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加强楹联文化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18-01-06 河东楹联网

楹联这一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植根于生活,运用于民间,服务于大众,营造着深邃厚重的民族文化氛围,是滋养我们精神生命的源泉之一。如何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楹联文化事业,使中小学生在楹联的熏陶中走向成才,走向成功是楹联组织和学校共同的使命与责任。


2011年2月28日,中国楹联学会在江苏太仓召开全国楹联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发出了“不辱使命、加强领导、列入计划、培训教师、开展活动、从我做起”倡议,为学校开展楹联教育指明了方向。各级楹联组织与学校应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积极推动和促进楹联教育进课堂,使这一传统文化成为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楹联教育必须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较为简捷的方式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有力地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楹联教育只有遵循教育规律,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才能有的放矢,收到成效。


一是要有德高业精的师资队伍。任何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楹联知识的专业性、楹联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因此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楹联师资队伍。


担任楹联教学的老师必须拥有敬业爱生的奉献精神和渊博丰富的楹联知识,对联律通则要熟知,对楹联故事要熟悉,对楹联教学要熟练。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地向学生渗透楹联教育,将楹联知识传播与语文知识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联文一体,同步教学,生动有趣的健康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尽情歆享楹联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


二是要有规范科学的校本教材。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校要努力开发并合理利用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科学构建校本教材。要在学校扎实推进楹联文化教育,必须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及其相关理论,广泛筛选楹联文化学习资源,以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目的,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化楹联教材,与统编教材形成完善统一的课程体系。


“课本,课本,一课之本”。没有规范科学的教材,楹联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楹联组织和学校要以当地的人才资源为依托,以《联律通则》为依据,结合当地历史、地理、风土、民俗,使校本教材更加符合教学实际,更加体现学校特色,使教师的教学有所遵循,使学生的学习有所凭藉,使楹联创作有所借鉴。


三是要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楹联教学一定要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统一起来,避免传统课堂教学那种“富于理性而单调乏味、逻辑严整而枯燥无趣、肃整冷峻而沉闷呆板、紧张活动而无勃勃生气”的场面出现。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只能是有目标任务而无求知兴趣,有死记硬背而无创作欲望,有机械练习而无创新冲动,有好胜心而少好奇心,有好成绩而少好心情,有高分数而无“高峰体验”。


根据楹联学习、创作的规律,可以把楹联课程分为知识课、鉴赏课、体验课、创作课、讲评课、活动课等不同课型。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做到“每天读一点,每天抄一点,每天背一点,写天写一点”,逐步达到“广泛读,精心抄,大量背,经常写,适时用”的境地。可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开展依据语文教材内容撰写课题联,为老师、学生撰写嵌名联,为学校及社会活动撰写实用联。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征联活动,让学生体验创作的收获与快乐,逐步将楹联兴趣转化为志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让学生“量力而行”,让他们逐渐产生浓厚兴趣,自觉接受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并形成深厚而坚实的文化积淀。



二、楹联教育必须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校园文化就是要把学校建设成为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优秀的校园环境是一种良好的氛围,它能熏陶浸染师生的心灵;优秀的校园环境是一种吸引,它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优秀的校园环境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肥田沃土。


开展楹联教育必须努力建设校园楹联文化环境,建设健康高雅的楹联文化艺术氛围,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熏陶、美的启迪、美的激励。要确立“以美引德、诗化人生”的教育目标,发掘楹联教学的德育、智育、美育功能,通过指导学生学联、撰联,对学生渗透德育,强化智育,促进美育,突出楹联对学生的教化、感化作用,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联事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楹联教育要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有楹联文化内容。要努力创建让学生眼睛为之一亮,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的校园环境。学校建筑的门旁、廊柱、班刊、板报等要适当悬挂、镌刻、书写、张贴楹联,让这些高雅隽永的楹联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成员的观念和行为,使师生时刻感受到厚重的文化积淀,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楹联教育必须与学校制度建设紧密结合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开展楹联教育,一定要构建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富有特色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制度,使之具有亲和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要坚持在思想上重视,在制度上完善、在活动中普及、在教学中提高的做法,努力彰显特色校园文化,打造楹联教育品牌。真正在有组织、有教师、有阵地、有活动、有载体、有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讲、诵、读、写对 43 36958 43 16086 0 0 5456 0 0:00:06 0:00:02 0:00:04 5456的浓厚氛围,做到楹联教育常态化、规范化、恒定化和普及化。


在学校开展楹联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渗透思想教育,提高人文修养,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楹联事业发展具有深刻意义。相信在各级楹联组织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脚踏实地地实现三个“紧密结合”,楹联教育一定会取得喜人的成果。



第十七届中国楹联论坛 论文 回顾

联·论文‖杨振生:河东流派的文化自觉与时代使命——从“初现端倪”到发展壮大

联·论文‖王庆新:刍议河东流派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向

联·论文‖ 汪星群:新艺术流派  大文化担当--从河东流派看楹联文化发展

联·论文‖欧阳飞跃:清襟凝远 妙笔纵横——“湖湘楹联七子”流派浅析

联·论文‖王家安:由岳民立先生新型楹联理论兼谈楹联学科体系建设

联·论文‖文振西:发展大楹联 功夫在联外——兼论河东流派的创作风格及发展路径

联·论文‖吕可夫:左撇右捺撑起上仄下平——“河东联派”产生的重要启示

联·论文‖ 曾小云:传承清联写作技艺 攀登楹联艺术高峰

联·论文‖ 周永红:试论对联流派之构成要素以及当今准“流派”现象之实质与意义

联·论文‖巩行远:运作楹联能做大——— 山西运城市楹联文化及其“河东流派”现象的文化感悟

联·论文‖王永江:对以“中楹流派”为代表的网络对联风格变迁的探析

联·论文‖杨旭:试论“河东流派”的三种境界

第十七届中国(运城)楹联论坛暨楹联流派与楹联文化传承发展——兼论河东流派研讨会纪要

第十七届中国楹联论坛论文集前言


乔应甲楹联艺术全国论坛  论文选

联·艺‖叶子彤——乔应甲对联作品之艺术技巧

联·艺‖王庆新——直面社会人生的谠论诤言——乔应甲联语内涵理义特征浅识

联·艺‖马长泰——乔应甲楹联的文学价值初探

联·艺‖龚联寿——乔应甲《半九亭集》初探

联·艺‖杨振生——《半九亭集》的联史地位及联语风格

联·艺‖余德泉——一部具有历史和学术双重价值的楹联典籍——《半九亭集》楹联初步探讨

联·艺‖陈树德——《半九亭集》的重大意义

联·艺‖明乔应甲《半九亭集》中所反映的民本思想

联·艺‖曹克定——读乔阁老“偶感”联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作品展播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及金奖获得者作品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者作品展播(上)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者作品展播(下)

河东楹联网视频 精 选

【视频】配乐诗朗诵——如果,他仍健在 作者:杨振生 朗诵者:安育中

【视频+解说词】联海弄潮——记当代楹联“河东流派”领军人杨振生

【视频】运城市启动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

联·视频‖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吟诵会实况(上)

小年巨献——【视频】杨振生诗联作品朗诵会实况视频

视频:运城市楹联学会为景海鹏父母送楹联


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主要文章汇编


【定稿】岳民立:把运城建成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

岳民立:关于楹联文化融入主流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是“家”是“帅”是“旗手”--记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岳民立

岳民立同志创新楹联文化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点新探索(上)

岳民立同志创新楹联文化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点新探索(下)

序言 · 蒋有泉:岳民立与“河东楹联”

中国联人精神的优秀代表——记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岳民立

希望指尖上的两行文学,能用优美语言、铿锵的韵律为您丰富生活色彩、启迪人生智慧,也希望您对我们发布的作品评头品足、发表高见,转发优秀作品,更希望您能将自己的楹联、诗歌、散文等佳作、照片发送给公众平台管理员邮箱sxhdylw@126.com(发送请注明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微信号),让大家在微信上共同分享您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嗨!这里是运城市楹联学会暨河东楹联网微信公众平台,我们的微信号: hedongyl  随时随地恭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