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联·论文‖王永江:对以“中楹流派”为代表的网络对联风格变迁的探析

2017-11-27 河东楹联网
24 36441 24 8985 0 0 2887 0 0:00:12 0:00:03 0:00:09 2888


第十七届中国(运城)楹联论坛

楹联流派与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会——兼论河东流派

对以“中楹流派”为代表的网络对联风格变迁的探析

北京  王永江


网络对联,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发表、传播的对联。这个名词基本开始于本世纪初,随着电脑网络的逐渐普及,网络对联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发展到现在,网络对联界已经成为对联界不可忽视的主流群体之一。


本文中我把网络对联的起始点定在天涯论坛对联雅座成立的时候,2001年4月。当然,这之前在OICQ聊天室以及一些BBS就已经出现一些专门玩对联的板块,但基本都属于小范围的自娱自乐。可以说,对联雅座建立以后,网络对联平台才真正地逐渐为对联界所关注。


2001-2002年间,对联雅座的对联基本以出对句为主。从2003年开始,成联慢慢多了起来,有一批联手开始从出对句转向成联,比如金锐、fpe95、负棺人、孤峰倨坐、一散人等。2004年,联都、中国楹联论坛、国粹论坛这几个论坛成立,网络对联逐渐走入大发展阶段。而2005年以后,不少写联多年的社会联家,例如康永恒、董汝河、曹云霖等等,也先后在各大对联论坛注册,网络对联开始跟社会联界慢慢融合。这个时候,一大批征联信息也开始通过网络对联论坛进行发布和揭晓,从而一批网络联手也加入到了征联大军的行列。网络对联在与现实对联的相互碰撞和包容中,在逐渐走向成熟。可以说,到目前为止,网络对联跟现实联界已经实现了高度的融合。


在网络对联兴起与发展的这十几年中,其风格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而谈到网络对联,长期以来活跃在中国楹联论坛的一批联家,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代表。也有人将其称为“中楹流派”。本文我将主要通过对这十几年代表性对联作品的鉴赏来分析一下以“中楹流派”为代表的网络对联的风格变迁。



一、“中楹流派”的界定


上文提到,中国楹联论坛成立于网络对联发展初期的2004年。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论坛确实培养和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对联人才。在这十几年的发展和传承中,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形成了一些该论坛创作上的独有风格。


而如果要界定“中楹流派”的定义的话,我觉得刘太品先生为纪念中国楹联论坛成立十周年出版的论坛合集《中楹百家》写的序言里的一段话,可以加以概括:“本人作为十余年网络对联发展的旁观者和见证者,受命为序,在仔细分析了论坛十年中对联创作和理论创新的精髓后,只总结出了'复古'二字。陈子昂曾以'复古'为旗帜,变齐梁之绮靡,追建安之风骨,振起有唐一代诗风;韩柳欧苏曾以”复古“为旗帜,反对浮华的骈体,提倡质朴的古文,扭转了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形式主义文风,成为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我们今天联学的'复古',在创作上就要与空洞无物的'老干体'和陈陈相因的'征联体'划清界线,力追对联发展到鼎盛时期时所具备的那种精致、典雅和大气;在理论上则是力辟那些于传统无出处、于理论无根基的,由当代人”想当然“而制订的'规则'和'体系',恢复明清及民国联家创作规范的本来面目,进而利用语言学和文艺学理论,重建科学合理的对联创作形式要求,最终建立起能为当代文学理论界所接受的中国对联学理论体系。”


刘太品先生在另一篇文章中,还提到过对联的艺术性与实用性之分。如果给他上述“复古”之说加一个注脚的话,我认为,更加注重对联的“艺术性”也可以看成是以“中楹流派”为代表的网络对联的创作风格特点。


“中楹流派”的代表人物,在《中楹百家》这本书中基本可以涵盖。这本书选取了自2004年中国楹联论坛成立以来到2014年之间,在论坛注册发表作品的有代表性的100余位联友的代表作品。那么,我就按时间节点选取部分作者的代表作品来分析一下“中楹流派”这十多年的创作风格变迁。



二、“中楹流派”在不同时期创作风格的分析


1、2004年前后


下列作品都是各位作者在2004年前后创作的。


雪(怀抱昆仑)

始于纷乱;

终作清白。


登山(谢青堂)

山抛日月聊相戏;

石证春秋只不言。


拙政园(飘萍浪子)

倚栏最爱池上荷花,问香气一帘,入谁怀抱?

临水自贪园中秀色,怕清风数缕,分我湖山。


那个时期,中国楹联论坛包括网络对联界,真正创作成联的人屈指可数。而那个时候网络对联的风格基本可以用率真、清朗、自然这几个词来概括。这些作品基本都是各个联手率性而发,天真而为,因此透着浓浓的自然性情。对一些复杂的对联技巧,基本不特别讲究。虽然也用典,但典故较为通俗易懂,而且基本只做点缀。这个时候,作品以短联为主,三四分句以上的长联占比不多,即使有,质量也不如短联,架构等显得有些随意。


2、2005年至2007年间


下列作品都是2005年至2007年创作的:


陶然亭(金锐)

由岳麓停车爱晚,至琅琊设宴集宾,原无论江北江南,雅趣陶然同白傅;

饮酒篇把盏山边,漱玉集卷帘篱外,正可谓唐前唐后,幽怀各自托黄花。


伯牙台(白衣孤鸿)

有一得,有一失;

不在高,不在深。


梅花山孙权墓(一散人)

江流日夜,问后世英雄,可承传一脉人文,千年王气;

墓据东南,羡当初帝子,又管领六朝烟雨,万树梅花。


西安雁塔广场(寂寞西风)

一塔巍然,历盛唐以下,尚有清霜着雁背;

十分碧也,问老杜而还,几多游客是诗人。


网络对联在这几年的创作,从之前的写小情调、小情怀,逐渐转向写更多的“人文关怀”。笔下的开合更大起来,联也更加有张力。创作题材也丰富起来,从赠人联到名胜联再到人物联,都能够脱离“有我”之境,而向“无我”去发挥。不仅如此,众多联友的创作手法也更加娴熟,技巧也更加熟练,尤其是长联,起承转合更加舒张有致,纵横捭阖。可以说,这几年,以“中楹流派”为代表的网络对联风格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3、2008年至2011年间


下列作品都是2008年至2011年创作的:


汶川大地震(金锐)

浩劫黯春云,问九天诸佛何能,徒使雨倾苍昊泪;

远行悲蜀道,留一缕幽魂未散,亦教声作杜鹃啼。


漂母(老雨)

赠以财不如赠以言,藉当时语重心长,终砺乞儿成国士;

瞻其庙勿忘瞻其德,嘱此后扶危济困,休图一饭易千金。


题抱犊寨牛郎织女家(抱犊散仙)

我亦痴人,长愿有如此妻,并如此景,永享天伦之乐;

斯真福地,何妨牵老牛出,伴老牛归,勤耕瑶圃之春。


芥子园(轻雪)

闲情寄十亩园中,聊安排碧沼幽花,笑称泉石经纶手;

浮生只一场戏耳,愿装演美人名士,同看金陵烟雨天。


张良(怀抱昆仑)

真英雄必应命方生,故可以博浪金锥,授书黄石;

今世道尤沉疴不振,问如何荐吾赤子,翼彼青云。


梅花(一脉花香)

一怒开成雪,一痴化作尘,俯仰之间,惟相惜处士情怀、将军肝胆;

几时待我归,几度醒人梦,家山以外,更重逢千年驿路、五月江城。


石(琴瑟静好)

身世自堪嗟,维其时沧海不平,青天有缺;

生涯何以寄,乃所愿幽栖云水,独抱丘山。


从2008年开始,网络对联迎来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网络联手也从之前的数的过来的人数而呈现大规模增长。而中国楹联论坛从2008年开始也推出了彭玉麟奖等一些颇具影响力的活动来鼓励楹联的创作。这些活动也都收获了不少精彩的对联作品。


这几年“中楹流派”的联风,也从之前的清新闲适,慢慢多了一些沉稳和厚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网络对联跟现实联界慢慢融合所产生的变化。现实联家的创作一般比较“正统”,他们没有受网络对联开始的“熏陶”,而创作上保持中规中矩、沉稳有余而灵动不足的特点。因此,这二者碰撞、融合,产生的火花也是明显的。网络对联也从最初的灵动有余、厚重不足,慢慢地检讨自身,逐渐往厚重的方向发展。可以看出来,上述代表联作,颇有文采。虽然一些联中依然“有我”,但是这个“有我”的表达也不像是早期网络联作那样率性而出,而是经过了精心的构思和安排以后的吐属。因此,联作显得更让人“有所思”而“有所悟”。观点和情怀也不像是之前作品那样“直给”。


4、2012年至今


下列作品皆是2012年以后在中国楹联论坛一些活动中创作的:


平山堂(金锐)

骑鹤竹西游,簟席清谈,我来呼第五泉香,平分唐宋;

裁诗花下卧,山堂绮宴,谁与酿初三月色,对饮欧苏。


黄巢(鸠竹)

砺剑胆张,谋国义张,看雄豪异帜,陈李王黄,等是呼均贫富;

食人心丧,屠城仁丧,笑魔魍同伦,刀兵水火,乃所谓救江山。


歌风台(安探花)

逐鹿岂初衷,叵奈一朝骑虎两难,不为刀俎,便为鱼肉;

抚碑读残迹,遙想当日引吭长啸,有限英雄,无限江山。


灯(细雨沾衣)

明灭作一夕生涯,寂寂如何,只消磨暮雨窗前,秋风枕上;

浮沉看万家院落,盈盈若是,不堪说去年元夜,今日春衫。


华阴老腔(无名刺客丁)

挟三河涛鼓荡天雷,遗响越千年,浑欲净秦岭风烟,华山云气;

慨万古事拍翻檀板,流光湮百劫,不忍听春秋巨碾,黎庶浮尘。


扬州鉴楼(破茧成蝶)

斯楼何所有,户牖排云,檐楹横斗,翛然与说神仙,宜唤起百八钟声,淹留灯火;

一炬太无聊,残灰未烬,弗日即兴,诚为后来鉴者,不妨以两三坏壁,点缀乾坤。


嵇康(轻雪)

君昔嗟奇音将渺矣,伤琴兮士兮,未绝于魏晋,乃绝于今日;

世之论清议亦枉乎,算狂也狷也,何足以误国,只足以杀身。


从2012年以后的作品可以看出,以“中楹流派”为代表的网络对联界已经达到了充分成熟的地步。对联创作的题材也无所不包,从个人情怀到历史人物到事件,都有所包含。而立意也呈现出更加厚重和充满人文关怀的特点。


当然,这期间的作品创作走向也似乎有一个共性,就是开启“掉书袋”模式,对联架构更加复杂而且用典也增多。这也代表了这段期间网络对联的发展趋势。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网络对联早已经从最初的自娱自乐,发展到现在的海纳百川,各路联人纷纷涌入,各种楹联资料也在网上广泛传播。可以说,这个时期,网络对联的“眼界”充分开阔起来,各论坛和qq群的赛事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广大联友为了在赛事中表现抢眼,已经完全不满足于简单的构思和表达,而开始纷纷研究和实践更为复杂的创作手法。从而,对联用典被大家所推崇。一方面,对联用典能增加联作的厚重感和文学性;另一方面,用典非常考验一个联手的知识储备和创作水平。因此,对联用典大行其道。


鉴于对联用典以及深厚表达很考验一个创作者的知识储备,广大创作者也开始注重对诗词、古文、历史等各方面知识的涉猎。“工夫在联外”这句话也被大家所认证。这个时候,对联与其他文学体裁之间的桥梁也渐渐被打通。



三、总结

以“中楹流派”为代表的网络对联风格变迁,本人基本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纵向分析,并未过多地涉及更多样本取样以及横向比较,因此,片面性是难免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网络对联大致的发展变迁方向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中楹流派”作为网络对联界发展的生动典型也是不容置疑的。


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网络对联从青涩逐步走向成熟,从自娱自乐逐步走向跟整个联界的融合,但“中楹流派”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自我风格却也在逐步地进行强化,那就是秉持着“复古”的创作倾向,把文艺性对联更加发扬光大。这些人相信对联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与诗词相比,不但不显得狭窄,反而可能会因为其文体特点而更能够表达诗词所不能表达的内涵。他们也认为,对联不仅仅是只能用来悬挂的实用性文体,而是能够抒情、能够议论、能够表达观点的外延更加丰富的文学体裁。可以预见,在往后的十年甚至二十年,网络对联的变化肯定还会继续存在,但是这种初心是不会动摇的。



王永江,山东烟台人,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中国楹联论坛管理、对联中国公众号主编,连续几年获中国楹联学会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颁发的对联创作奖,2011、2015年获金奖提名。




第十七届中国楹联论坛 论文 回顾

联·论文‖杨振生:河东流派的文化自觉与时代使命——从“初现端倪”到发展壮大

联·论文‖王庆新:刍议河东流派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向

联·论文‖ 汪星群:新艺术流派  大文化担当--从河东流派看楹联文化发展

联·论文‖欧阳飞跃:清襟凝远 妙笔纵横——“湖湘楹联七子”流派浅析

联·论文‖王家安:由岳民立先生新型楹联理论兼谈楹联学科体系建设

联·论文‖文振西:发展大楹联 功夫在联外——兼论河东流派的创作风格及发展路径

联·论文‖吕可夫:左撇右捺撑起上仄下平——“河东联派”产生的重要启示

联·论文‖ 曾小云:传承清联写作技艺  攀登楹联艺术高峰

联·论文‖ 周永红:试论对联流派之构成要素以及当今准“流派”现象之实质与意义

第十七届中国(运城)楹联论坛暨楹联流派与楹联文化传承发展——兼论河东流派研讨会纪要

第十七届中国楹联论坛论文集前言


乔应甲楹联艺术全国论坛  论文选

联·艺‖叶子彤——乔应甲对联作品之艺术技巧

联·艺‖王庆新——直面社会人生的谠论诤言——乔应甲联语内涵理义特征浅识

联·艺‖马长泰——乔应甲楹联的文学价值初探

联·艺‖龚联寿——乔应甲《半九亭集》初探

联·艺‖杨振生——《半九亭集》的联史地位及联语风格

联·艺‖余德泉——一部具有历史和学术双重价值的楹联典籍——《半九亭集》楹联初步探讨

联·艺‖陈树德——《半九亭集》的重大意义

联·艺‖明乔应甲《半九亭集》中所反映的民本思想

联·艺‖曹克定——读乔阁老“偶感”联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作品展播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及金奖获得者作品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者作品展播(上)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者作品展播(下)

河东楹联网视频 精 选


【视频+解说词】联海弄潮——记当代楹联“河东流派”领军人杨振生

【视频】运城市启动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

联·视频‖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吟诵会实况(上)

小年巨献——【视频】杨振生诗联作品朗诵会实况视频

视频:运城市楹联学会为景海鹏父母送楹联


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主要文章汇编


【定稿】岳民立:把运城建成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

岳民立:关于楹联文化融入主流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是“家”是“帅”是“旗手”--记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岳民立

岳民立同志创新楹联文化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点新探索(上)

岳民立同志创新楹联文化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点新探索(下)

序言 · 蒋有泉:岳民立与“河东楹联”

中国联人精神的优秀代表——记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岳民立

希望指尖上的两行文学,能用优美语言、铿锵的韵律为您丰富生活色彩、启迪人生智慧,也希望您对我们发布的作品评头品足、发表高见,转发优秀作品,更希望您能将自己的楹联、诗歌、散文等佳作、照片发送给公众平台管理员邮箱sxhdylw@126.com(发送请注明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微信号),让大家在微信上共同分享您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嗨!这里是运城市楹联学会暨河东楹联网微信公众平台,我们的微信号: hedongyl  随时随地恭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