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合集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走进九江儒林美村
8个
疫情防控提醒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出入九江人流密集场所需严格执行进门四件事:科学佩戴口罩、主动配合测温、扫场所码、保持“一米线”距离。请市民继续履行个人防控责任,密切关注疾控部门最新防疫要求,主动配合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走进南海区九江镇河清社区,流连在古桥河畔,远处古窦、古祠堂、古宅掩映在古树之间,构造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岭南水乡风情画。
从人居环境的“精雕细琢”,到历史建筑的活化保育,再到民俗文化的传承发扬,这个与水相伴的社区热情拥抱乡村振兴浪潮,保持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打好“传承+创新”两张牌,致力让每一角落成为蕴藏乡情的风景和承载富民兴村的摇篮,匠心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海晏河清”。社区在蝶变中焕发新生,先后获评广东省卫生村、佛山市生态示范村、佛山市“五好”新农村等荣誉称号。
河清社区位于南海九江西南部,在佛山桑园围境内。桑园围孕育了闻名遐迩的桑基鱼塘,河清水道纵横交错,依托桑基鱼塘形成的经济社会文化形态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龙舟、祠堂等岭南文化元素无不与桑基鱼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河清龙舟文化历史悠久,是九江镇拥有大龙舟的村居之一。为传承龙舟文化,在镇委、镇政府的支持下,河清社区党委以崭新的开拓思维,整合资源,推动旧物业活化,昔日旧河清市场摇身一变成为民俗文化创意园“龙舟日部落”,既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实现存量资产提质增值,又有效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结合桑园围水脉重点文旅规划,“龙舟日部落”作为“河清渔火”首个子项目率先启动建设,依托两江景区,建设大湾区最长的滨水体验活动区和岭南人文水乡,塑造民俗主题生态文创园,实现了传统农贸市场到现代文旅商业体的转化,焕发出新时代气息与活力。此外,河清计划盘活旧村委物业,改造成为“社区内的龙舟文化博物馆”,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演绎水乡龙舟文化,保护龙舟文化传承。
河清至今仍保留多座古祠堂和古庙,它们不仅记录着当地家族的荣耀,更是乡村历史文化的载体。河清社区定期对古祠堂和古庙进行修缮,最大限度保存历史信息。如今,河清四村的武陵侯庙、一村的主帅庙、二村的万寿宫、刚直陈公祠等古祠堂和古庙修缮一新,再现昔日光彩。河清社区将继续挖掘村落的历史文化,在延续历史文脉及乡村记忆的同时,让村民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的支持者和受益者,实现文化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靠水吃水,社区内耕地及鱼塘面积共4871亩,勤劳肯干的河清人民利用沿江优势发展水产养殖业。长久以来,河清以养殖高值鱼为主,“桂花鱼品牌村”享誉全国。在桑园围堤围和闸窦等水利设施的保障下,河清做好“水文章”,从传统的“桑基鱼塘”模式,发展到如今的水产养殖现代生态农业,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四年前,河清社区推行方格化高标准鱼塘整治,将外沙片鱼塘重新挖深,鱼塘周围的主干道也重新改造,大大提升了交通便捷能力。而改建后的鱼塘,大大提高了鱼类养殖的产量。在新时期基塘农业发展过程中,河清人加大机械化投入,在水产养殖中增加加州鲈等经济水产品种,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目前,河清社区鱼塘承包租金达1万元/亩。2022年,河清社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135元/年,同比增长近10%。
眼下,河清外沙2200多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规划正酣,对连片的鱼塘开展清淤、挖深、塘形改造、固基、护坡以及道路、电力、增氧等设施规范化改造和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后的连片养殖池塘更好养鱼、环境更美,实现环境生态保护和叠加增收“双赢”。
桑园围给河清人带来的不止深厚的历史,还有美景。河清曾有“河清八景”,三景都与桑园围有关,除了至今仍为人乐道的“木棉晚望”外,还有因历史演变等原因消失的“洞里弹琴”“美女照镜”。河清启动河道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景观提升等工作,坚持新建与保留村庄原有风貌相结合,在扮靓村庄的同时,留住乡愁记忆,村容村貌日益增“颜”提“质”。
2020年,河清全域开展雨污分流,工程长达30多公里,目前覆盖率超90%。“河清人世代傍水而居、与水相伴,3公里水道的水质在实施截污后变得更好了!”在东西运河边居住的居民潘小姐笑着说,“我们可以挑水灌溉种菜,不时也有人在这里垂钓。”东西运河已有300多年历史,水质向来优良,是河清人民的“母亲河”。为最大限度保护好原生态、原风貌,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河清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不断提升河清支涌两旁环境,近年社区、街坊会、学校三方联动,持续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
与雨污分流同期进行的还有道路硬底化工程。历时近3年,河清17万多平方米村道全部实现翻新、硬底化;除此之外,社区将三边五角地块改造成运动场、停车位,让社区空间变得科学、有序,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幸福感。
放眼望向河清社区,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村民的生活品质明显提升。每当夜幕降临,河清四村的几个体育公园里热闹无比,村民走出家门散步运动,“公园不仅地理位置好,还功能齐全,有很多健身设施,现在村里锻炼身体的人更多了!”提到这几年发生的欣喜变化,潘阿姨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为持续擦亮乡村振兴“底色”,增进民生福祉,河清盘活旧蚕房、旧物业建设九江首个村级党支部组织生活馆和河清社区幸福院。在河清经济社第四党支部组织生活馆,不仅有崭新的会议室,还有读书角以及宽阔的活动场地,既为党支部成员提供了组织生活的阵地,也为村民提供了日常文娱活动、参与基层治理的新场所。
河清社区因地制宜留住乡村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全面推动农村环境由“外在美”向“内在美”、“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稳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天蓝地绿、村美人和、宜居宜业的海晏河清充满魅力。