,桥中以巨石为柱,并筑亭于桥左畔供行人歇息。天启六年(1626年)二月竣工,取名“通济桥”,取其“必通而后有济也”,“以正义通,以亨屯济”之意。
清顺治十二年(1655)由桥前白衣庵僧人圆朗募捐(传说是神仙故意留下建桥的金银)重建为石桥至新中国建国前历经数百年,曾多次由民众捐资修建。
通济桥原是一座拱形的桥梁,每当夕阳斜照,桥形倒映于水中,宛如天上出现的一条彩虹一样,荡漾于碧波之中,古人以为奇观,将它列入佛山八景之一:村尾垂虹。后人在桥旁牌坊石柱上刻以对联,形容此般美景:
右联:通七堡之游行,逸客寻春,任得渡头饮马
左联:济万人之往来,曲桥跨水,艳称村尾垂虹
出自道光年间(1821—1850)的《佛山忠义乡志》
这是道光年间的《佛山忠义乡志》所记载的通济桥。
这是明代前后时期“佛山旧八景”中所描绘的通济桥。
这是近年在汾江河边的修建的通济桥浮雕。
这是在现通济桥走廊边的通济桥浮雕
老照片截取通济桥沧桑一瞬
清代的佛山镇为洛水所环绕,沿河共有20多座桥梁,人家尽枕河,居民往来,悉凭渡船和桥。众多桥梁使得“天堑变通途”,成为城与乡、街与市的重要通道,因而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沟通佛山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有关这些桥的文化活动渐渐发展成为一些习俗,通济桥位于原佛山镇东南角,原水路通大沙、弼塘、简村、石石肯、奇槎等乡,佛山洛水涌即源于此;陆路通大汀、深村、石头、潘村等地,是历史上佛山的主要桥梁之一,是沟通城乡的必由之路,佛山人行通济桥的风俗则是这种桥文化的代表。由于该桥横跨佛山涌,是通往顺德、番禺的必经之路,是佛山商贸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佛山商民在为求来年生意顺境,便行通济桥讨好意头,后渐成习俗,并衍生出“行通济,无闭翳”这一俗语。
通济桥,始建何年,已无史考,但有史考证已超450年,这是20年代的通济桥
2013年2月22日,街坊李海源晒出了一张1936年越华报,上面记述了当年行通济盛况。佛山日报记者岑雪莹摄
解放后,通济桥经多次重建。在1958年重建前,通济桥一直是这个样子。在这之前的通济桥,桥头石级共9级,桥尾13级,反映出“九出十三归”的意念。
1960年的通济桥。(图片由佛山市档案局提供)
解放后通济桥的变迁
因当时我们国家的人们生活水平低,而且政治形势也不允许,政府提倡“移风易俗”,所以,在60年代之前,很少有行通济的摄影照片留世。就算新中国成立前,当时兵荒马乱,也应该无“行通济”的照片存世。
解放后通济桥修建的情况,史料有如是记载:“1958年,佛山市修筑普澜公路时,将通济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单孔拱桥,修建后桥宽4米。”
《佛山城市建设志》有如下记载:
同时,《佛山市大事记》也有这样的记载:
六十年代国人的精神风貌,同时基于当时的政治形势,根本就无“行通济”一说,更不用说“行通济”习俗了。所以,七十年代搞普澜公路时,可以非常轻易地将通济桥拆了。
一直到改革开放后,佛山人“行通济”的习俗才慢慢恢复过来。这是80年代初,由佛山摄影家任祖年纪录了当时行通济的照片。此照片就是任祖年先生当年在“存院窦”的二楼上影的。(见下面72年的地图)
这是1972年8月由佛山革委会出版的佛山地图(局部),上面清楚标明当时通济桥的位置。
这是1984年的佛山地图,圆圈标注的是当时通济桥的位置。
改革开放后通济桥的演变
后来,随着佛山街道多次扩建,通济桥下的河涌被改为暗沟,桥面被改为大马路,这一带再也找不到“桥”的痕迹了。
这是90年代的通济桥。通济桥下的河涌被改为暗沟,桥面被改为大马路,这一带再也找不到“桥”的痕迹了。据网友回忆:细个住系通济桥附近,元宵节前后3天3夜不间断嘅爆仗声可以将一个人嘅意志完全摧毁。
再对比下重建后的通济桥
2000年通济桥的位置
佛山电视台最早记录“行通济”是1990年(http://www.fstv.com.cn/222609)
1999年
全市瞩目:通济桥恢复了!
佛山电视台联合佛山的民俗专家任流等人向政府提出恢复通济桥的建议,通济桥恢复通行了,佛山市民都乐疯了!这一年,有二十多万人享受行通济的乐趣。
2001年政府筹资1700多万重修通济桥
重修后的通济桥
2000年,佛山市政府顺应民意,决定筹资重修通济桥,并在桥的前后扩建广场、修建凉亭,使每年春节“行通济”名副其实。
2001年1月18日新的通济桥建成。
这是2001年重修后,当时还没有生菜池。
后来由于太多市民行通济时把生菜扔到桥下河涌里,市政部门清理起来很蔽翳。因此在广场处加建了生菜池,并祭出“引财归家”的概念,提倡市民不要扔生菜以免造成浪费。但其实,这就严重歪曲的“行通济,冇蔽翳”的宗旨了——希望没有烦恼、事事顺利而不是为了求财啊!
2001年
诞生!“行通济”的主题曲唱响佛山
没想到通济桥也有专属歌了!
时任佛山市长梁绍棠拨出专款,交由佛山台拍摄了音乐电视《行通济》,蒋智民作曲,任流填词,李素华演唱,佛山台主持人等演出。
2003年
人人人人……人潮已成规模
这一年,佛山电视台开启了第一场关于行通济的电视新闻直播,以后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一年一度的电视直播啦。
南都2009年航拍通济桥
最近几年网友拍摄行通济的盛况。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1336wjd9z&width=500&height=375&auto=0
行通济 曲:陈辉权 词:邓耀邦 唱:交通国 (RAP:范琪 女声:小菲)
艺术作品所描写的“行通济”
漫画/黄珂展
话剧《通济天下》(摄影:好野共享)
要参与并发现更多精彩讨论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