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汾江竹枝词》选萃:万人围住看琼花
点击上面“蓝字” 关注“c2000_cn”
佛山《汾江竹枝词》选萃
(诗义 / 辑录)
但到年年天贶节
这是清末佛山人创作的一首描述佛山粤剧演出盛况的竹枝词。作品为七言绝句,是竹枝词的固定形式,文句浅白押韵,读来朗朗上口,由于短短的28个字就高度概括了当年作为粤剧发源地的佛山,其粤剧演出活动的兴盛,因而历来为不少的地方史研究者引用。
梨园是唐玄宗时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地方,因此后人称戏班为梨园。梨园歌舞赛繁华,说的是佛山的戏剧活动非常活跃。粤剧在佛山有着深厚的土壤,尽管正式称为粤剧是到了光绪年的事,在此前则称为“广府戏”、“广腔”、“本地班”等。但早在明代万历年间,佛山已出现第一个戏行行业组织琼花会馆,琼花会馆附近有红船湾泊的专用码头 “琼花水埗”。乾隆《佛山忠义乡志》记载,鲤鱼沙一带河面上,每日“优船聚于基头,酒肆盈于市畔”,这是描述当时戏剧演出带来的繁华景象。毫无疑问,这些频繁演出的戏剧,就是粤剧的初级阶段。
乾隆年间,佛山的行政区域划分为二十五铺, 琼花会馆、琼花水埗属大基铺,与鲤鱼沙是一河之隔。傍晚时分,往四乡演出归来的红船一字排开,构成了“一带红船泊晚沙”的景象,这是与竹枝词作者同时代的人都能亲历亲见的。但是更有甚者是年年天贶节,万人围住看琼花的情景。天贶节即普君神诞。农历六月初六日是普君神诞。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六月初六日普君神诞,凡列肆于普君墟者,以次率钱演剧,几一月乃毕”。又道光十年出版的《佛山街略》也有记载,琼花会馆“每逢天贶,各班集众酬恩,或三四班会同演唱,或七八班合演不等,极甚兴闹”。多年前,佛山粤剧史研究组的吴炯坚先生就对这段话作过这样的分析,他说,“假若每班三条戏船,那么七、八班合演起码就有廿多条船了,这‘优船聚于基头’的场面,当然极甚兴闹。”
另一方面,农历六月,正是粤剧艺人散班后等待重新组班的间隙时间,所有戏班都例必在这个时候举行大集会,作联班演出,因此,万人围住看琼花的景象是不难想象的。
上举的历史资料为我们更深刻理解这首竹枝词的含义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注释:
①指鲤鱼沙一带。当年的鲤鱼沙与琼花会馆、琼花水埗一河之隔。在佛山粤剧博物馆陈列的嘉道年间佛山地图可以看到当日鲤鱼沙的地理位置。
②农历六月初六日是天贶节,即普君神诞。
③琼花:在《南游记》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扬州后土圣母娘娘庙前有一株琼树向来不开花,因东海龙王水淹扬州,反使该树开出一朵琼花,此花上香三十三天,下香五湖四海,三界皆闻香味,扬州圣母把此花献给玉皇。那么这琼花又怎么和粤剧扯上关系呢?这要从粤剧祖师华光的来历讲起。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和《南游记》中,都有一段关于华光的记载。华光原名灵耀,是灵山如来佛至妙吉祥的化身。前者讲述因华光有除妖之功,玉皇赐以琼花之宴;后者讲述华光在宴席上不服太子冒功而大闹琼花宴。人们认同华光有除妖之功应得琼花,因而立琼花宫或琼花殿供奉之,况且华光是玉皇封的火部兵马大元帅,属南帝,管得住火,祈福有灵,百叩百应,因此最忌火之祸害的戏行中人把自己的会馆和水埗都以琼花命名。时至今日,“琼花”一词在广府文化中几乎成了粤剧的代名词了。
箬笠筠笼归路晚
作者以大自然的景物为素材,运用通俗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的画卷,虽无浓墨重彩,却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跃入眼帘。诗中文字通俗易懂,没有典故,没有比拟,不是题画诗又好象题画诗,对景物直白的描绘,使生活在本地的人很亲切地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正是自己家乡的美景,一种乡土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木棉树是岭南大地常见的树木;鹁鸪:是一种羽毛黑褐色的鸟,佛山人叫咕咕鹊,天要下雨或天刚放晴时,常在树上咕咕地叫;通济桥是佛山八景之一谓之“村尾垂虹”。暮春三月,岭南大地,通济桥边,木棉花开了又谢。树上鹁鸪鸟咕咕地叫不停。傍晚时分,农人头顶竹笠,手提着鱼篓,走在回家的路上。细雨蒙蒙,正是清明时节。对于从事农作的人来说,清明节预示着一年农活的开端。
注释:
①箬ruò: 竹子的一种,叶大而宽,可编竹笠。箬笠,竹编的斗笠。
②筠yún: 竹皮、竹子。筠笼,竹篾织的鱼篓。
共识五星齐聚美
全首竹枝词的大意主要通过赞美佛山的地脉现象来赞喻佛山是人文之邦。
赤珠岗、赤霞岗都是佛山近郊的小山岗,在张槎一带有赤珠岗、白泥岗、绿松岗、郁龙岗、赤霞岗,是佛山的地脉。形家(现代地理学家,古代称为青乌家或堪舆家、风水先生)把这连成一带的五个小山岗的地理现象形容为“五星聚美”。在天文学上,“五星连珠”的现象叫做“五星聚”。什么叫五星连珠?表示水、金、木、火、土的五行星同时出现在天空同一方的现象称为五星连珠。这种现象不常发生,所以古人认为它是祥瑞。
文昌又名“文曲星”、“文昌帝君”,是中国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的神。旧时多为读书人所崇祀。
竹枝词的作者用赞美佛山的地脉现象来暗喻佛山是人文之邦,这样的赞誉是否文人的虚言?根据《佛山忠义乡志》的记载统计,有清一代,佛山共出进士38人,举人181人,各类仕宦459人,这些人里面,有中国近代史上赫赫大名的人物,如官至四川总督的骆秉章,法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之一戴鸿慈,官至户部左侍郎、军机处行走、驻日、驻美公使张荫桓等等;而陈炎宗(乾隆佛山忠义乡志的总编辑)、湖南巡抚吴荣光、梁九图、鸿胪寺少卿兼军机梁僧宝、咸丰探花、礼部右侍郎李文田等,则是岭南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此外,在佛山就读后成名的梁启超(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梁士诒(署理邮传部大臣、交通系主要人物)更是鼎鼎大名的影响近代史的人物。由此可见,佛山是“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决非虚言。
绿云裁叶绛云葩
都让元宵文会好
每逢初一初六是普君墟的墟日。《佛山忠义乡志》有这样的记载:“普君墟为灯市。灯之名状不一,其最多者曰茶灯,以极白纸为之,剔镂玲珑,光泄于外,生子者以酬各庙及社,兼献茶素,因名茶灯。曰树灯,伐树之枝稠而杪平者为灯干,缀通花于枝头,
多至百余朵。燃之如绛树琼萼。曰八角灯,中作大莲花,下缀花篮,八面环以璎珞。曰鱼灯,曰虾灯,曰蟾蜍灯,曰番瓜灯,则象形为者。曰折灯,可折而藏者。曰伞灯,可持而行者。自元旦为始,他乡皆来买灯。挈灯者鱼贯于道,通济桥边,胜门溪畔,弥望率灯客矣。”从上述的记载,可见佛山灯市之繁盛。灯色是佛山著名的传统民间工艺,民间艺人心灵手巧,人们都夸赞新墟灯市那些绘画在灯上的灯画,描画得好比用绿色的云彩裁成花叶,用红色的云彩裁成花瓣。本来人人都赞美佛山的文人文才好,文章诗词妙笔生花,其实先有民间艺人用他们生花的画笔画出美丽的灯画,才有元宵节文人聚会时的好文章。
“履端六日趁墟期,灯市繁华色色奇。最羡鱼灯成比目,树头花底缀双枝。”同时期的佛山人的这首竹枝词可以同该首竹枝词互为诠释。
注释:
① 新墟:即普君新墟。普君墟有旧墟、新墟之分。佛山市博物馆收藏有嘉庆元年“普君旧墟”石额。
接官亭下柳千条
多少文园题柱客
接官亭原名忠义乡亭、又名汾江亭,位于汾水铺正埠,清代乾隆九年建。当时汾水正埠是外地登岸进入佛山境的第一站,道光十年刊行的《佛山街略》载:接官亭“亭前水分三江,东通顺德、香山等处,西通三水、四会,又往西北二江,北通省城、石龙等。”从乾隆九年起,凡到佛山任职的大小文武官员,地方官和士绅都到接官亭迎接,接官亭之得名也源于此。主持修建接官亭的是当时任佛山同知的黄兴礼。
接官亭是佛山的景致。汾江堤畔,接官亭下,绿柳丝丝,桃花盛开。江面上摇荡着只只小船,一派大好春光,接官亭内, “红日当窗,清风满座,阶前绿水,四时映带。”接官亭建成后,除了“备行旅息肩驻足”,更重要的作用是送往迎来、“接宸书、揖上宪”。许多前来任职的官员,他们都效法当年司马相如在长安升仙桥题柱明志的做法,因此在岳庙铺的登云桥和仙涌铺的跃龙桥都题写了他们要施展的抱负。
注释:
①《汉书·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拜为孝文园令。”后因称司马相如为“文园”。文园,即孝文园,是汉文帝陵园。
②相传司马相如西游长安,过升仙桥时,曾题字于柱上以表明自己的抱负。
③清代,登云桥在岳庙铺。
④清代,跃龙桥在仙涌铺。
(六)岑澂:秋色
柚灯如昼妒姮娥
丝竹沿街按节歌
纸马莲舟都入画
果然秋色比春多
岑澂(生卒年份不详),一作“岑澄”,字金纪,号霍山,南海九江人。明末诸生。著有《选选楼集》一卷。
(七)李长荣:西南官渡
西南官渡画桡停
送旧迎新日几经
三十六江楼上望
青青柳色短长亭
李长荣(1813年—?),字子虎、子黼、子黻、紫黻,号柳堂,南海人。诸生,官教谕。辑有《岭南集钞》《柳堂师友诗录》《寿苏诗集》《庚申修禊集》(与谭寿衢同辑)。编有《问鹂山馆诗钞》。
(八)何梦瑶:露前茶
宝峰绝胜露前茶
玉手和烟剪雪芽
不知若个谙茶味
采制从朝到日斜
何梦瑶(1693—1764年),字赞调,一字报之,号研农、西池,南海西樵人。少与罗天尺等结南香诗社,康熙六十年(1721年)为“惠门八子”之一。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终奉天辽阳知府。何梦瑶的诗歌,现存610首,当时颇负盛名。古体诗较少,近体较多。其七律深受陆游诗的影响,炼不伤气,清不入佻,中藏变化,“名贵卓炼”,在南香诗社诸子中比较杰出,深得时誉。
(九)罗濂:新蚕
爰采柔桑春日迟
雨腴万叶绿云欹
小姑聂切关心甚
一纸新蚕孵卵时
罗濂(1862—1941年),字云翘,号勺庵,顺德大良人。光绪二年(1876年)秀才,设塾为业,中岁移居香港,从事笔耕砚田,著有《勺庵诗集》。
(十)梁有誉:别浦风光
柳丝长系木兰船
别浦风光莫浪传
贴水新荷空荡漾
露珠终日不成圆
梁有誉(约1521—1556年),字公实,别号兰汀,顺德干滘(今北滘镇广教村)人。少与欧大任、吴旦、黎民表等从学黄佐,为“南园后五子”之一。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与李攀龙,徐中行、王世贞、宗臣、吴国伦、谢榛结社为声诗,合称七才子(即明“后七子”)。
[c2000_cn]欢迎赐稿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