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陶瓷——岭南泥土
点击上面“蓝字” 关注“c2000_cn”
石湾陶瓷——岭南泥土
摄影:申尧
佛山石湾陶瓷携带着那些古老的文化基因,茁壮生长在南国大地之上。
石湾窑窑址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的石湾镇。“很早以前,石湾父老中就流传着‘未有缸瓦,先有石湾’之谚。”(陈志杰《石湾制陶史略》)
龙窑内景
“石湾大帽冈以东的河宕旧墟、大墩、桥头、塘头显冈,以及镇西的王借冈等新石器时代晚期贝丘遗址,曾发现同一系统的印纹陶文化……其中河宕旧墟和桥头两遗址,相距不过一公里,而竟有制作磨光红陶或黑陶之区别。”(《石湾制陶史略》)
石湾陶瓷 观看楼下喜剧演出的儿童
佛山地区还有更多的优势,毗邻珠三角,南向海洋交通的大动脉,北承南下谋生的流动人群。这些因素令佛山无可避免成为岭南陶作中心。
如果以时代划分,南宋以来为一大分水岭。中原板荡,大批人口南迁,乃当时的社会情况。“石湾《太原霍氏崇本堂族谱》还记载:位于石湾镇内中窑大岸塘的元代龙窑‘文灶’,为其氏族之祖嘗产业,东西长十六丈七尺(62.29米),南北宽2丈5尺(9.33米)。不仅证实了元代制陶生产的延续性,还说明元代已普遍使用大型龙窑、煅烧技术有了明显进步的史实”(《石湾制陶史略》)
龙窑上面的木质建筑
明清石湾窑在大量生产普通日用和建筑装饰用陶外,更以善制供日用、陈设或文房使用的各式器皿和题材丰富、塑造生动传神的各类陶塑而闻名。影壁、瓦脊、琉璃瓦等建筑陶瓷技术随之而兴,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此地陶瓷行业的兴盛,“亦促进了其它行业如木柴业、水陆运输业、酿酒业、丝织业、典当业等,以及饮食业和商业的兴旺发达。以至明代以来,石湾遂逐渐成为附近各乡村的商品生产和商业活动的中心。”(《石湾制陶史略》)
明代龙窑
镇岗南风古灶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其依岗之山势而建,因古灶窑口向南,故名南风灶。高灶位于南风灶西侧,为同时期龙窑。南风古灶之高灶陶窑是我国仅存的最古、至今仍用、沿用传统陶作工艺的柴烧龙窑,具有珍贵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除了镇岗南风灶,此地还有章岗文灶和望楼岗大灶等古窑。
龙窑窑口
“清代是石湾窑之鼎盛时期……在我国陶瓷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并引起了海内外的重视……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佛山则是繁华的商贸重镇,对石湾制陶业有很大的刺激和促进……随着国内外石湾陶器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制陶业生产体系不断扩大和完善,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艺术陶和园林建筑陶异军突起,烧制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制陶生产进入其全盛时期……据民初时的统计,全盛时期陶窑达一百零七座,各行商号近千家,大小寮场作坊千余所,直接或间接从事制陶生产的陶工数不下六万人之多,可见其时制陶业之盛况”(《石湾制陶史略》)
石湾陶瓷博物馆馆藏
“南海石湾一隅,前际大江,后枕冈埠。无沃土可耕,无货物贸易。居民以陶为业,聚族皆然。陶成则运于四方,易粟以糊其口”(清初《三院严革私抽缸瓦税饷示约》碑记)。
石湾陶瓷博物馆馆藏
“传统中国不是不变的,也不是静态的或停滞的。正相反,它曾经有过不断的变化,并且变化多端。可是变化总是在一个明显的文化形式与规章制度形式的范围之内。”(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石湾陶瓷博物馆馆藏
在我民族文化这样积累了无数先民智慧的大厦之前,本人无意也不敢探讨“进步”与“落后”孰为强弱。在这样五千年以上、无数的天才造作的伟大的作品前面,绝非百年之力所能觕胪,也绝非百年所积的经验教训所轻作褒贬。然这一二百年亦有大可总结者,陈陈新新相因,无穷无尽,实在是我民族伟大创造力的杰出造作所然。
瓦脊陶瓷艺术
注:本文作者为青岛出版社艺术出版部总编辑
[c2000_cn]欢迎赐稿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