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里共婵娟: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c2000
2024-08-31

点击上面“蓝字”     关注“c2000_cn”


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 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由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 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在中国的夏历 里,一年分为四季,而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份,因 而中秋也在中间,故称为“仲秋”。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传统文化 中,月亮和太阳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 象,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 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八月十五月亮圆满,家人团聚, 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因此又称“团圆节”、“女儿节”。所以,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故事:

 

.嫦娥奔月:嫦娥是后羿的妻子,一天,后羿向王母 求得一包不死药。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后羿把不死 药交给嫦娥珍藏。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 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 持剑闯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 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 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月亮神。傍晚,后羿回 到家,侍女们哭诉 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 剑去杀恶徒,蓬蒙 早已逃走,后羿气 得捶胸顿足,悲痛 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 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 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 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 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 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伐桂:传说南天门的吴刚和月亮里的嫦娥经常 偷偷相会,而疏于职守。玉皇大帝知道后,一气之下,就罚吴 刚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桂的大树,如果吴刚不砍光这棵月 桂树,便不能重返南天门,亦不能与嫦娥相会。吴刚砍啊砍,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将树砍光,玉帝 却派乌鸦来到月桂树旁,"唰"的一声把吴刚挂在树上的上衣 叼走了。吴刚马上放下斧头,去追乌鸦。吴刚回到树旁时, 只见被砍下的枝叶又重新生长到树上去了。从此之后,每当 吴刚快要砍光桂树枝叶的时候,乌鸦就站在树上“哇哇”大 叫,吴刚只要停下斧头,望它一眼,大树又重新长出枝叶。这 样,年复一年,吴刚总是砍不光这棵月亮树。而只有在每年 八月十六那天,才有几片树叶从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要是谁 拾获这片月桂树的叶子,谁就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银珠宝。李 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玉兔捣药:相传,有一年北京城里闹瘟疫,吃什么 药也不见效。老百姓急得没办法,只好在院子里摆上供桌, 焚香拜月,请求月官里的嫦娥救命。这一天正好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圆又大,嫦娥在月官,借着明亮的月光,人间发生的 灾难和老百姓对自己的乞求都看得一清二楚。便派月宫里的 玉兔下凡,为老百姓治病除灾。玉兔受命后,化作一位美丽的少女,飘飘然地来到了京 城。她走街串巷,挨家挨户为病人们治病。当病人吃下她给 的仙药后,很多人当即就能下地活动了。奔波了一整夜,玉 兔终于在天亮之前治好了最后一位病人。她感到又困又乏, 就靠在一棵大槐树下睡着了。由于太累了,在熟睡中竞显出 了本相,头上露出了两只大耳朵。街上的人们都惊奇地围拢 过来,看着这位兔面人身的少女,又抬头看看即将消失在晨 曦中的月亮,人们顿时明白了:这是月亮上的玉兔下凡,为 咱京城百姓除灾送吉来了! 4“玉兔下凡”的消息像一阵风吹遍了整个京城,立刻轰 动了朝野上下。以后,每到八月十五这一天,京城的百姓们 都要供奉“兔儿爷”、“兔奶奶”,以缅怀玉兔当年为百姓 们治病祛灾的恩德。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 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 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 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 


祭月(拜月):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 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人们都有在 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 案,摆上月饼、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贡品。5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升起的那个方向,红 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拜月,托月 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 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 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 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 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 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 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唐代白居易的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 几回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吃月饼: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 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 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 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 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中秋宴俗:古时,中国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 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祭月完毕之后,按 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 团圆饼”。 


饮桂花酒: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 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 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 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 拿红酒代替。 



请扁担神:每年八月十五晚上,民间有请扁担神习俗, 以娱乐为主,比较适合于未婚年轻人的一项活动。具体做法 是:选一根扁担,直立,竖起,二个男人面对面,肩靠肩, 头微低,稍弯腰,扁担同靠在二个男人并排肩上,二人双手 牢牢抓住扁担。准备就绪,旁边另一人手握高于二人肩膀位 置的扁担,并念念有词,开始请扁担神:“扁担神,竹篙神, 一头能挑几个人?一头能挑两个人。挑得起,欢次喜;挑唔 起,诱笑凡间几多人。天——空、地——空,两个猴子落在 山中。三日不起火,四日不见烟,饿得两只猴子肩对肩。” 请扁担神的人边念词,边配合二人摇扁担。瞬间,扁担神来 了,好像一双无形的手拉着竖起的扁担往上升,渐渐地,二 个男人快拉不住了,不断有人加入,双手牢牢抓住扁担。人 越多,越合力往下拉,扁担则越往上升,稍微少用力,扁担 往上升也稍弱,反反复复,直至众人累得精疲力尽,手放开 扁担才慢慢落地。自古至今,中秋节各种习俗和活动的产生、发展和传承, 表达了人们对团圆的企盼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 向往。


[c2000_cn]欢迎赐稿 商务合作

图文来自网络  编辑:一通百通  审校:yy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c2000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