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包头东河槽小山坳地下惊现神秘洞穴 !有人进洞探秘竟遇上怪事连连!

2018-04-25 发现者联盟专稿 自由发

探寻东河槽


 十七


我所称谓的“乌金古道”,从魏君坝至太平桥,已经结束了行程。


不过,这条河槽依然向南延伸着,最终汇入黄河。于是,我将此后的路段,按照如今的习惯,叫做"东河槽"。


"东河槽",旧时也称为"博托河"。曾有一种说法:"包头"的地名,就是源于"博托"的谐音。


再次的行程,我将探寻的脚步,踏向了东河槽东侧的一个小山坳,那里藏着两条幽深的洞穴。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裂,中国与苏联的关系由"同志"变成了"死敌"。


为了防范苏联的突然袭击,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等指示。于是,无数的防空洞像蛛网一般,在城市地下及周边挖掘着、延伸着……


当年的包头,是中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军工基地及核武器研制基地,把那些提供技术援助的"苏联老大哥"赶走之后,防空洞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修建。


如今,战争的阴影早已散去,年久失修的防空洞大多废弃。

转龙藏防空洞的主入口,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双层大门,每扇厚约10厘米

 

包头市人防办资料:转龙藏防空洞,1970年开始建设,由包头市人防办、东河区人防办组织施工,各单位分工承建逐渐完成,1972年全段竣工,南起东河槽转龙藏,东至东山坡人头窑子,全长2459米。洞内建筑由石墙、砖拱、石拱组成,全段共有6个出入口,内宽2米、高2.2米,主要用于战时人员的疏散和隐蔽,按照每平方米1人的人员隐蔽标准,战时洞内共可容纳4000-5000人避难。


几年前,曾经看过这样一条讯息:


2011年8月19日19时50分,7名十八九岁的青年在天堂园公墓迷路后报警。东河派出所民警在公墓后面的防空洞出口附近找到了7名迷路的青年。经询问得知,当天下午,7人相约到转龙藏玩耍。几人出于好奇进入附近的防空洞内,大约一小时后,他们找不到原路,由位于天堂园附近的另一处洞口出来,在发现公墓后受到惊吓,难辨方向。民警将7名青年逐一送回,并对他们进行了教育。


我的探寻,也会遇到如此的恐怖情形吗?


站在防空洞的主入口处,阴森之气阵阵袭来,我犹豫了一下,终究禁不住诱惑,向着洞穴的深处进发。


看了一下时间,九点半。

主入口附近,遍布着垃圾,看来进洞探险的人还是不少的

继续深入

踏着台阶向上行进

我明白,此次能够深入此洞,是种运气,说不定哪天,防空洞将会再次封闭,所以我抓紧拍摄与记录

遇到第一个岔洞,依旧惯例,我选择右手的洞口,并在洞壁标上了记号

洞壁上有些红色文字

原来,是毛主席的诗词,已经剥落了不少

这段路比较难走

洞壁上用水泥塑有组织施工的单位名称,犹如那个时代的机构史料

洞壁上用水泥塑有文革时期的标语,"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选自毛主席《长征》

疑似通风孔,过了这么多年,洞中的通风状况还是那么良好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防空洞内,天然石壁与人工砖墙交替存在,可能是根据地质情况而采取的不同施工方式

这段洞壁,明显是近年施工的,看来人防部门将其视为重点保护对象

每隔一段,就会出现这样的厕所,并且是男女分开的

厕所的蹲坑

随着深入,地面的垃圾越来越少了

疑似通风孔,洞内丝毫感觉不到憋闷,只是有点儿潮湿

用过的火把,看来喜欢寻找刺激的人还真是不少呢!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每隔一段,就会有这样一处用于疏散躲避的小岔洞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兵民是胜利之本“,选自毛泽东《论持久战》

中国人民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

走道上,有一个圆形的坑,已经基本填埋了,应该不是水井吧?到底有什么用途呢?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

一路之上,也曾遇到几个出口

它们全部堵死,也就是说,我正被逼往通向墓地的主出口

如今罕见的林彪语录

又是一处用于疏散躲避的小岔洞

 

看了一下时间,我在防空洞中行走已近两个小时了,却仍未到达尽头。


突然,前方隐约传来了一阵悉悉窣窣的声响,我停下脚步,侧耳细听,却又没有了动静。


头灯,掠过地面,仿佛照到了什么特别的东西。

头灯下,赫然是一个脏兮兮的玩偶,显得孤独而凄楚

 

悉悉窣窣的声响,又隐约传了过来。


我干咳了一声,没有任何回响,声音仿佛被洞壁吸了进去。


我灵机一动,举起手中的相机,对准前方按下了快门。然后,立刻回放。

我眼中的情景

相机拍摄的情景

 

一瞬间,我的脊背发冷、头皮发炸!


猛地跳离走道,将后背紧紧贴住洞壁,眼睛左右逡视,两只耳朵恨不能像狼狗那样竖立起来进行侦听。


没有任何动静,在这条幽深的洞穴里,只有我的呼吸与头灯射出的光束,一切仿佛凝滞了,沉寂而冰冷。


神经开始放松,紧贴洞壁的脊背感到寒气与潮湿,很不舒适,我慢慢挪回走道中间。


不知为何,我竟然想起昨天在鸡毛窑子掩埋的那半颗头颅……


这个地方,距离主出口应该不远了,我的头顶上面可能正是墓地,墓地里可能会有更多的头颅与骷髅……


我长吐了一口气,强迫自己恢复理智。


或许,是相机拍摄时的光影现象吧,我勉强安慰着自己,脚步却不太愿意向前迈进了。


“奶奶的,老子拼了,不过一条烂命!”从心底爆起一股痞劲与狠劲,这是我在遇到危险时的惯用招数,往往奏效。


脚步,终于再次前行。只是,我不再拍照了,还是担心在回放镜头时看到些什么东西。


步伐快了许多,不到十分钟,已经接近防空洞的主出口。重厚的大门敞开着,仿佛迫切等待着我的自投罗网。


我犹豫一下,还是举起了相机,总不情愿错过这个难得的记录。如果真有危险,就让这张照片作为我的最后记忆吧。

穿过层层大门,却发现出口已经被泥土与石块彻底封死!以我随身携带的工兵铲,是无法挖开通道闯出去的。


无奈之下,只得原路返回。


没有再次遭遇怪事,我的心情轻快了许多,甚至想吹几声口哨。不过,潜藏的一丝担心,还是让我打消这个念头。真要有什么声音,在这条幽深的洞穴中呜咽响起,应合着我的口哨,那可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

阴山小虫 (自由发·发现者联盟签约作家、自由发APP文化在线频道签约内容创作人)

一个四十多岁的老男人,曾经混迹医药行业,如今返回内蒙包头,专注于本土历史人文的整理与解读。愿以“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为心旨,感悟文化,修行自己。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包头发现者联盟由“自由发”新媒体矩阵发起成立,聚合包头市在文学、互联网、生活、时尚、汽车、餐饮等领域具有创作能力、富有创造精神的达人们。搭建一个区域性内容创作、输出、传播平台,并实现内容与价值的良性交互,实现作者、读者、传播者间的无缝对接。


自由 · 开放 · 分享

扫描二维码,加入发现者联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