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岳民立同志创新楹联文化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点新探索(下)

2015-12-24 岳民立 河东楹联网

岳民立同志

创新楹联文化工作理论与实践的

新视点新探索(下)

16、中国楹联希望小学。
在岳民立和文振西的倡意和推动下,由天津市楹联学会支持,天津民营企业家资助,在闻喜县西街小学创立了全国第一所“中国楹联希望小学”,成为全市联教工作中的新典型。


17、从竭力推广“送中堂”到国内首部楹联电影“喜满堂”诞生
在基层楹联文化工作中,岳民立同志常常被广大楹联人的执着奉献精神所感动,在会议和各种场合,他多次呼吁作家、诗人和记者,把视线投向楹联人,采写他们的感人事迹,为无私联人树碑立传,出一本书。他特别对闻喜县东镇分会首创的“送中堂”活动感兴趣,不仅亲临活动现场,还在很多场合大力宣传推广。2011年,在主持组织采编《联化人生》一书时,向去闻喜采访的作家申大局特意推荐“送中堂”故事。申大局在东镇寺底、官庄采访中,感受到“送中堂”活动确实是新农村建设中倡导和谐新风的新生事物,萌发了把它写成电影文学剧本的想法,此举立即得到岳民立、杨振生和文振西等同志支持,申大局很快付诸行动,后来,这件事又取得闻喜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这就促成全国首部以楹联为题材的电影“喜满堂”拍摄成功并公映,在国内添补了空白。


18、评选确定首批“河东楹联传承人”
岳民立在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后,就思谋着如何在全市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和机制问题,受“非遗”传承人的启发,萌发了评选“河东楹联传承人”的想法,他与市楹联学会薛起珠、杨振生和朱天运等领导沟通后,出台了评选条件和办法,于2013年8月,在全市首批评选确定了157名传承人,通过河东楹联网,召开了颁奖动员网络会议。此举,不仅《中国楹联报》等报刊作了突出报道,而且被评为2014年中国联界十大新闻。


19、创办“河东楹联网”
2009年5月,为了适应信息化发展新形势,使楹联文化传播驶上快车道,岳民立积极网罗人才,发现挖掘了姚伟鹏、何沁学和本省赵瑞琴等网络高手开通了“河东楹联网”,他每天坚持上网,十分注重运用网络指导推动工作,目前,网上会员已达3000人,成了与全市、全国联人网友沟通信息平台,也成为对外展示河东楹联成果的渠道,全国各省市、全世界目前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友浏览河东网。他还在各县市学会组建了100名网络员队伍,并且主持召开了5次全市楹联文化工作网络会议,取得了快捷高效的成果。目前,河东楹联网已成为全国、省、市楹联网站中比较活跃、很有影响的网站。


20、积极推进楹联文化产业化进程。
岳民立同志多年来一直呼吁和竭力推进楹联文化走向市场,逐步实现产业化的进程。他积极支持市楹联学会副会长毛建民经过多方考察,在河津开创成立“普天红楹联文化传播中心”,走出了一条“产业下基层,楹联进家庭”的新路,现在下属100多个服务站活跃在河东大地,很受人民群众和楹联人欢迎。为了把这个楹联文化产业叫响做强,他又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经验交流会,大力宣传推广“普天红”,繁荣“普天红”。最近,岳民立和杨振生同志积极与有关部门和企业沟通,决定在市区筹建一座“中国楹联大厦”,目前,这个意向已经得到中国楹联学会批复同意,市政府正在立项,争取2-3年内建成。待大厦建成后,将成为楹联文化产业化和“联都运城”建设的一个标志性工程,逐步解决“楹联人端着金饭碗没饭吃”的问题,解决楹联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1、注重运用新闻媒体传播楹联。
岳民立同志早年是新闻工作者,他深谙新闻媒体对传播楹联文化的作用,因此很注重与新闻媒体沟通,目前,他周围有很大一批媒体记者朋友,全市楹联文化工作的重大活动,都有报道。《中国楹联报》10多年来刊发了运城市15个头条报道,《对联》、《中国楹联》杂志、《中华楹联报》和中国楹联学会网、中华国粹网、联都网等媒体都对运城作了大量报道。市内《运城日报》《黄河晨报》每年刊发楹联稿件都在百篇左右。运城市电视台除了新闻报道外,从2013年开始,三年来,春节前后在《运城导视》开辟“河东名联赏”专栏,由“河东流派”联家作名联、赏名联。先后有杨振生等10名联家亮相。既宣传了楹联佳作,又宣传了联家风彩,成了节日期间一道文化大餐。运城市被命名为“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荣登2012年《运城日报》十大新闻事件榜。由市楹联学会和《黄河晨报》联合组织的“平陆楹联小伙”——残疾青年联家荆齐美治病救助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和全国联友倾心支持,此举也被《黄河晨报》评为2012年十大社会新闻事件。


22、为在全国联界确立“中华楹联巨匠”——乔应甲的历史地位鼓与呼
乔应甲,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官做到二品大员,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民间誉称“乔阁老”,山西省临猗县张嵩村人。他对楹联文化最大贡献是楹联专著《半九亭集》,自创楹联4300多副。这样有极其深厚文化底蕴的珍贵财富,多年来一直淹没在民间,不被联界认可和应用。2005年,运城市楹联学会原会长薛起珠和临猗县诗联学会原会长张延华,先后在主持搜集楹联历史资料,编纂出版《中国对联集成·河东卷》和《中国对联集成·临猗卷》时,发现了珍藏在民间的楹联专著《半九亭集》,就收录编入市县联卷本,并在全国联界突出地加以宣扬。期间,张延华同志撰写了数十篇很有价值的评论文章,对推介乔应甲《半九亭集》起了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岳民立同志意识到,要真正发挥《半九亭集》在推动楹联文化事业中的作用,必须得到全国联界对乔应甲楹联历史地位的评价和肯定。于是,他就找机会多次邀请中国楹联学会、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和运城市委、市政府领导,到乔应甲故里实地考察,并给领导当参谋提建议,争取资金,联系全国联界专家学者,促成了2008年11月,中国楹联学会、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中共运城市委宣传部和临猗县委、县政府在运城召开“乔应甲楹联艺术全国论坛”。通过20多位全国联界领导和有权威的专家学者的论述,形成了论坛纪要,对乔应甲的楹联历史地位作了高度评价。一致同意确立乔应甲为“中华楹联巨匠”,确定《半九亭集》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从此,乔应甲进入了全国联人的视野,有了应有的地位,2012年10月,中国楹联学会在广东惠州举办第五届高峰论坛,主题是全国联坛历史人物评价。得到消息后,岳民立立即告知张延华撰写乔应甲论文到会上宣读,得到联界专家又一次公认。此后,全国联界报刊和一些大专院校专家学者都纷纷撰文论述乔应甲对楹联文化的历史贡献。


“中华楹联巨匠”——明代乔应甲楹联专著《半九亭集》的挖掘和推介,不仅为古老河东楹联文化史上增添了一张靓丽名片,而且为全市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楹联“河东流派”的打造,找到了源头,成了激励全市联人矢志不移、弘扬国粹、振兴楹联的强大动力。


23、全力组织全国楹联名家巅峰对决和采风讲学
从2011年5月开始,历时半年,受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对联》杂志下半月编辑部倡导,岳民立代表市楹联学会,主持组织了“河东杯第二届中国对联巅峰对决邀请赛”,全国联界10位顶级联家分“长江”和“黄河”两队,并有10多位全国联界名家作评委参与,就他提供的河东人文历史名胜资料,“南风广场”、“运城盐湖”、“柳宗元”、“三王之一王勃”和“中华宰相村”等,撰写楹联,在网上进行了五场巅峰对决,评委当场亮分,决定名次。同时,他还组织了全市楹联骨干在网上跟踪学习全国联家的创作经验。网上对决结束后,为扩大影响,延伸对决成果,岳民立又倡导组织了“全国楹联名家河东行采风讲学活动”。三天时间里,30多位楹联名家除对全市著名文物旅游景点景区采风外,还应邀到13个县市基层农村、学校、企业,进行采风讲学,与河东联坛一百单八将成员座谈交流。此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有始有终的巅峰对决联赛活动,不仅为我市撰写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楹联佳作,更主要的是宣传了河东,扩大了河东联界的影响。通过实际体验,全国楹联名家对运城联界这种为振兴楹联、执着敬业的精神和开放大度,虚心求学的品质所感动,他们与河东联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采风活动结束至今三年有余,仍有不少联家关注河东,惠寄佳作。

鑫地理想城,三校联建,全龄层一站式教育
销售电话:0359-6558888 656888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