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廉宗颇:谈谈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2018-04-20 廉宗颇活用 修辞 河东楹联网

词性对品,是对偶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联律通则》的一条基本规则。保证词性对品,既可以使楹联显得对仗和谐,又可以让人们感到舒适优美,它是楹联创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词性对品,并非机械的,而是灵活的。正如《联律通则》解释说:“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联律通则》还明确了词性相对的从宽范围。本文仅就动词、形容词在楹联创作中的活用,谈谈以下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动词和形容词直接互对

这一点已经成为楹联界的共识,但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作一分析。


从理论上讲,动词和形容词的定义,特征及其分辨,有一定的关联,动中含形,形中含动。动词的定义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和发展变化的词叫动词。形容词的定义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状态的词叫形容词。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和发展变化,与形容词所表示的形状、性质和动作行为的状态,在给主体的感觉方面有时很接近,很相似,都有动的感觉。“肥”给人以“涨”的感觉;“瘦”给人以“缩”的感觉;“高”给人以“升”的感觉;“低”给人以“降”的感觉。从二者的特征和分辨看,他们都可以受副词的修饰或限制。如“不说”、“很想”;“不高”、“很好”。很多动词、形容词都能够重叠使用。如“研究研究”、“整理整理”;“老老实实”、“清清楚楚”。


从实践上看,动词(特别是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相对,古今不乏其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其中“阔”为形容词,“流”为动词。“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其中“荒”为形容词,“落”为动词。安徽无为许谋成的《题老人节》联:“莫笑老年,晚景堪同秋菊艳;最怜白发,雄心欲与塞鸿飞。”(《2007佳联三百副》19页)。其中“艳”为形容词,“飞”为动词。山东烟台王永江的《扫叶楼》联:“此处好修身养性,但愿茗常新,叶常扫;其人多佛眼慧心,一如花不语,水不忙。”其中形容词“新”与动词“扫”自对,动词“语”与形容词“忙”自对;或者形容词“新”与动词“语”相对,动词“扫”与形容词“忙”相对。



二、动词、形容词转化为名词后与名词对

孤立地看,动词就是动词,形容词就是形容词,他们都分别体现着动词和形容词的特征。但是,中国语言的灵活性决定了中国语法的复杂性,特定环境的适用性决定了句式词语的选择性。在特定的语句中,动词和形容词便改变了自己的身份,跳出了槽,加入到名词的行列里来。这一点,虽然在理论上形成了共识,但在实际操作时,还存在着一定分歧,有时甚至争论不休。动词、形容词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作名词用,这还需要明确一下名词的定义。什么叫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这就是说,动词、形容词一旦作为事物出现时,它就变成了名词。什么叫事物,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都是事物。人是由“谁”来代表的,事物是由“什么”来代表的。换言之,凡是表示“什么”的词都是名词。一个孤立的动词或形容词,一旦在句子中表示“什么”,它就是表示事物,此时,它就转化为名词了。关于这一点,目前的解释很多,很杂,也很乱,把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反而搞得复杂化了,甚至下了错误的结论。“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若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其中“愁”和“喜”,孤立地看,二者都是形容词,但在上述句子中二者都表示了“什么”,即事物,都转化成了名词。“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其中“三顾”与“两朝”对。“朝”指朝廷,名词;“顾”指访问,孤立地看是动词,但在上述语境中,“顾”已充当了“什么”,转化成了名词。“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别舍弟宗一》)其中动词“死”转化为名词与“身”相对。这里需要说明:动词前面加了数量词的,这个动词就变成名词了。例如:“一片爱”、“一次飞”、“一场搏斗”。上面的“三顾”、“万死”亦然。刘太品先生的联《陪迟浩田将军探望季羡林先生,即席拟句》:“高楼仰双星,恰有学士词宗,将军武库;故国同一望,共话海天襟抱,泰岱威仪。”(《2007佳联三百副》第15页)其中“一望”对“双星”,“望”字孤立地看,是动词,变化地看,则为名词。我自己为地质博物馆写了一副联:“与地质同俦,借信息之媒,探神奇之梦;以收藏为本,辟科研之径,登发展之巅。”去年我把它作为辨析题出在联教交流年楹联知识测试试卷中,让大家判定正误,很多答卷中都指出“收藏”是动词,既不能和“地质”相对,又不能和“科研”自对,太冤枉我了。其实,“收藏”在这里是以“什么”出现的,已经转化为名词了。



三、并列的动词或形容词与对句并列的名词互对

过去,语法知识没有现在分得这样细,词只讲实词和虚词,词组和句子成分这些概念还没有出现。古人撰诗写联,在很多情况下,只讲字对。例如王维在《汉江临眺》中有一副对仗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其中“有”对“天”,“无”对“地”。这明显是动词对名词。这时仅仅看一个字,那是不可以的。要知道,这里相对的是一个并列的词组(短语),即“天地”和“有无”。这里相对的,是“天”与“地”对,“有”与“无”对。现在我们把这种对法叫做自对。自对有字对,词对和句对,我这里说的是字对。字对的前提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字具有并列关系。自对时,上下联相同部位的词性不作严格要求。只要他们是并列关系,就可以和另一类具有并列关系的词相对,最常见的是并列的动词、形容词与对句并列的名词相对。唐人韦应物在《寄李儋元锡》诗中也是这样对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其中“疾病”为名词并列词组,“流亡”为动词并列词组。


这种对法在现在更是屡见不鲜的。山西太原乔中兴先生在《题茶》一联中写道:“浓淡取相宜,杯里香茶游上下;浮沉连彼此,雾中水色带清纯。”(《2007佳联三百副》第14页)其中,并列关系的形容词“清纯”与并列关系的名词“上下”相对。江苏扬州刘锋先生的《集苏轼词对联》:“春山入翠娥,记得小轩岑寂夜;长笛吹新水,尚余孤瘦雪霜姿。”(《2007佳联三百副》第15页)其中,并列关系的形容词“岑寂”与并列关系的名词“雪霜”相对。



四、动词形容词与对句的充当状语的各类词互对

状语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用来修饰和限制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常作状语有副词,能愿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介词结构。由此可知:动词、形容词作状语时,可与对句的充当状语的各类词相对。《联律通则》也明确指出:词性对从宽的范围,包括“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这方面的例子从古到今就更多了。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有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其中形容词“端”与副词“欲”相对。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有联:“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其中动词“能”与副词“不”相对。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有联:“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其中形容词“轻”与副词“独”相对。古人如此,今人也是这样。江苏睢宁何国衡先生的联 《题汉淮阴侯韩信墓》:“休伤兔死狗烹,可知名利害人苦;若效赤松黄石,定比神仙获福多。”(《2007佳联三百副》第30页)其中动词“休”与连词“若”相对。江苏扬州陆迪女士的联《太白楼》:“冷月长悬,俯万里茫茫逝水,千秋犹忆骑鲸客;高阁巍屹,笑八方攘攘书生,一醉敢为题壁人。”(《2007佳联三百副》第38页)其中动词“敢”与副词“犹”相对。广东佛山陆增先生联《拜亭后柱》:“亭本仿升仙,以鳌以嬉,至此从容登上界;域原优入圣,亦趋亦步,于斯洽好是中行。”(《2007佳联三百副》第38页)其中形容词“从容”与副词“洽好”相对。福建南安陈华峰先生联《徐州苏公岛亭子》:“东去大江,豪咏奏铜琶铁板;高悬明月,奇思入玉宇琼楼。”(《2007佳联三百副》第40页)其中形容词“高”与介词结构的“东”(向东)相对。更有胆大的,形容词与代词相对。如安徽枞阳的周广征联《李清照》:“婉约并泰周,各具丰裁,下笔多成千古句;清奇传鲁浙,独臻化境,论词别是一家言。”(《2007佳联三百副》第45页)其中形容词“多”与代词“别”相对。


唐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首诗中曾经写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动词、形容词的使用,有着非常广阔的余地。愿我们在楹联文化的大潮中,把楹联作品这张“帆”扬得更高、更远。



廉宗颇 山西运城




第十七届中国楹联论坛 论文 回顾

联·论文‖杨振生:河东流派的文化自觉与时代使命——从“初现端倪”到发展壮大

联·论文‖王庆新:刍议河东流派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向

联·论文‖ 汪星群:新艺术流派  大文化担当--从河东流派看楹联文化发展

联·论文‖欧阳飞跃:清襟凝远 妙笔纵横——“湖湘楹联七子”流派浅析

联·论文‖王家安:由岳民立先生新型楹联理论兼谈楹联学科体系建设

联·论文‖文振西:发展大楹联 功夫在联外——兼论河东流派的创作风格及发展路径

联·论文‖吕可夫:左撇右捺撑起上仄下平——“河东联派”产生的重要启示

联·论文‖ 曾小云:传承清联写作技艺 攀登楹联艺术高峰

联·论文‖ 周永红:试论对联流派之构成要素以及当今准“流派”现象之实质与意义

联·论文‖巩行远:运作楹联能做大——— 山西运城市楹联文化及其“河东流派”现象的文化感悟

联·论文‖王永江:对以“中楹流派”为代表的网络对联风格变迁的探析

联·论文‖杨旭:试论“河东流派”的三种境界

联·论文|严海燕:王天性、徐熙彦对联创作合说

联·论文|朱天运:河东联派的语言特色

第十七届中国(运城)楹联论坛暨楹联流派与楹联文化传承发展——兼论河东流派研讨会纪要

第十七届中国楹联论坛论文集前言


乔应甲楹联艺术全国论坛  论文选

联·艺‖叶子彤——乔应甲对联作品之艺术技巧

联·艺‖王庆新——直面社会人生的谠论诤言——乔应甲联语内涵理义特征浅识

联·艺‖马长泰——乔应甲楹联的文学价值初探

联·艺‖龚联寿——乔应甲《半九亭集》初探

联·艺‖杨振生——《半九亭集》的联史地位及联语风格

联·艺‖余德泉——一部具有历史和学术双重价值的楹联典籍——《半九亭集》楹联初步探讨

联·艺‖陈树德——《半九亭集》的重大意义

联·艺‖明乔应甲《半九亭集》中所反映的民本思想

联·艺‖曹克定——读乔阁老“偶感”联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作品展播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及金奖获得者作品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者作品展播(上)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者作品展播(下)

河东楹联网视频 精 选

【视频】配乐诗朗诵——如果,他仍健在  作者:杨振生  朗诵者:安育中

【视频+解说词】联海弄潮——记当代楹联“河东流派”领军人杨振生

【视频】运城市启动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

联·视频‖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吟诵会实况(上)

小年巨献——【视频】杨振生诗联作品朗诵会实况视频

视频:运城市楹联学会为景海鹏父母送楹联


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主要文章汇编


【定稿】岳民立:把运城建成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

岳民立:关于楹联文化融入主流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是“家”是“帅”是“旗手”--记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岳民立

岳民立同志创新楹联文化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点新探索(上)

岳民立同志创新楹联文化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点新探索(下)

序言 · 蒋有泉:岳民立与“河东楹联”

中国联人精神的优秀代表——记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岳民立

希望指尖上的两行文学,能用优美语言、铿锵的韵律为您丰富生活色彩、启迪人生智慧,也希望您对我们发布的作品评头品足、发表高见,转发优秀作品,更希望您能将自己的楹联、诗歌、散文等佳作、照片发送给公众平台管理员邮箱sxhdylw@126.com(发送请注明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微信号),让大家在微信上共同分享您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嗨!这里是运城市楹联学会暨河东楹联网微信公众平台,我们的微信号: hedongyl  随时随地恭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