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生情,母校情,团队情——情牵四方!结缘“云端”,我们行稳而致远

数不清的线上讨论记录

累计十几小时的视频通话

屏幕的两端

系着这个寒假最绵长的情谊

 

诗词歌赋,对话课堂

“诗词童行”传递师生的共鸣

答疑解惑,倾囊相授

“感恩母校行”延续人才的火种

齐心协力,共克难题

“小挑”竞赛书写团队的荣誉


 


山川异域,热爱同辉

在云端

我们将人文er的冬日故事

讲给你听


师生情:云端上的诗与远方

——“诗词童行”志愿活动 


自2020年开展以来

“诗词童行”已陪伴孩子许多时光

诗词童行,以云端为桥梁

与师同行,共赴诗与远方


“云端上的幸福感”


提到孩子脸上就绽放笑容,谈起诗词眼睛就发光,这是中本207班杜蒙楠给人的第一印象。

为适应线上学习时间的不固定性,杜蒙楠将“随性阅读”与“有意识阅读”结合,使授课过程更加灵活。她经常与孩子互问互答,“他的交流总能给我惊喜和新的思路”。教学相长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是杜蒙楠幸福感的来源。


杜蒙楠的课前准备


地理相隔,阻不断孩子的热情与求知欲。孩子主动朗读时,稚嫩的声音通过电流传递到云端的另一方,杜蒙楠感受到他对文字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共同成长,探索未知,杜蒙楠与孩子一起,因获取知识而快乐,因分享快乐而幸福


杜蒙楠上课的相关文件

与学生家长交流


视频连线跨越物理距离,热爱诗词的两颗心在云端相聚。为守护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杜蒙楠愿做一盏引导思考与捕捉灵感的明灯


云端中的诗词文化


《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舞千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影视欣赏课,而是中本202班骆铭丹的诗词网课。充分运用云端资源,她不仅带领孩子感悟诗词的韵律美、文化美,也培养了学生在“艺术大杂烩”中的鉴赏能力。

“我希望孩子能在诗词学习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能运用所学欣赏其他艺术作品。”在学习李白时,骆铭丹以舞剧《李白》为载体,与学生探讨李白的一生。对于舞剧中李白的“流泪”“失落”“得意”等,她启发孩子运用课堂知识去寻找答案。

在云端资源的辅助下,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诗词,更是欣赏艺术、发散思维、学以致用的能力


骆铭丹在给结对的同学上课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骆铭丹在第一节课这样介绍自己。她希望自己的“暗香”能穿过云端这头的屏幕,萦绕孩子身旁,给予诗词传达文化的力量。


“云端里的时代视角”


作为一名初次接触“诗词童行”的大一学生,中本216班的王雪十分重视本次志愿活动。她想更好地体验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助力传承中国的诗词文脉。



王雪上课用的ppt

与学生家长交流


线上授课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王雪带来难题。提前多次调试设备,与家长孩子进行线上深度交流,王雪克服屏幕的物理阻隔,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她在授课过程中运用趣味问答的方式,营造轻松诙谐的课堂氛围,为孩子打造投入感十足的云端课程

恰逢冬奥会,王雪便以“科技时代发展”“文化自信”为切入点,进行作文讲解和剖析。虽身处异地,但师生二人通过云端,共同见证冰雪中国,体会文化中国。独特的视角和教学内容,使孩子在收获诗词知识的同时,增强时事大局观。


缘结云端,与诗同行

小小屏幕难以阻挡思想的碰撞

对诗词的热爱使我们共话天地

“以诗心育童心,承壮志偕风雅”

在未来

“诗词童行”将继续用诗词唤起孩子的诗心


母校情:云端上的传承延续

——“感恩母校行”志愿活动  


寒假伊始

一场母校之旅已然开始

创建咨询群、发放宣传资料、线上宣讲

问答与回复之间

人文人倾情付出

携初心而来,带使命而归

感恩母校行,云端共相聚


“一座双向互动的重要桥梁”


从学校专业、社团聊到食堂、小吃街,由中本202班张启悦带头的母校行团队创建的宣讲群里每天都跟过年一样热闹,消息一个接又一个。各个专业的浙师学子为大家分科别类答疑解惑,也为学弟学妹找心仪专业的学长学姐询问提供方便。


张启悦进行浙师大的招生宣讲


耐心回复、热心答疑,他们为迷茫的高三学子答疑解惑,也为亲爱的浙师全力代言。所有的疲惫都在学弟学妹们的一声声“谢谢”中烟消云散,成就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15分钟的线上宣讲时间,张启悦从紧张到“话痨”,围绕精心准备的宣讲PPT详细介绍学校“三位一体”和复硕计划,让学弟学妹们了解更多信息,紧抓机会,从而坚定目标。“通过宣讲,学弟学妹们了解学校风土人情、专业学科情况等等。在他们眼中,浙师大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招生答疑与线上宣讲


“感恩母校行”活动对张启悦来说,是一座双向沟通的桥梁,一端连接母校学子,一端连接浙师大。他们愿做这座桥上的引路人,在活动中奉献力量,做好浙师“代言人”,在“云端”收获宝贵的经验与友情。


“一场传授高考经验的旅行”


“在高考冲刺的后期我才真正的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因此我很想自己的学弟学妹能尽早运用恰当的方法事半功倍。”对于历本211班的俞坤宏来说,参加感恩母校行活动是一次宣传大学的活动,也是一次传授高考经验的旅行。俞坤宏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明确方向,不错过像三位一体与复硕这样的宝贵机会,从容不迫、勇往直前。

团队成员的宣讲精彩纷呈,除了介绍浙师大的三位一体与复硕政策,他们还结合自己丰富的校园生活,设置专门的线上答疑环节,让同学们真正走进浙师大。


俞坤宏感恩母校行的ppt


为了给学弟学妹们提供更多帮助,俞坤宏在咨询群里“倾囊相授”,帮学弟学妹们解答三位一体、复硕政策、浙师大招生概况以及其他和高考有关的问题。“切实解答学弟学妹,他们由疑惑不解到豁然开朗,这个过程使我提前体会到了独属于人民教师的快乐。”


俞坤宏作为学长的鼓励


小组成员解答招生信息


第一次参加“感恩母校行”活动,俞坤宏收获满满。从准备材料到答疑咨询再到宣传答辩,他很开心完成自己期待已久的“高考经验旅行”。这是一场“云端”对话,是别有意义的线上“相遇,也是一种充满人文情怀的传承


感恩母校,宣传浙师


未来也会有无数和他们一样的宣传者引路人,踏上“感恩母校”之行,云端相见。


团队情:云端上的围聚相助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从院赛“缤虹星城杯”中脱颖而出

人文团队在云端相聚

十天时间的校赛准备里

他们从一而终,精益求精

备战“小挑”!


“云端里的赛场和问候”


寒假第七天,“感‘童’身受”项目组得知“入围校赛”的消息,但此时的各成员早已各处一隅——一场“云端保卫战”吹响了号角。

随身携带电脑,掐着表,打开摄像头,他们每天进行一至两次的视频会议,模拟校赛答辩。无形的桥梁架在云端里,五个人隔着屏幕,打造比赛现场。

来回拉动录屏进度条,细抠每一处“死角”,他们细究陈述的语气、轻重音、时长等问题,将细节处做到极致

“线上答辩全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负责陈述的王洁自信地说道。其实,看似“拿捏”答辩的背后,是无数次的视频连线和聊天“刷屏”


模拟校赛答辩

一部分陈述改稿


透过冰冷的屏幕,指尖的温暖在云端传递。清晨,一声“早晨好!”唤醒漆黑一夜的屏幕;中午,“大家记得准时吃饭哦!”的语音暂缓高速运转的网络;夜深,一句“早点睡,晚安!”浸润每个成员的梦乡。


“一路走来,小伙伴们辛苦了!”这是校赛成绩发布时,项目组微信群聊里暖意满满的话语。紧随其后的,是一整列不停滚动的致谢话语,浓浓的感激之情溢满了屏幕。熨帖心底的温暖从始至终!


小组成员之间的聊天记录


这是一场打磨意志、考验心态的“拉锯战”。云端赛场上,与时间“你追我赶”,他们也不乏温情细语。“润色”每一处工作细节,“润泽”每一份比赛热情——尽善尽美,守候团队情谊!


“云端中的接力和信任”


云端空间无限延伸,置于其中,潜力无限。微信群里,“言的二次方”团队成员们头脑活跃,踊跃发言。屏幕光暗闪烁中,新颖点子萌生——呈现崭新的美工风格。

为更快、更好地完成繁重的美工任务,“接力赛”在线上演!其他成员“加速”完成各自任务,将文档“接力棒”传递给黄骏杰;再由黄骏杰进行ppt的加工和美化。虽然相隔万里,大家依然有条不紊地为同一个目标奋斗


团队成员在工作


一直在线,有问必答!黄骏杰做ppt时会发很多版本在群里,很快,群员们纷纷“冒泡”,一起讨论;负责文本的夏凤翔写至一半卡壳时,立即在群里抛出问题,大家一起商议。云端之上,信任依存!


团队成员的聊天记录


端坐在书桌前,他们面对着电脑,每天长达七八小时;手指飞快在键盘上敲打,仿佛穿过屏幕,向围坐在两侧的队友致意。例会前,他们将整理出的阶段性问题发在微信群里;腾讯会议上,每名成员轮流发表想法,提出意见。群策群力在云端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队召开相关会议


在云端团队的力量汇聚,溢出屏幕,注入指尖。年轻的成员们追逐的从不是名次荣誉,而是奋斗无悔、相知默契,他们的对手正是从前的自己。

大胆创新,锐意精进,青春无限可能,张扬着肆意的活力!


行至校赛,逢于云端

人文团队打破地理屏障,线上“会晤”

蓬勃的朝气、热情溢出屏幕

不是终点,而是中点

他们,将持续奋斗,启航新征程



每一次连线

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每敲下一个键盘

都在输出奇思妙想

 

畅游云端

看诗词童行,品师生情谊

踏感恩之旅,念来时初心

赴云上赛场,创卓越佳绩

情牵四方,一同筑梦

人文er一步一个脚印

穿过虚拟世界

留下“云上”的坚实足迹



- -

-  -


往期热文↘




文字 | 成禹 黄瑶婷 周映映 骆铭丹 应之缘
 | 汤鸿琼  素材由本人提供编辑 | 朱高雨责任编辑 | 郑子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