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之有道 | 沈红萍:从浙到沪,一场“师范”到“师范”的旅程
“从浙到沪,是一场‘师范’到‘师范’的旅程。”也许可以这么说,对于沈红萍而言,正是四载时光的积淀,让她有了前行的底气和动力。
去年下半年,经过笔试面试,沈红萍被成功保研至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开始她的第二个“师范”旅程。她在婺城播下梦的种子,而梦想的花将继续绽放沪上。
知行合一
一名合格师范生的三年“深造”
考研、考公、就业……面对记者,沈红萍又回想起大三时面临的多元复杂的选择。
”“前三年,是最好的参照。”临近大四时,我们当中大多数人都会感到迷茫,这时可以回顾自己奋斗的足迹,着眼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回溯过往,探寻本心。
“教学,是知和行的统一。”每一位未来想成为老师的师范生,都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立足课堂实践反思,不断充电。直接就业是通往实践最快的途径,而求学深造则是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更佳方式,若想潜心研究教学,读研不失为好的选择。“我是在推免面试的时候,更深入认识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的。”曾任学生会主席的沈红萍认为,是三年的学生工作,让她具备起从容不迫的自信;是专业知识的日常积累,让她的应答更有深度;正是四年时光的磨炼,让她深谙知行合一的价值,继续成长。
“‘站上讲台’与‘站稳讲台’是天壤之别。”学校、学院为同学们提供了许多锻炼师范技能的机会,譬如微格、各类学科竞赛、见习实习等。大多数人都能在微格课上体验人生第一堂授课。“我觉得本科阶段的我们跨出了讲台的第一步,至于站稳讲台,或许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从‘站上’到‘站稳’很难,如若用两三年的“深造”来过渡,也许会有别样收获。”
殊途同归
开启幸运儿的研路新篇章
研途之上,沈红萍是平凡又不凡的幸运儿之一。
”2017年暑假,沈红萍选择留校,加入考研大军的行列。“于我而言,我并没有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保研,毕竟谁也不能说自己足够优秀,或者说百分之百会有保研的机遇。”她“驻守”25幢大教室备战考研,两个月的潜心复习,从专业知识到教育学原理,点点滴滴都印刻在笔记里的一笔一划中。“考研考查的是综合能力,除了看你的专业涵养,还要看你视野的广度。”在备考过程中,为缓解备考压力,她还通过阅读教育教学类期刊、观看历史纪录片、研读论文等方式拓展思维,保持热情。
这段插曲随着九月中下旬保研名单的公示悄然停止。“那时我真正领会到了什么叫人生转折。”推免网报后忐忑的等待,收到复试邮件的激动,赶往上海途中的“小兴奋”,复杂的心情充斥着整个九月。
最后,华师的复试通知邮件为她的研路开启新的篇章。
对多数人来说,研路漫漫,难免会有迷茫,关键还需自身坚定。沈红萍表示,研途中如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研友将是一件幸福的事。摇摆不定之时或与师长长谈,也许能获得新的体悟。这些来自身旁的鼓励与安慰,将成为前行路上最好的精神支撑。“虽没有考研同学那般轰轰烈烈的经历,但相同的是我们都执守着一份不抛弃、不放弃的读研初心,都不想给四年的时光留下遗憾。”
从ZJNU到ECNU,带着人文给予的精神启示,她将执守“师者”的梦,大步远行。
-End-
-新媒体中心 出品-
-用心刻录声音 讲好人文故事-
往期热文↘
来源|人文记者团
编辑 | 钱学艺
责任编辑 | 王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