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之有道 | 沈秋之:四年心意,从芙蓉峰下到西子湖畔

考研成功者无外乎以下两个特点:一曰兴趣博厚,二曰孜孜不倦。沈秋之身上正有这两个特点。他有梦,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带给他深造的期盼;他择梦,清醒的认知促使他选择最合适道路;他逐梦,漫漫“研途”独自经历一场勇往直前的自我较量。


今年,沈秋之以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取浙江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研究生。四年心意到如今,不仅是梦想成真的欢喜,更是一场难忘的蜕变。

..........

..........


一腔孤勇,与自我较量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有考研想法的人很多,但更为重要的是自身的毅力。”于普通人而言,漫漫“研途”中灵光澄澈如有神助的机会少,挑灯夜读枯燥乏味的时日多。半年多的复习时光,从早上八点走入图文,到晚上十点半离开,晨光夜灯里,尽是他对考研的坚毅与执着。与此同时,他也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一页页排版精美的笔记,一张张别出心裁的思维导图是他的成功秘籍,更浸透着他对于专业知识的执着与热爱。


沈秋之坦言,面对着就业等选择,自己曾经有过彷徨和焦虑,但最终还是在这条泥泞并且漫长的道路走了下去。在考研前的秋季招聘会上,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多所优秀学校的垂青。面对未知的结果,沈秋之曾陷入过难以取舍的困境,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如今,他不止收获了去理想之地深造的机会,更参透了“考研”一词的真正含义。

..........

..........


辗转择梦,以“适合”为灯


辗转的择梦路上,他一直清醒地以“适合自己”作为大学之路的一个指向标。大一时文献学课堂激发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让他在大二时毅然选择转专业至汉语言文学为了补修学分,他曾经历过每学期十六门专业课的压力,但这也给予了他发现新知的机遇。古代汉语课堂上,看似枯燥的文字、音韵、训诂等知识在殷晓杰老师的讲解下却深深吸引了他,也使他坚定了考研的想法。大三时,感于张涌泉院长对于敦煌学研究之坚守,又出于对张磊老师的敦煌文化课程的喜爱,沈秋之在老师的建议下将浙江大学确立为奋斗的目标。


“很幸运能遇到一群恩师,能够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助力我在四年间完成了一次蜕变。”而谈及这一路的规划与选择,沈秋之将眼光置于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他反对盲目地选择考研,而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真正自己的那条道路,并无怨无悔地坚持下去

..........

..........


“秋”日胜春,为生命绽放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因为名叫“秋之”,所以沈秋之很喜欢这两句诗。他认为,在不同的时刻都要去发现美好,考研虽然辛苦,但是也不能忽视生活的精彩。四年来,他怀着一份人文学子的热忱,把生活雕刻成精致的模样:舞台上,总能看到他演讲、朗诵的身影;朋友圈里,他的摄影和烹饪作品更是圈粉无数,在沈秋之眼里,这些是生活所赋予他的感动与惊喜。“在这个更为多元化的社会中,我希望自己坚持并发展这些爱好,不固守在自己的象牙塔内。”博洽多闻,坚定所信,做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这是沈秋之的心之所向


目前,沈秋之正在参与学院“手写纸本文献用字的搜集与整理”敦煌写本残卷缀合等相关项目,努力完成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身份转换。


“其实优秀的人还有很多,我只是一个幸运儿,发现了喜欢的东西,并多坚持了一点。”人文学院的老师们为他造梦,他怀着叩问自我的心辗转择梦,最终顺利将考研的梦想停靠在了浙大古典文献学专业。


从芙蓉峰下到西子湖畔,相信他未来定能学有所成,终有所获。

世界图书 日



-End-

-新媒体中心 出品-

-用心刻录声音  讲好人文故事-


往期热文↘


记者 | 人文记者团  王妙婷

图片 | 由本人提供

编辑 | 吴沁颖

责任编辑 | 郭林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