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之夏”的武汉伢

楚天交通广播 逐浪新闻 2024-04-21





“楚天交通广播”官方媒体号融媒矩阵

升级改名为“逐浪新闻”

快将“逐浪新闻”设为星标⭐

可以更快接收我们的最新推送哦



长江里玩水、夜晚竹床阵、蒲扇绿豆汤……这是百年来武汉人的度夏方式。如今,灯火璀璨的夏日江城,伴着两江夜游、“跳跃东湖”、啤酒音乐的动感,展现着一座城从“火炉”到“宜居”的沧桑巨变,也让武汉人的夏日生活变得更美好。系列报道《火炉武汉的度夏“凉方”》第三篇《“武汉之夏”的武汉伢》


7月23日晚上7点,在武汉著名景点吉庆街大舞台,武汉小魔仙乐队联合武汉楚剧院青年演员演唱的一首《武汉伢》,吸引不少市民驻足,陷入自己与武汉这座城市的深深记忆中。


每年盛夏,两江四岸的武汉热闹非凡,经历过46年厚积薄发的“武汉之夏”,已经成为了楚风汉韵的文化坐标,街头音乐会、广场舞、戏曲节......一个个不同的艺术形式,让这个充满欢乐和无限可能的夏天城乡联动、线上线下互动、室内室外齐动。



吉庆街的音乐夜,台上的歌手深情演唱,台下的观众热情跟唱。武汉市民张俊十分投入,他告诉逐浪新闻记者,今年是第二次参加“武汉之夏”,在音乐的律动中寻找一丝盛夏的清凉,这也是“武汉之夏”带给老百姓的夏日专属。


市民 张俊:我去年就参与了“武汉之夏”,给人的感觉很清爽,夏天武汉的感觉又很热,这种演唱会、音乐会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我觉得蛮好的,很舒坦!


 

武汉楚剧院青年演员张皓刚刚结束一首《武汉伢》,就和记者分享自己的感受。一首本土原创歌曲承载武汉本地元素,从黄鹤楼到街道口,从热干面到三鲜豆皮,作为一位地地道道的武汉人,每次演唱这首歌,都让张皓重温童年时光。



张皓告诉逐浪新闻记者,这首《武汉伢》是基于武汉元素创作的一首歌曲,歌词里提到黄鹤楼、街道口等一些地名,还有很多武汉的著名小吃。“通过这首歌,希望吸引更多外地的朋友了解武汉这座城市”张皓说。


不仅仅是街头音乐节,在武汉,露天电影也会让不少本地人瞬间回忆起儿时观影的瞬间。在武昌区中南路附近的星荟城广场,正在播放的动漫电影《天空之城》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带孩子出门遛弯的丁洁告诉记者,这种饭后“排排坐”的观影形式,不仅可以度过漫漫夏夜,同时也让自己重温一次儿时的记忆。


 

市民 丁洁:因为小孩子晚上需要一个地方玩,这里离家又近又不花钱,也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比较放心一些。看到这样的场景,想到我们80后小时候,也是这样拿着小马扎一起看露天电影,那时候还是胶卷的电影,大家都在一起乘凉。



星荟城市场营销部总监肖习告诉记者,这场名为“夏日星空”的惠民活动目的就是给大家增添夏日的乐趣,用新方式演绎夏日新故事。


无论是市民喜闻乐见的街头音乐节,还是“排排坐”的露天电影,无论是武汉市民回忆满满的竹床阵,还是百人参与的广场舞。“武汉之夏”这场缘于武汉市夏季街头纳凉习俗的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自1978年创办之初,已经成为了武汉市民盛夏酷暑中一道不可或缺的艺术大餐。


武汉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郭军表示,通过群众艺术馆搭建的平台,老百姓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大家能够自我发现艺术的乐趣。“活动从立夏,也就是6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份,延续一整个夏季”


郭军馆长介绍,“武汉之夏”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至今已经举办46届,46年来,武汉人民的度夏方式在变化,“武汉之夏”的活动形式也在改变,如今“武汉之夏”除了在盛夏夜晚提供给市民更多休闲娱乐的选择,更多的是承载了一份老武汉人的文化记忆。


武汉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郭军(左一)接受逐浪新闻记者的采访


武汉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 郭军:其实武汉的夏天很漫长,最早的时候是没有电视机的,不像现在可以欣赏的东西很多,那个时候坐在一起只有聊天,那么有了这种文艺形式的话,就可以丰富他们漫长夏季的文化生活。现在大家不在街上乘凉了,但是要熬过这个夏季,也需要文化活动调剂盛夏时光,那么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可以让大家的心灵安静下来。



更多新闻链接

嘿!眼睛看这里!夏季高发!全家中毒,只因吃了它当心!帮人“砍一刀”,10万元没了!

记者:苏潇、方天威

通讯员:武文旅、陆杨

责编:刘贞 编审:刘波涛  监制:李曙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