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由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及多家单位联合承办的“时间剖面:深圳建筑的可能性”展览开幕式在何香凝美术馆圆满举行,立方设计受邀出席开幕式并携相关代表作品——“时间剖面背后的故事”于华美术馆2楼38号展位进行展出。作品中展示了立方设计成立至今近20年来对深圳城市建设发展的贡献,深度参与并见证了深圳城市高速发展的大时代。以下由立方设计合伙人邱慧康先生讲述项目背后的故事。
今天来看鸿荣源熙园的话,我觉得我们非常幸运,这个项目其实开创了好几个“第一”。首先,对于我们的业主来说,他们以前只有在宝安区、深圳市以前的“关外”有项目,而这个项目是他们在深圳“关内”的第一个项目。所以,业主其实是非常重视这个项目,也希望通过这一个项目实现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我觉得匪夷所思的是他们把这么重要的一个项目给了我们这么年轻的一个团队。20年前的立方设计可能只有十来个项目。在这个项目前期,我们确实是跟另外一些很著名的国际大师的公司之间竞争之后才拿到的这样一个项目。
虽然我们是竞赛中获得了胜利,但就在那个时候能够将这么样重要的一个项目委托给我们当时那么年轻的公司,在今天我还是要感谢我们的业主,我们也用我们的工作成果回馈给了我们的业主。这个项目也实现了几个“第一”,第一个就是尝试了在一个统一的容积率下“高+低”,让高层建筑高层的住宅单位拥有它的一个卖点、优势,比方说它的采光和景观,让高层建筑跟低层建筑之间的去组合。低层建筑就是代表着现在可能都已被限制了的联排别墅这类的概念,因为联排别墅设计的理念是对于土地、对于花园的热爱,对于邻里空间的喜欢和价值认同,但正因为连片的低矮建筑,其实为高层建筑留出了很大的视觉的空间和景观,我们实际上将这两者结合,开创了第一个将高层建筑和低层建筑放在同一个区域的设计。还有一个“第一”,我们第一次尝试将生态因素由地面把它搬到空中去,虽然我们有标准层,每一层的面积也相同,但是我们通过错综的阳台实现了每一户都可种上大树的空间。当然,后来也被人诟病为上面一层的人可能会看到下面一层阳台里发生的活动,但是作为当时来说,我们希望高层居住的人们也能够拥有在地面上生活的感觉,不过,也催生了一些利用这种政策,“风靡”全国各地的“偷面积”的方式,这个可能是一个不好的一点,也是一个“第一”,但熙园并没有偷任何面积。另外“第一”是,熙园之后,全国一下子出现很多高层建筑中做圆形的这种塔楼,我们那次也是第一次这样设计,当时做这种圆型的塔楼并不是为了从形式出发,是功能上为了不遮挡后面的视线、保持视线的穿越,再加上业主对于风水的要求,所以也催生了这种圆圆鼓鼓的建筑。
我现在仍觉得很幸运,因为熙园这个项目让当时年轻的我们能够生存下来,这是我们立方设计在公司成立初期获得的第一个重要的项目,所以它确实有好多个“第一”,立方设计也是在那一刻开始为深圳的建设做贡献的。
天鹅堡项目其实是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运动和房地产发展的产物,也见证了立方设计从诞生到现在,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可持续的设计。从2003年通过设计竞赛赢得了天鹅堡二期一区的设计开始,到现在为止一共有18个年头,我们分别完成了波托菲诺天鹅堡的二期一区、二期二区、三期、四期,包括现在的天鹅湖。这个过程中,项目的建筑风格也是丰富多彩的,从最早的像地中海式的建筑风格,到现代化的建筑呈现,对于这一变化确实感慨良多。我们见证了中国在这20年居住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包括审美等等的一系列转变。所以我觉得,选择这个项目作为立方设计具有标识性的代表作品,是有纪念意义和值得让人去回味的。皇庭大厦应该是我们公司目前参与设计的最高的建筑,项目高266米,坐落在深圳的福田中心区,我想讲述的最多是与建筑之间的缘分。最早我参与这个项目是在第一次专家评审会上,是作为专家来评选中标单位。记得当时参与的设计单位均为境外公司,最后业主也是带有心有不甘选择了一个方案,当时我们作为评委觉得还是很不错的。后来项目在建的时候又接触到是关于建筑立面的调整,我们才发现建筑师都更换了,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境外公司和一家境内的公司,但是业主似乎还是对他们的建筑立面不是很满意。我也了解到其实,在中国做这种摩天楼一方面要非常之执行,或者说是需要有一个很当代很国际的标准,另外一个也非常之需要有洞察力,去理解作为中国发展商和业主的心态或者需求。正是因为这样,后来我们又参加了一个竞赛,是仅仅关于建筑立面的一个竞赛。很有幸,应该说也很幸运我们赢得了这个竞赛。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当我们设计的建筑建成后,坐落在高楼林立的中心区的时候,我感觉我们的作品完成度是很高的,并且具有标志性的,感受到这种建成的效果,让我也感觉很欣慰。深圳花样年香年广场,是我们公司设计的第一个,现在时髦的话说叫产业地产项目,我们设计这个项目的时候是在2005年,那时候还没有所谓的m0和m1的分别,都是把它当作是一种很新鲜的事物,可以做高层的厂房,可以在里面办公和生活。我觉得对于当时来说,其实接受还是很需要开创精神。这个建筑最有意思的是我们首次采用了非常模数化,非常弹性的建筑立面的表达。很长一段时间,香年广场应该说是深圳城市中最富有性格的一个建筑,我也深感自豪。这个建筑有像二维码一样的波动的立面形象,同时我们给予了建筑有呼吸的空间,或者说是采用了讲究通风的方式呈现出一个适应深圳城市特点的中庭。另外一点是首次在建筑空间里推出类似于loft的方式,在一个室内的建筑单位里构建像阁楼一样的设计,里面有4.8米的空间,也还有9.6米的空间,后来我也有很多朋友在里面进行办公,他们觉得这样的空间都很丰富很有趣。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当时我们的业主希望这个位置是为IT业的人士去打造的,之后我发现一个IT业的人都没有进来,而全是我的一些朋友,也就是全部是做各种各样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的人挤进了这个空间,所以我觉得蛮有意思,也许做设计的人都有相同的喜好。 华侨城的波托菲诺其实有很多期,包括有纯水岸、天鹅堡,现在还有天鹅湖、香山里、香山美墅等等。当时华侨城波托菲诺的七期,虽然本来并不是我们设计的,但我们确确实实为这个项目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刚开始我是希望在高层建筑中实现一种居住在地面上的感觉,就是将低层住宅或者别墅类住宅的设计理念引入到高层建筑中去。另外就是在住宅设计里引入观景电梯这种非常成熟的模式,这两点其实在当时的房地产开发中具有全新的理念。此外我们把幕墙的设计方式引入到住宅设计中,这种概念在现在看来也属于是非常新颖的观点,而且我们改变了当时所谓的建筑一体多户的方式,间接实现了电梯入户的这样一个客观的方式,保证了入户的私密性。通过这种方式,突出了北侧的高尔夫景观并形成了项目的亮点。这几点大概是我们可以拿到这个项目的关键点,一定程度上为这个项目增添了不少设计亮点。人才园是我们在深圳获得的第一个政府性质的项目,或者说是公共服务的一个项目。做一个公共建筑,同时也是一个政府的办公机构。我们认为这个建筑需要解决的不仅是对公众具有开放性,同时也为政府办公提供相对比较安静,私密的办公环境。要将开放喧闹与安静专属这两种不同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并且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是这个建筑物所涉及的很重要的内容。我们觉得公共建筑需要实现从户外到户内完全没有高差,也就是说它的外部空间是非常友好的,是实现了自然环境与办公环境相结合的理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对于城市设计的觉醒。当时我们认为这个地块太宽大,如果为这一个建筑所占据的话,事实上就隔绝了城市。所以我们当时在建筑中我们就将一些城市的公共空间或者说是街道打通,所以看起来是一个大的建筑物里面,拥有城市的街道,让人们能够穿越这些空间,并且把建筑的外部空间跟城市的绿化带和公共空间非常好的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完成了这个建筑,同时也为这个区域提供了一个非常棒的城市公园。虽然这是2009年的一个建筑,但是这个设计对于现在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作品。深圳湾科技生态城其实是跟软件园产业基地有类似的情况,是个集群化设计的竞赛作品。我们很有幸获得了第三标段,我们在一个很大的建筑区域里引入了关于城市概念的空间,避免了可能在开发过程中导致巨大的城市和巨大的城区给城市造成的割裂感。另外我们也将这种城市空间比较立体的运用到像地下空间和地面空间,这样可以给城市呈现一个开放的空间。我们当时就做了一个巨大的坡和台阶,能够用一个开放的方式将地下室、地下一层跟地面连接在一起,我觉得这个空间最后还是蛮成功的一个感觉。当然这个项目也有很多遗憾,跟建筑造价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砍了大量的建筑设计的标准,我个人感觉,尤其是在建筑立面幕墙的划分,以及临近城市街区、商业建筑的立面和界面,应该说没有充分的达到当时做方案设计时的精致和完成度,我觉得这个是比较可惜的。当然也有可圈可点的设计理念得到了发挥,尤其是垂直绿化,这个项目之所以中标很大原因也在于我们当时将生态建筑和生态设计因素与高层建筑相结合起来。在最早的方案里面我们设计了绿色的“经脉”,可以保证每一层的建筑平面都有一个对外直接采光通风的线索。而通过这个线索,实现不同层之间垂直绿化的连接。如今到现场去看,这些绿色经脉还是有很强烈的活力。当时有很多人对这个设计提出质疑,认为我们这种绿色的经脉和绿植长不起来,我想现在应该是给大家一个非常好的回复了。这些绿色的藤萝藤蔓,正在按照我们设计的引导,非常好的绿化了这一栋楼,就像真正的绿色经脉一样给了建筑物生命的感觉。南开大厦是我们公司相当不错的建成作品,实现了我们在高层建筑上做的很多研究。比方说我们关于建筑幕墙的研究,我们也关注到了很多现在建成的摩天大楼因为一些开启扇,造成建筑物外立面非常凌乱。大家有时候会说,这个简直像机枪扫射过的一样。这些其实我们一直在研究,尤其是玻璃幕墙的建筑,希望能够在拥有开启扇,实现通风采光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建筑物完整的外立面。所以这个建筑实现了这样一个目标,外立面看起来非常完整和整洁。我们可以说这个建筑物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它的形象就非常稳定,不会因为开启扇或者实现通风,而导致外立面的变化,这个是相当成功,也很感谢业主能够支持这个设计。因为在当时,我们的这个设计概念还是非常新颖,需要勇气和挑战去接受。我们也运用一些建筑中庭的设计,是对于高层建筑生态性的一种挑战。当时我们在建筑的东西两侧,引入了垂直森林,或者说是山脉。两座山之间绿化生态的联系,不能因为建筑物的存在而断裂,所以我们的idea希望能够通过一个绿色的链条,将两个森林公园连接起来。可惜的是,也算能力有限。东西山墙垂直面的森林公园只保住了一半,而另外一半被取消了。虽然说最终垂直绿化没有实现,但是我们毕竟实现了从高层到低层到地面的一个户外楼梯和台阶,也实现了户外呼吸空气和健身的场所,我想这也是另外一个成果吧。深圳华润润府是一个很神奇的项目,这个项目它神奇在它很有故事。当时深圳市刚刚开始实行买楼抽签,而这个项目据我所知大概有7000人去抽600套房子。我有朋友买了这里的房子,一年之内楼价翻了一倍。他们调侃我说“邱总你见证了很多深圳富人的生活”,其实我对富人生活不了解,但是我确实见证了这个项目产生了不少深圳的富人的过程。这个参与的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虽然参加了润府几期的投标都失败了,但幸运地是我们赢得了这个项目外立面的更新设计的投标。这个项目是我们第一次非常精细化的、实现高完成度的一个住宅项目。最后的呈现对深圳的很多住宅设计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标志性的一个作品。有时候我经过润府的街面,可以看到它的外立面与城市环境空间所形成的这种关系,给我们带来一个高标准的建筑和城市空间品质。深圳是一个青春洋溢的城市,也是一个疲劳的、经常需要加班的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科兴科学园被称为深圳最疲劳、加班最多的办公园区。这我们第一次将一个具有工业化时代烙印的产业园,通过设计的方式变成了一个IT、新兴产业聚集在一起工作的区域。把所谓产业园这种封闭起来的所谓的工业园区,真正的变成了一个打开了围墙,能够真正给这个城市带来活力,带来工作机会,属于这个城市一部分的这样一个区域。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把产业园这种封闭的“围墙”变成一个打开的区域,给这个城市带来活力、带来工作机会。这个项目的成功更新了我们很多观念——对于工业的概念,对于产业园的概念——真正的形成的“城区”才是“产业园”的硬核。所谓“筑巢引凤”,只有我们将人的生活照顾得非常好、营造好的社区的环境、提供好的配置,在拥有了这么好的一个空间之后,才能真正的吸引来各种各样的产业。从科兴科学园这个项目的成功,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一点。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光明展厅,其实是那一届双年展的一个展区,这个建筑原有的场地是一个液化气站,周边社区居民一直想将它搬走,认为这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开始设计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给这个社区以及旧的城区、村落注入一些新颖的东西。改造后的建筑物是一个将旧建筑跟新建筑完全穿插在一起的、相互对话的一个建筑,所以一方面是对原有社会、城区肌理的尊重和过去痕迹的保留,同时,也是希望将新的建筑、新的科技和新的交往运用建筑的方式带到这个区域里来。新、老建筑的结合为社区注入了全新的气息和活力,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光明展厅建成到现在为止,已经获得2个国际大奖,其中还有一个是德国国家设计奖的金奖,这个只有600平方米的建筑物,从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它是一个很小不点的一个建筑,正是这样的小不点的建筑可以见证一些更好的理念。 高北十六原来是一个科技公司的办公园区,就像他们当时进入这个区域的时候一样,那里的建筑物一点都不旧,挺新的,但是看起来没有什么表情,就像很多人对于“IT男”的评价——说他们是“直男”的感觉一样,这些建筑物看不出任何活力和感情。之后,在我们的新的业主手中,他们希望能够将这个原来单一功能、单一形式的建筑打造成一个能够产生很多有趣生活方式的、充满活力的、多元的空间,同时呈现这样一个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经过改造后的高北十六,已经成为了区域活力的一个发动机,已经由一个“直男”工作的地方变成了一个24小时都有各种生活方式的一个地方,大家到去喝咖啡、去酒吧或餐厅、唱卡拉OK、还有各种论坛、展览、演出,我想这就是我们对城市的一个观念——我们也觉得建筑是冰冷的,但是建筑正是因为有了很多利于产生多元文化和多元事物的这种空间和肌理之后,才让建筑空间拥有了感情。高北十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里面也代表了我们立方设计对于城市、对于生活、对于建筑、对于设计的这些思考。在深圳40年发展的激流涌进中,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但水滴可汇聚成河,用心做好每一个项目,为城市建设发展创造更大价值,是立方设计不忘初心、不负真心的实践。
未来,立方设计亦将坚守初心之本,关注城市自然生长;强调朴实无华,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营造多元化的场所氛围,建立人、城市、建筑与未来的交互联系,实现普世价值观。
2楼38号
*版权声明:视频、音频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相关阅读 -△龙华区重点区域总设计师专题系列讲座第一讲:冲突、融合、共赢
△龙华区重点区域总设计师专题系列讲座第二讲:建筑快乐,快乐建筑
△立方设计邱慧康谈会展湾水岸·水云间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