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文院友 | 冯根胜:乐为金华文化传承发展添砖加瓦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没有追求就没有前进的目标。每实现一个目标都为我增添新的动力。”冯根胜,一位在新闻、写作一线耕耘35年的资深媒体人,把宣传文化事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取得累累硕果,是一位有研究生学历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和教授级高级编辑。如今,冯根胜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金华小邹鲁文化促进会会长。他在金华文化的挖掘、传承、弘扬的工作中再次出发,继续为金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事业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积淀:新闻采编功底深厚 增强自身文化素养


恢复高考后,1978年10月,冯根胜考入了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从此,他在文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写作成了冯根胜大学生涯中主要的兴趣爱好。他曾在《青年作家》《中国青年报》《作品与争鸣》《辽河》等全国性报刊上发表作品,其中文学评论《为什么会酿成悲剧》(《青年作家》1981年9期)和《揭示了青年人命运的重大课题》(《青年作家》1982年2期)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大学的写作和校报记者的历练,为他今后从事新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2年8月,冯根胜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金华日报社任编辑、记者,既编版又采写,并在多岗位锻炼。他先后担任报社记者部副主任、广告部主任、印刷厂厂长、厂党支部书记、记者部主任等职。1995年提拔担任报社副总编辑,2003年任报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等职。冯根胜说,不管兼了多少职,编辑、记者的工作始终不能放弃,党报的办报为民理念始终不能忘记。他把新闻工作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以办报为民为己任,用手中的笔努力当好党的喉舌,真实反映人民心声,用更多的版面报道民生,宣传基层,服务群众。35年来,他在新闻事业的园地里辛勤地耕耘,推出一篇篇有一定影响的新闻力作和有一定深度的新闻论文。冯根胜在《金华日报》以及《浙江日报》、《新民晚报》、《工人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各类新闻作品3000余篇(件),有30余篇新闻作品获浙江省和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其中10多篇获一等奖,独立撰写并发表新闻论文16篇,专著《网络新闻的采写和编辑》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通讯《毛主席来到双龙水电站》收入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乡土教材》(金华)。创作的诗歌《理想飞瀑之歌》荣获浙江省诗歌创作大赛二等奖。1989年,他担任金华日报社新闻写作知识培训班班主任兼授课老师,主持培训了两期新闻学员170多人。多年来,他还应邀到工厂、部队、机关、学校等众多单位讲授新闻写作课,受到广泛欢迎。



担任记者部主任时,冯根胜身先士卒采写重大报道,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真实地反映老百姓求发展的心声,推出了一批有震撼力的新闻作品。1995年,他参与组织和采写了“醒来吧,金华”、“冲出盆地”、“开放金华”等多组重大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随行采访过朱镕基、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出色地完成报道任务。

作为连任四届(1995年至2017年)的金华市政协委员,冯根胜利用政协这个平台,积极参政议政,撰写了许多有关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市民素质、把好舆论导向等方面的提案。他连续多次被评为金华市优秀政协委员



在冯根胜连选连任报社工会主席28年期间,他每年都坚持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展现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2013年,冯根胜当选中国工会十六大代表;201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


传承:擦亮小邹鲁文化名片  焕发时代光彩


文化是城市古老的记忆,记录城市的发展历程。金华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2300余年的建城史。金华素有“小邹鲁”雅称,儒学成就非凡,孔庙奉祀的先贤先儒中,浙江共有6人,其中金华就占了5人,全国第三大孔子家庙就在金华磐安。金华历史上书院迭兴,讲学群起,名家荟萃,影响深远。“小邹鲁”是金华的文化名片,是独特的文化资源。

 1996年9月,在金华市委领导重视下,“金华小邹鲁文化促进会”挂牌成立,会员都是金华热心文化事业、在宣传思想文化等工作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代表人物。金华市老领导等担任名誉会长,历任会长先后由金华市文化局和金华日报社老领导担任。2019年金华小邹鲁文化促进会筹备换届,原班子成员因年龄到杠,推荐冯根胜为新一届会长候选人。尽管冯根胜当时还返聘报社工作,精力有限,但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审批同意的情况下,冯根胜还是服从组织安排,参与筹备换届工作。

2019年8月,冯根胜顺利当选为金华小邹鲁文化促进会会长。“要么不当会长,要当就要当个好会长,为挖掘、研究、传承、宣传、交流传统文化尽心尽职,继续为促进金华文化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冯根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便于开展工作,冯根胜多次与金华城投集团联系,租用了万佛塔公园南侧的赤松门城楼为办公和活动场所,并在四周墙上制作、设立宣传展板,宣传小邹鲁文化。

换届后,冯根胜带领班子紧扣文化主题,围绕主要任务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和学术研究,并结合新时代金华精神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阐释优秀传统文化,让小邹鲁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冯根胜多次主持召开理事会,组织专题学习,制订促进会领导班子分工职责;设立了办公室、学术研究部、文化遗产保护部、文化项目促进部、宣传展示部,建立了小邹鲁文化专家智库,明确了各部室职责;制定了理事会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研究部署主要工作和活动。上任后,冯根胜应邀参加了在磐安榉溪举行的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大典,与省内一些儒学学会开展交流活动。先后组织40多位会员考察磐安孔氏家庙、婺城区寺平古村、竹马乡方下店村、罗店、双龙等地,并举行文艺慰问演出,送文化下乡。冯根胜多才多艺,他不仅能说会写,而且能歌善舞,尤其爱好演唱戏剧,多次参加过省、市的大型文艺演出。京剧是国粹,婺剧是古老的艺术,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金华小邹鲁文化促进会每次下基层演出,冯根胜都带头表演节目,唱上两段京剧、婺剧,赢得现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2020年元旦以来,金华小邹鲁文化促进会在万佛塔南侧的赤松门城楼,开办“小邹鲁•文化讲坛”系列讲座,冯根胜讲了第一讲《如何传承和弘扬小邹鲁文化》,深受好评,目前已陆续开讲6场文化专题讲座。省市媒体均作了重点报道。冯根胜还组织理事和专家在婺城区安地镇岩头文化村灵岩书院举办小邹鲁文化如何助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在古子城举办婺州古城文化研讨会,为金华文化产业发展和古城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冯根胜还先后组织部分骨干考察金华山文化、核雕文化博物馆、文化古村落、兰溪仁山书院、女埠古镇文化、双龙鹿田书院、何基故里、白沙溪文化等,为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出谋划策。

2020年12月8日,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了一条重要新闻:金华婺城区白沙溪三十六堰等申报成功,被确认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冯根胜听到消息,深感欣慰。对白沙溪文化及三十六堰遗产的研究、保护和利用,一直是金华小邹鲁文化促进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上一届班子和专家多次开展调研,参与制订保护开发策划书。冯根胜担任会长后,继续推进这项工作,多次带领小邹鲁文化促进会骨干考察白沙溪文化,支持会员撰写论文,编纂书籍,为申报世界灌溉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冯根胜多次带领常务理事专程到兰溪、义乌等地商谈筹建地方分会,进一步扩大金华小邹鲁文化的影响力。目前义乌、兰溪分会已挂牌成立。冯根胜还与来访的省内外文化人士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专程来到浙江师范大学,了解正在编写《北山四先生全集》的进展情况,商谈合作事宜。冯根胜还组织金华小邹鲁文化促进会的骨干会员赴衢州开展考察交流活动,考察了孔庙、儒学馆和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并与衢州传统文化促进会的领导座谈交流,加强两地文化交流与合作。

尽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但冯根胜仍然坚持工作,总结整理了金华小邹鲁文化促进会年度考评材料,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到学术研究上。2020年3月,冯根胜查阅大量资料,走访多位人员,深入现场考察,撰写出一篇重要的文化考证论文《“双龙洞”壁刻字谁人所书?》,先后被国家级和省市媒体刊登和播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换届一年多来,冯根胜带领金华小邹鲁文化促进会的会员们开展学术研究和专题研讨,著书立说。据初步统计,小邹鲁文化促进会会员编著或参与编著出版文化书籍10多部,撰写研究论文和重要的文化研究文章50多篇,先后在全国、省、市报刊及新闻网站上发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信义和美、拼搏实干、共建图强”的新时代金华精神是对金华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金华小邹鲁文化如何进一步传承发展?冯根胜说,挖掘、研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关键是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小邹鲁文化促进会开展活动,要做到大型与小型活动结合,高端学习与大众普及结合,市区与县市结合。充分利用宣传优势、人才优势、阵地优势,全方位推进文化工作,扩大小邹鲁文化在金华,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弘扬八婺文化,促进浙中崛起,让金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赋予新的内涵,焕发新的生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冯根胜已经退休三年,本可以在家含饴弄孙、安享清福了,但他为了促进金华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退而不休,仍在自我加压,负重拼搏,不遗余力发挥余热,贡献自己的才智,用行动践行新时代金华精神,令人敬佩!



-融媒体中心 出品-

-用心刻录声音  讲好人文故事-


往期热文↘


来源 | 金华广电融媒体编辑 | 刘涵责任编辑 | 王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