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寻访老火车站、老邮局、海关大楼,回到了民国“小广州”
点击上面“蓝字” 关注“c2000_cn”
(来源 | 三水旅游)
三水寻访老火车站、老邮局、海关大楼,
回到了民国“小广州”
在佛山西北方向,有一个因水而生的地方,叫三水,因西、北、绥江三江在境内汇流而得名,始于明朝嘉靖五年的“三水县”。
河口镇是当时的三水县城,处于三江交汇点,大量客运、货运从省会广州到各地,往往是兵家必争之地。处于这一特殊地理位置的三水河口镇,在中国近代史留有浓墨痕迹。
上百年的风风雨雨,海关大楼与三水火车站见证了三水的繁荣与衰落。河口镇的厚重文化底蕴,不乏历史名人的点缀。民国政客汪精卫便诞生于此。
沿江排开,以半江桥为中轴,这里有一个十里长街,青石板的街面,两边是岭南特有的骑楼,商铺里是岭南特色和水乡特有的百货;粤音和着杂沓的脚步,南国的花香沁入哗哗的流水;明朝县衙威武声壮,万国商贾异彩纷呈。
声东击西的走鬼躲避着狼奔豕突的衙役,兴高采烈的游人洋溢着不虚此行的笑容……昔日,这里是被誉为“小广州”。如今,虽繁华不再,但风韵犹存。河口老城,与北江新城仅一河之隔,来到这里,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民国时期那个商贾兴旺的三水......
行走在河口旧城,没有城市的喧嚣,老街路面狭窄,一般宽不过2米,两旁是旧时的青砖房子,不乏西关式的趟栊门。
虽然旧,但破败中仍可窥得见曾经的繁华:水磨青砖严丝合缝,不少房子窗户雕花,甚至有砖雕。置身于此,仿佛时空穿越,与不远外的北江新区俨然两个世界。
从明朝初年到民国时期的400多年间,河口一直是三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江、北江两条大河在三水碰面,思贤滘沟通两江,河口就坐落在思贤滘边。
据考证,三水于明嘉靖六年,也就是1527年建县,河口老县城也开始建设,人们先后修了城墙、县衙、学宫等。但是随着历史变迁和战火洗礼,如今已经无法看到老县城的全貌了。
老城范围内的老建筑基本上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红砖楼房。旧城的建筑只留下仁寿坊和南门直街、察院街、西门街、风港街、县前街等几条街道。
1901是它永不磨灭的标记:老火车站
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广三铁路,河口是终点也是起点,开现代先声的隆隆汽笛里,老城河口当年是怎样的心情?铁轨已经生锈,打着“1901”标记的钢轨早已销声匿迹;站内一片静寂,站台上停放着两辆货车,几名工人正装卸货物。
再往里走,可见铁轨上的枕木已经开裂,甚至破损,接近站房位置的枕木甚至完全不复存在。
曾经人声鼎沸的行车室里木栏已腐烂,墙上写着红色大字“危房”,并用杂物把站房围起来,不让人靠近。候车厅再往西数十米,铁路戛然而止,一堵围墙堵住去路。这里就是老广三铁路的终点了。
尽显昔日时髦气派:老邮局
两层小楼,首层有四个长方形玻璃大窗户“坐镇”,大厅竖立着罗马柱,内设水泥旋梯直通二楼,门前马路地带开阔,坐落在老县城繁华商业街路口,无不显现着当年扼守交通要道、汇通寄递的时髦和气派。
约90年前,区别于官办机构,民间钱款、信件寄递已经是老邮局的重要业务。那时候三水商贸发达,民众邮递需求大。老邮局位于粤西、粤北汇通广佛的交通门户上,毗邻旧广三铁路三水火车站,靠近三水老海关大楼和北江码头。当时各地各式的电报、信件货款进入邮局,直接经由轮渡、铁路通达四方,会是多么繁忙的景象。
摩登的向西触角:老海关
一座4层的英式洋楼矗立在一群民房中,显得鹤立鸡群,它就是建于1897年的三水百年海关大楼。
作为英国在中国设立的最早海关之一,三水旧海关成为广州“向西的触角”,历经上百年的风雨,见证了珠三角的沧海桑田,三水也从这里走向“近代”、“现代”。
沿着大楼左边的石阶上到二楼,黑白相间的瓷砖铺满走廊,据说这些瓷砖是从国外进口的。整个建筑在当时相当“摩登”,除了进口钢筋水泥和瓷砖外,墙壁里还装着蒸汽管道,供英国海关官员们冬天取暖之用。
曾经阔过,曾经年青,曾经沧海的河口,几多沉郁,顾盼依稀。历历在目的物华都潜沉于洪荒的记忆,只剩断壁残垣映衬着落日余晖。
老城的味道,在它的厚重,在它的悠然。走在河口老街上,看到岁月抚摸的痕迹,让人感慨,令人回味。
(来源 | 三水旅游)
[c2000_cn]欢迎赐稿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